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论言语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社会语用实际出发,论述了言语道德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阐述了言语道德的性质、特点、言语道德的基本问题和言语道德的构成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浅谈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失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言语行为是网络行为的基本形式,因而就网络言语行为的道德问题进行探讨,对于网络道德环境建设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网络言语行为的失范主要是道德问题;造成失范的原因既与网络及其技术特点有关,也与网络言语行为的特殊规律有关;对网络言语行为道德失范的救治,应本着有利于网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则,运用技术、法律和教育的综合措施来完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网络交往手段在大学的日益推进,网络语言随之也成为了大学生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语言的特殊性,给大学生言语道德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道德的视角审视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冲击,以期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前手机短信中的不道德言语行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污言秽语、小道消息、谎言、谣言、抄袭,这些不 道德言语行为对个人及社会易造成危害。本文从手机短信发送方式、发送者个人言语道德品质及社会管理三个层 面分析不道德言语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指出加强法律与技术方面的控制、建立言语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开展道德 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言语社区,大学生群体有其特有的流行语言,即大学生流行语言语变体.通过大量收集大学生所使用的流行语,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角度对这些词汇及句子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言语社区社会文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前人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篇完成任务问卷调查方法为手段,运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方法来探索威胁言语行为在美国大学生中的实现模式;调查和总结美国大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实施威胁言语行为时所使用的策略;分析诸如社会距离、相对权力、性别以及社会场景等社会因素对威胁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威胁言语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借鉴了前人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联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推断性统计方法来探索威胁言语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实现模式;调查和总结中国大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实施威胁言语行为时所使用的策略;分析诸如社会距离、相对权力、性别以及社会场景对威胁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言语交际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交际双方须遵守一定的言语行为规范,而对言语行为规范的把握又与话语角色定位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分析了交际动机、交际场合、社会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交际主体个人素质对话语角色定位与言语行为规范的影响,并据此对我国语言文明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言语原动力是进行言语行为的心智系统对人体内外部刺激信号的兴奋性反应冲动,它具有个人情感性,共时的散点分布性,扩散性与外化欲望性。在外化为言语时,它由共时的散点分布性向单向度的线性转化,个人情感性向社会性与目的性转化。在此外化过程中,它受到自身心智系统,言语形式与个人言语能力,理性化与目的化等因素的抑制,同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方式之间也互相抑制。言语原动力的满足表现为社会目的满足,个人情感满足以及言语形式满足。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不仅仅是起交际沟通作用,也具有道德伦理的色彩.在语言交际中,言语信息的内容、言语态度和言语方式都有言语双方社会地位伦理关系的痕迹.对此古代的先哲孔子早已注意到了.<论语>中不少地方论述了言语行为的道德规范,语言的社会功用等方面.这些论断不仅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即使在今天,也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市民的道德素质是在特定的城市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环境与市民道德精神的养成息息相关,环境对市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德”文化为代表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常德市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德市要进一步挖掘“德”文化资源,以“德”文化为引导,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舆论和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在新时代征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广大市民不断奋发有为,建设幸福常德。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社会现实造成大学德育陷入重重误区,人们疾呼道德重构。道德重构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德育反思:道德教育应该保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形态,不能在“大德育观”中迷失自我;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实践,使德育研究与道德践行同步;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证明道德理论的正确性,还须帮助学生领会由幸福感而衍生的道德对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对他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它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作者指出了新时期大学生当中存在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荒废学业、考试作弊、奢侈浪费、校园暴力、不文明上网、粗言秽语、破坏公物等不文明现象,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学校文明修身教育的实效性较差、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文明修身教育的缺失以及虚拟网络的失控带来消极影响等造成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因素,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文明行为评价体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德育不仅应从体系内部进行探索,而且必须集学校、社会、家庭力量于一身,参与社会环境的变革与整合,重新审视德育环境建设,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沈阳市几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了解了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并就教育观念的转变、原有教学体系、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道德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教育引导、激励凝聚、疏导沟通的价值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一个良好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学校公德教育的比例失调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弱化异化,导致大学生道德水平与诚信度下降,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缺失,公共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途径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公德教育;实施大学生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立法,提高道德法律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孝德观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培养人们修身立德,和睦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始基作用,是现代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加强孝德教育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道德承担的主体是个人的;教育亦应该成为道德的调节方式;道德评价的对象不仅是行为,还应包括言语,是对"言行"的评价。因此,道德的定义应是:道德以善恶为标准,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非权力性言行规范的总和。它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否可教,一直被理论界所争论不休。孟子从先验性善出发演绎了自身的心性学说,对个体道德的先验基础做了说明,为道德可教提供了内在的心性根据;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强调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体现了对外在道德规范的重视,为道德的具体实践方式提供了外在根据。借鉴孟荀人性论对于个体内心与外在规范的倡导,可以促进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环境中人性沉沦、道德教育及道德建设问题展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