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立新 《中文信息》1998,15(11):94-96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和维护Web网点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本文考察了可供使用的7种软件工具。  相似文献   

3.
Web部件     
Pount.  D 《中文信息》1998,15(5):49-57
一道宫廷享用的八珍汤需要御厨从选料开始,精心制作,最后才得到独一无二的精品。如果这位御厨把罐装的蕃茄汁和罐装的牛肉汤倒在一起,虽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但再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品味了。  相似文献   

4.
5.
HTTP认证     
Udell.  J 邓立新 《中文信息》1998,15(4):99-101
Web服务器以多种方式实现基本认证。如果它们不能满足需要,则可以建一个适合你自己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瘦腹自有方     
时光 《家庭科技》2006,(3):31-31
我这个人天生不爱运动,能坐着的时候就不愿站着,能躺着的时候就不愿坐着。这一懒动的性格,跟随了我大半辈子。年轻的时候工作繁忙,整天东跑西奔的,身体还算可以。现在年纪大了退了休,不用那么忙碌了,这不爱运动的毛病就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先是身体发胖,一身的肉成了累赘,走起路来气喘吁吁, 更不用说上楼爬山了。再后来是肚子变大变圆,向前凸出像个孕妇,做弯腰、下蹲等动作很是吃力。最后,连买衣服都成了问题,商店里的衣服很少能找到腰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刘春霞 《阴山学刊》2004,17(4):102-105
南宋婉约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点.这一派词人多用"瘦"字,借"瘦"来形容人或物象,并在借词的"宛转回互"的特点,反复咏叹人生的悲苦与家国的沦亡中,形成了其意境不开阔,但意韵悠远的"瘦"境词.  相似文献   

14.
在2001年9月3日,国际高能物理界的重要会议——高能物理计算2001会议在北京举行,数十个国内外著名的研究机构的300多个代表,研究交流一个网络新技术中最热门的话题——网格计算。网格这个词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那么网格是什么?网格计算又是什么?它又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宁元中 《中文信息》1999,16(1):91-93,92
在成千上万的网络设计和程序设计人员中,最具有想像力、又最具有务实精神的当数Michele Beltrrame了。为什么这么讲呢?,这还要从1998年三月的一天谈起,那天一位与他有着多年交往的顾客,抱来了一台老掉牙的486SX/33计算机,要他想想办法重新配制一下,用来完成下面这些工作: 1、作为两个LAN上的计算机通向Internet的网关。让这些计算机在同一时刻,通过单一的连接,共享Internet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Internet上的主流技术以及网上营销的新概念,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学范畴,"瘦"起源于人物品藻,随着魏晋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逐渐过渡为对人物神采的展现,并渗透到书法领域。盛唐普遍以丰腴为美,诗人杜甫首倡"瘦硬",开中晚唐尚"瘦"之风。自苏轼以"郊寒岛瘦"来概括其代表人物孟郊、贾岛的诗学特征以后,经过文人学者不断加以阐说,"瘦"逐渐衍展到美学的各个领域,遂成为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文人总结出的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故以魏晋风度、唐宋诗词、元明清的文人画为切入点,可以透视出中国古典美学中"瘦"所蕴涵的反叛精神、平民意识和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18.
周瘦鹃翻译了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大量作品,对当时的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受鸳鸯蝴蝶派"消遣、娱乐"文学观的深刻影响,周瘦鹃在翻译莫泊桑的作品时,为了吸引读者,往往任意增删原文,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译文里添油加醋,插科打诨,极尽戏谑之能事。他的译作歪曲了原文的主旨,造成了国人对莫泊桑的错觉和误解。  相似文献   

19.
周瘦鹃多选择短篇小说进行翻译,早期译作(1919年之前)题材倾向于言情、侦探、伦理、爱国、秘史和轶事小说,五四运动之后则转为对底层市民的关注。这些选择上的倾向有其深刻的时代和个人背景因素。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其译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清末民初的时代需求,文学思想动态,出版体制,读者市场,周瘦鹃的家庭环境、个人情感经历在其翻译倾向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瘦鹃经历了两次身份转型."园"是探析周瘦鹃身份转型及其转型态度的视窗.他的身份转型不只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环境变化的产物,也得到了他的心理认同,其心理变化的轨迹隐潜于他的中晚年时期对"园"的态度的渐变中.青年时期是周瘦鹃"园艺家"身份意识在心灵深处被唤醒的阶段:"园"成了周瘦鹃的休闲场所与搭建事业人脉、扩大社会影响力、形成文学家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游园中的交往建构起他的社会评价系统,"园"及"园"的相关意象建构起他的文学自信和情绪健康系统.中年时期是周瘦鹃园艺家身份意识进一步加强的阶段:"园"侧重"园林化"的家园,"园"作为饱含民族强大和家园安宁希冀的场所,赋予周瘦鹃以园艺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作为园艺家和园艺散文家地位的确立,使周瘦鹃完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转向,在各项社会主义实践中认同了自身的园艺家身份,真正完成了园艺家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