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叶的中国近代历史,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加以研究。从政治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这一段历史可以看作是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主权国家,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作出回应而引发的社会变迁过程。 对于一个传统的主权国家而言,早期现代化过程取得成功或导致现代化的挫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传统国家能成功地应付西方挑战,而有的则相反?这种现代化的关键,除了外部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传统主权国家,能否在原有体制和文化的基础上,及时形成一种对西方挑战的“综合性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市镇社会变迁是市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尚无研究成果从商会会员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文章以存留至今的华北铁路沿线市镇商会档案为中心,通过对1904—1937年间华北铁路沿线市镇商会会员数量与行业、来源与身份、商会会员与市镇社会变迁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等多项内容的考察,试图为更深入微观地从市场个体身份以及组织建构来把握区域市场网络和乡村社会变迁这项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蔡拓市场经济的实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迁。这不仅因为市场经济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而为社会的变革不断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同时还因为市场经济必然造就出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独立于政治社会的市民社会,而一个从未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性基本价值之一的"平等观念"也可以在儒家系统中获得解释.这种解释主要集中在四个理论向度上.即,一、从人的相同性出发的人性论建构,二、对于社会史做政治平等向度的解释,三、时儒家经济主张做平均主义向度的解释,四、在伦理学向度上做社群主义式的新诠释.这四个解释向度不是同时或者平行地发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与社会变迁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他们的出现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自从中国与西方接触以来,无论在政治与经济、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几乎在各个重要领域和地区都有买办的活动,在瓦解中国古老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买办的作用从沿海城市直至穷乡僻壤,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深度不容忽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侵略的加深,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买办阶层,可以说买办是东南社会变迁的产物;另一方面,买办阶层的形成是中国近代的一个新型阶层,他们的商务经营与社会实践活动则促进东南社会进一步变迁。因此,在研究东南社会变迁这一命题上,买办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莺 《江淮论坛》2010,(6):128-131,97
在中国农民的发展问题上,流动性是历史趋势,而不流动则是文化层面、政治层面的现实需要,这种悖论在社会心理上造就了中国农民的流动困境。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第一代农民工所遭遇的流动困境表现得不再明显,中国农民群体在乡土社会变迁过程出现了文化基因突变现象。农业、农村与农民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农耕生活的消逝,也许是时代前进的必然结局之一。在"后农耕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已将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的后遗症带到城市发酵,这不但会消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代发展理念,而且将社会公正等敏感问题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当西方生命政治学理论以一个"显性"的学术话语体系活跃于中国学界的时候,重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政治思想传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学对话的需要。生命政治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并非源头失语,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的历史场域中,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关注更多的是对资本逻辑的经典现代性批判,生命政治批判只是作为一条"隐性逻辑",隐含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历史批判这一主基调而已。马克思的生命政治批判思想与西方生命政治学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始终将生命政治批判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并服从于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此外,马克思生命政治批判不仅阐述了批判意义上的生命政治,也明示了建构意义上的生命政治,更提出了生命解放的历史辩证法,是批判与建构的辩证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理论旨趣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一体制的实施,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而为社会的变革不断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同时还因为市场经济必然造就出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独立于政治社会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而一个从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完整意义的现代市民社会的发育,必将推动中国在最大范围、最深层次上实现社会文化转型。 一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也称作公民社会、文明社会,它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近现代社会哲学家共同使用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指一种不同于国家构造的社会形态。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市民社会主要是指由城市市民组成的反抗封建性国家和教会的独立性社会形态,并用它来表达和指称一种文明化的、世俗的,与私人和独立经济以及民主相联系的社会存在。 中国学术界对于市民社会的关注和研究,始于本世纪90年代初叶。在此以前,市民社会还是一个涉及较少的概念。90年代初,随着西方学术界重新注意到这曾经为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等思想大师讨论过的富有理论生命力的话语时,密切关注世界学术动向的中国同行们,也开始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发生了兴趣。这样一种研究经中国学界的共  相似文献   

9.
一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是与对社会现代化的研究分不开的。社会现代化是当代世界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社会各个领域具备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特征的过程。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是学者们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在对现代化内容的研究中,人们强调得最多的是经济的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工业化主要被理解为经济与技术发展。有些西方社会学家把社会现代化几乎与经济增长和科技革命等同起来。这虽然有很大片面性,但也不是毫无原因的。因为工业化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动…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的变迁与多党合作制度的缘起和理论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学的角度,考察了当代社会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的起源和理论的关系脉络,并从历史的维度和现代化的路径剖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当代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过程是造成中国政党由竞争性的体系转变为合作与协商的政治体系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的视角说明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1.
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揭示作为历史形态的“儒商伦理”的发生是根植于其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中 ,以至于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出现商品经济的独立化倾向 ;商人阶层活动的独立化倾向 ;传统社会的等级性结构的松动 ,以及明清启蒙思想家自觉对商品经济活动辩护等总体性特征。这对明清时期的商业伦理 (“儒商伦理”)的问世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历史契机 ,而这一时期发育的商业伦理也不可避免地烙上当时的历史性格。  相似文献   

12.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和探讨政治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这一社会大背景。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演变进化过程,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推进过程。现代化既包括经济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目标和将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沿着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尚季芳 《兰州学刊》2006,(5):207-208
刘进副教授的新著<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这部书收在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学术研究丛书里,它是一部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民国甘宁青历史的学术专著.该书的出版表明民国西北史的研究已经从内容上、方法上和材料都转入了一个更加深入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近代社会的变迁及与之相应的"古今中西"之争为背景,中国哲学也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与走向近代的总的历史过程相应,中国哲学在折射近代社会变迁的同时,本身也不断取得了近代的形态,这一近代化的过程既受到中国古典哲学与近代西学的双重制约,又蕴含着其自身演进的内在逻辑.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知行之辩、价值观、人格理论、形上智慧等方面,对这一过程作一概览.  相似文献   

15.
“国家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二元理论是近年来对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的两大视角,晚清时期的乡村动荡、民国时期国家政权嵌入的初步尝试、共产党政权下乡村社会的“国家权力化”努力是近代乡村社会研究的主要内容.多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也促使了众多新成果的问世,其中华北、江南、华南的区域性研究最为深入.但社会实践与制度构建的背离、历史人类学的微观研究与政治社会学的宏观研究的疏离、乡村社会物理机制的研究与乡土人群群体意识研究的脱节,也是近代乡村社会研究的疏漏.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生命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性为指向的社会变迁内在要求重新理解和规定"人",在这一问题上的徘徊不前导致"生命困境".困境产生的问题情境是现代性建构的挑战,应对挑战中出现的系统性不适导致生命困境,路径依赖形成的正反馈则强化了这一困境.困境形成于社会变迁与人的互动机制中,文化、制度与经济技术的变革在提升了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存在阻碍人自由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走出困境是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要求,只有直面历史与现实、推进文化理念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才能走出历史的轮回.  相似文献   

17.
曾成贵 《江汉论坛》2005,(9):141-142
社会变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发展的规律性,其演进的总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的有组织的活动,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既定路向,加快或延缓其演进的进程,使不同阶段的社会变迁呈现不同的风貌。19世纪末,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20世纪30年代,它再次实施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不义之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经“华北事变”,再到“七七事变”,由局部扩展成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人民的抗战烽火,亦从白山黑水燃烧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神州大地无分南北,全国人…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哈尔滨曾在短短的十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经济中心”功能的近代国际性都市。在这一社会变迁过程中,促使哈尔滨经济长足进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变迁与中国儿童社会化薛素珍一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大趋势,经过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这一转变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而变化。这不但影响当代人的社会化也促使当...  相似文献   

20.
法律源于社会,而社会因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制约之下永恒地变迁着,由此也导致了法律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变革与发展,即法律变革与发展的重心在社会。同时,由于社会与法律构成了一对特殊的矛盾统一体,使得法律变革与发展又会反推社会变迁,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特质,才能使法律随着社会变迁而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