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蒙古文学关系史》(论文汇集),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合编,1981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俄文。蒙古文学在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央亚、远东和南西伯利亚诸民族文学始终保持着明显的交流关系。这不仅由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为十三世纪始的政治史所决定。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进行扩张的结果,使蒙古民族上升为中央亚的统治民族,形成了东、西方各种民族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第一期民族文化研究达斡尔文化走向多样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九月(1)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宝音(6)红山文化“()”形符号与北方民族“ ”形崇拜王其格(10)哈撒儿研究的新收获苏日娜,图·巴特尔(16)近现代蒙古王公双重的历史角色孙玲,赵飞(19)世界史研究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文化周剑(22)试论美国“家庭革命”的历史根源王兰楠(26)俄罗斯新思想刘晓艳,闫向莉(30)文学研究波诡云谲聊家仇王志尧(34)从姜夔《白石道人说诗》的美学内涵看其词创作的理想境界及兼论其词风石林(40)论《左传》中的预言吕东辉(43)戏剧本质论之述评孙书磊(46)哲学…  相似文献   

3.
《蒙古戏剧艺术》(Жужигахайнухаан)一书,是C·达希敦多克所著,责任编辑拉布坦,乌兰巴托国家出版局1986年出版,共159页,蒙文。蒙古民族戏剧的起源要追潮到远古时代,它与蒙古民族的独特的民俗和生活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每逢民间喜庆节日,总有戏剧表演。喇嘛们举行的宗教“跳鬼”仪式(查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舞蹈韵律,其中包含着相当出色的戏剧成分。蒙古伟大诗人.拉布杰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戏曲研究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分寸的。“戏剧”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演剧艺术的总称 ,“真戏剧”是对我国民族戏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称呼 ,“戏曲”则是指戏剧文学中的曲词部分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延续了左翼文学传统,通过战争叙事对普通民众进行革命知识传播和红色历史代述,解释革命起源和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未来建构目标,进而使“共产主义”的发展图景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我校学报编辑部巴·苏和编审的学术专著《蒙古文学发展史引论》一书于 2 0 0 0年 8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此项成果为内蒙古自治区“32 1人才工程”科技资助项目。本书由以下内容组成。绪编·蒙古文学发展史研究概述 :第一论·蒙古文学发展史研究及文学史著作概述 ;第二论·当代蒙古文学发展史编撰问题。第一编·蒙古文学主潮论 :第一论·蒙古族史诗文学主潮 ;第二论·蒙古族历史文学主潮 ;第三论·蒙古族训谕文学主潮 ;第四论·近现代蒙古族说唱文学主潮 ;第五论·现代蒙古族启蒙文学主潮。第二编·蒙古文学现象论 :第一论·蒙古族…  相似文献   

7.
[摘要]1911年10月,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时,沙俄政府积极支持外蒙古部分封建王公、贵族宣告外蒙古地区“独立”,揭开了外蒙古地区脱离中国的序幕。苏俄、苏联政府的领导人继承了沙俄时期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支持外蒙古地区脱离中国政府,并对中国政府施加国际压力,迫使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地区的“独立”,使外蒙古地区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研究中国革命史、内蒙古革命史及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时,都十分重视蒙古族革命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是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蒙古族地区革命实践相结合的。1925年,由蒙古族革命战士创办的蒙古族人民斗争史上的第一份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9.
“外蒙古”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初。外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国际国内的环境不同,外蒙古曾经历了三次“独立”:1911年11月30日第一次;1921年7月第二次;1945年10月第三次。三次情况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里,对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的评价,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广大评论者对“两个口号”的性质及其论争的意义,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和较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公开提出的时间及文章,许多现代文学史专著及有关文章的说法,都是与史实不符的。比如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写道:“一九三六年五月,胡风在《文学丛报》上发表了《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第一次提出‘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12.
成吉思汗是一位使蒙古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伟大英雄人物,他深刻影响了古代蒙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他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从而为古代蒙古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他开创蒙古民族文字,在蒙古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采取“信教自由”的开明宗教政策,丰富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他主动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对古代蒙古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赋予蒙古民族新的文明和生命力。他对古代蒙古文化所做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3.
卢佶 《金陵瞭望》2008,(23):30-31
在中国文学和戏剧史上,有一位南京人被冠以“江南才子”的称号,更以学术成就“五个第一”而闻名。他,就是卢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和戏剧史论家、散曲作家、剧作家。  相似文献   

14.
1921年人民革命的胜利,给蒙古文学的飞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代蒙古文学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高度的思想性,它符合革命现实生活的需要,符合摆脱封建主义统治的蒙古人民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在建设  相似文献   

15.
第一期历史研究彭玉麟与中法战争马永山(1)《历史》:求真与经世的统一靳玲(5)20世纪伊朗两次革命之比较王兵,杨廷智(10)试析中东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的表现及原因谢立忱(15)蒙古学研究策·达木丁苏伦与《罗摩衍那》蒙古本土化研究王浩(19)金庸小说的对照法则与蒙古想象———以《射雕英雄传》郭靖英雄形象的塑造为例施爱东(25)蒙古族狩猎文化考述白德林(30)略论蒙古文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宝音(35)文学研究“超验之思”权变到“体验之思”———现实主义文学退场与先锋文学亮相的哲学文化研究焦明甲(39)“镜湖诗”中的陆游晚年农村市场生…  相似文献   

16.
德江县1983年开始了民族识别和恢复民族成份的工作。工作中,有关同志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掘出原始面貌保留较为完整的傩堂戏。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古代剧种。有关专家考证认为,这一发掘对研究我国戏剧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发展历史都有较大的文学价值。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亚非民族》杂志1987年第1期报道,第7次全苏“远东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学术会议于1986年6月24-26日在莫斯科召开。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和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共同组织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学者们就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日本文学、蒙古文学、藏族文学、越南文学及朝鲜文学中的许多文学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现将会议上有关蒙古文学研究的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蒙古》月刊是面对日本侵略、民族危难,蒙、汉学人于1933年“百灵庙大会”之后,筹备创办的月刊杂志,宗旨是:剖析蒙古问题之实情,介绍国内外对于蒙古问题之研究,宣达中央处理蒙政之方案,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蒙古之真相,促成汉蒙民族之团结,以共致力于解放运动。《新蒙古》月刊以刊登有关内蒙古问题的文章为主,间或也刊载了不少与外蒙古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蒙古问题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维吾尔戏剧文学形成发展的主要特点 ,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民族特色浓郁 ,民族因素和社会因素推动了维吾尔戏剧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学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民族从远古时期就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从广义上讲,马背民族文学,游牧民族文学、北方民族文学都可以叫草原文学。“草原文学”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文学流派意义的草原文学,而是作为蒙古族文学民族性的象征的草原文学或是作为内蒙古文学地域性的标志的草原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