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大师。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就其在报告文学方面的贡献来考察,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一位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对现代报告文学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同时还是一个热情扶持报告文学创作的有实绩的编辑。  相似文献   

2.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极目古今文坛诗苑,莫不如此.现已八十高龄的诗人冯至先生,是新诗六十年来,真正能够领一派风骚的诗人之一.尽管在过去,他是一位少有声响的"沉钟"诗人,但是,我们只要正视艺术价值的客观性,摒弃历史偏见和简单的批评方法,就会为其诗情、诗艺、诗境和诗美所陶醉,明确其为中国新诗所作出的贡献.一、婉约诗风的名家现代散文大家和诗人朱自清曾把新诗的前十年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一般说来,这种分法是对的,但仔细推敲,似还可以补充.显而易见,自由和格律诗派是从诗的外在形  相似文献   

3.
论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于在乐一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铺路,推动现代文学事业沿着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在五四文学革命中,他以文艺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姿态步上...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广采博取,熔铸中外,汇通古今,不拘一格,多姿多彩。它们构成一片境界幽邃、色彩缤纷的艺术之林。漫步其中,可在美的享受中窥见到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些真谛。 茅盾对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他善于把他的故事和人物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上去加以描写,从而挖掘、概括和提炼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展示时代发展的趋势。他潜心研究“社会科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剖析,用来指导他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这是他的短篇创作(当然也包括长篇)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茅盾与鲁迅、郭沫若同为我国现代文学三大巨人之一,是我国革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奠基人。问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他同时也是一位有真知灼见的文学批评家。他是五四新文学最早的扶持者和评论者,是鲁迅创作最早的热情肯定者和解释者。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领着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锻练出的精锐骨干,带着发展革命文艺灼丰富经验,兼将帅、战士于一身,呕心沥血,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绩,成为新中国文学批评和理论建设的奠基人之一,成为新中国文学的名副其实的领袖。青山种玉出琅牙五四新文学虽然一开始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诗界革命领袖",具有开一代诗风之功。胡适又是从旧的传统文化里脱胎的,无论是他的新诗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自然地折射出了中国新诗从诞生、发展到成熟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诗的内容、语言和体裁等几个方面探讨胡适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也就有了必要。  相似文献   

7.
李乐平 《江汉论坛》2006,(11):128-130
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人格。李乐平的《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认为,作为诗论家的闻一多在其前期提出的艺术观点都有针对性,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邓乔彬、赵晓岚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研究了闻一多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强调了闻一多的学术史贡献。刘殿祥的《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则在中国现代学术史背景下观照闻一多的学术史价值,很有针对性。许祖华、孙红震的《闻一多大学教育理念的现代意蕴》研究了作为大学文学院院长与教授的闻一多对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茅盾对鲁迅所作的研究,在他的全部文学批评活动中,是一个卓有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有关《阿Q正传》主题的多种论述,至今仍然有着发聋振聩的指导作用.早在1922年初,《阿Q正传》连载发表尚未结束,茅盾便对这一未来的世界文学名著,表示热烈的赞扬和敬仰(《通讯<复国棠先生>》).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表述得最为集中,也最为完整的,莫过于他在1940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呐喊>和<彷徨>》中的一段总的评价.以后,茅盾又继续加以阐发,从各方面作出了深入透彻的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诗人都探索过新诗的发展道路,臧克家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诗人之一。他在四十年代初说过:“自从我从事新诗的习作以来,诗坛风尚至少已有过两三次大的转向了。在这诗流激变中,我始终保持住自己”(《十年诗选·序》)。臧克家究竟始终保持自己风格中哪些比较稳定的因素,沿着什么道路探索,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新诗的成功,香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因为香港新诗界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迄今最为完备的新诗运作机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汉语新诗领域的真正定型,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放的香港.香港新诗通过对香港这个特殊的区域诗兴情感的抒写,为汉语世界保存了卓然独异的都市诗歌和南国情愫.只有在世界化的格局中审视,汉语新文学和汉语新诗才有了新的价值体系,才有了新的传统内涵.香港始终处在面向世界的开放状态,它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汉语文学和汉语诗歌走向世界文学的重大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任何历史过程都包涵着好些矛盾,任何发展都意味着对于所遭遇矛盾的克服.中国新诗在其历史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好些矛盾,新诗就是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然而有一些矛盾,不仅是带根本性的,而且似乎是永恒的,一部诗歌史,仿佛就是反复面对这些矛盾的历史.如果加以归纳,我认为有四个矛盾:言志与说理,格律与自由,主体性与社会性,明朗与朦胧.正是由于不断以新的观念和新的方式来处理这四个问题,新诗才得以不断发展.为着响应韩国东亚大学教授金龙云先生的热忱约稿,本文拟对此四个问题加以论述,希望引起各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茅盾对象征主义译介始于1919年,1920年最为集中,1923年收笔,并于1925年开始否定象征主义。他的译介着眼于新文学建设的需要和思想启蒙运动,所选的对象都带有相对的进步性,还关注到负面影响。但他未能区分象征主义在艺术哲学观和创作美学上的不同所指,这是导致他全然否定象征主义的关键所在。他的译介还缺乏对象征主义艺术特征的概括,对一些现象的理解、概念的使用也有不当。  相似文献   

13.
茅盾自登文坛直至逝世,其文学道路长达65年。翻译与创作(最早的作品是童话)早于理论批评;但其文艺观的刍型乍见于理论批评文章的问世。直到他心脏跳动停止时迄,它随着其思想发展与文学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质、量互变的阶段性。阶段的界分,学界见仁见智,但以1925年为界作为茅盾文艺观的早期,多数人是认同的。立传分章,因其社会活动思想情态关系我是以1926年标界的。但从文艺观着眼,也以1925年为分野。因为这是他的文艺观质  相似文献   

14.
自由诗和格律诗是诗歌形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形态,代表着诗歌形式发展的两条不同道路。当前,我们尤其应该着重于新的格律诗的发展。 格律诗是和非格律化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这两种形式在诗歌发展史上各有千秋,至今仍然并存着。《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开端,基本是一种自由体的诗。以后在诗歌发展过程中,从四言、五言到七言,逐步形成了较严密的章法、句法、音律要求等规则,随着诗歌形式的逐步成熟,后来才出现了格律诗,并被作为一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生活原则发生变更的历史关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经验,可以作为一般性的理论成果,为当今的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提供切中肯綮的替代性方案与方向引导。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化认识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中国经验。中国共产党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行协商式民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以劳动为原则导向的"有原则高度的实践",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推进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利用后发赶超式发展的比较优势,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开辟了新的主题、重构更为合理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对旧体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创造性地为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立了榜样,扩展了旧体诗词表现军事题材的新天地,丰富了旧体诗词的表现技巧,提升了旧体诗词言志抒情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对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具独创性的贡献有以下几点:一、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要立足国情“分两步走”的理论,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和“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可以十分清晰地从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体思路上体现出来。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特点出发,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的具体道路。这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说的建本,指的是以建阳刻印的图书为主要代表的包括闽北各府县刻印出版的古籍刻本。历史上,建本又有“麻沙本”、“闽本”之称。对麻沙本,历来评价颇低。在某些场合,“建本”、“麻抄本”甚至成了恶劣版本的代名词,到了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对建本更是大加挞伐。他们认为麻沙刊本,“大抵出自乡塾陋儒,剿袭陈因,多无足取”①。毫无疑问,这种一概否定的态度是不足取的。实际上,在促进闽北乃至全闽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上,建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由于图书自身的传播力量,而走向全…  相似文献   

19.
20.
<正> 茅盾在《蚀》三部曲之一《动摇》中所塑造的反革命两面派胡国光,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一三等劣绅胡国光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即他的善于看风使舵、窥测方向、多变巧钻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典型来描写是不多的,而且类似的人物中也没有象茅盾这样作了极为深入细致的刻画。因此,研究一下这个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历史不是没有意义的。胡国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小说写的是我国二十年代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期湖北地区某一县城的社会风云。当大革命风潮席卷到这个县城时,胡国光作为一个“开明绅士”,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