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之中的地位?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这是进行文化哲学研究、特别是对文化哲学进行学术定位所必然要涉及的关键性重要问题,对于今天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通常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就是、也只能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只有从这种角度来看,才能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髓的同时,探讨并确定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之中的地位,从而既使这种研究不再流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也使它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学术定位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反思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程中,在取得重大理论创新的同时也在人们的深层思想意识中积淀了预成论、决定论、历史目的论和历史经验论等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传统范式.历史地解读经典作家思想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是基于现实物质实践基础的生成发展智慧,不是外在于现实历史进程的预成论思维;是"改变世界"的历史实践哲学,不是历史决定论;是"现实的个人"能动解放的理论,不是历史目的论;是历史本质论,不是历史经验论.确立正确的理解范式是把握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因此需要使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这是关涉马克思哲学能否有效走向当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单数概念,而是一个复数概念.“马克思主义”是指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会产生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已经采取了“回到马克思”的态度,即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深度耕犁,还原出更加真实的马克思哲学,而非脱离马克思的文本去解释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然而,上述研究新动向还未引起教育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口号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空洞论断.指导教育实践的应当是单数的“马克思哲学”,而非复数概念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了传统哲学中合理的实践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实践哲学形态,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完成了由传统哲学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哲学的目的也由解释世界转向变革世界,这两方面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是如同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那样在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探讨人类行为的学说,而是在思想范式的意义上探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学说。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在于:它不是对传统理论哲学问题的解决,而是消解了心/物、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转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域,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范式转换。其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主题,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深化了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人性的完善,恢复了哲学的地位和尊严,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运用整体的方法,分别从马克思哲学的整体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这两个维度加以考察,才能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变革过程中,发生过"三个结合",即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论与实践观、辩证法与实践观的相结合,形成了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三位一体的哲学理论内核。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命题,表明马克思哲学与共产主义的内在联系。离开整体方法,孤立地把实践观点抽出来并片面加以夸大,就会破坏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 ,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 ,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 ,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 ,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 ,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 ,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 ,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 ,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 ,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旧哲学的自由观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的解答的四种方式,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环节,都是一种非现实的解答方式。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是在批判旧哲学自由观和自身不断完善过程中形成的,揭示了自由是人在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辩证的、历史的统一。自由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的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首先是理解世界的方式。在哲学史上,凡是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外在的客观物或超人的神,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唯物论和宗教神学;而将世界本质归结为内在的主观精神或自我意识.从而导致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哲学。直到近代马克思哲学——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体——的诞生,才形成了对世界理解的正确的科学的方式,马克思哲学与以往哲学的不同点在于过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10.
称呼马克思哲学的概念很多,有"唯证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其实,马克思哲学决不是抽象的知识,也不是课堂上的高头讲章,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的实践理论。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以自然和社会的分离为出发点的二元论,而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一元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最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独创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讨论通常显示出一种二元的抑或戏仿的写作特征,这在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的文本样态。通过自觉或非自觉的戏仿写作,马克思既彰显了批判锋芒,又保持了通向革命的实践审慎。政治哲学的戏仿起初是马克思用以应对普鲁士语境的自觉的写作策略和意图,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启蒙批判的文本意识,以启蒙的话语来揭示后启蒙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呈现中,戏仿不仅表达为“消灭哲学”的哲学,更表达为消灭“永恒真理”的真理诉求。正是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文本的戏仿,马克思“破坏”了压制现实性的语词世界,使得文本及其意义掌握了改变历史的物质力量,并促使文本的意义在后世不断突破语词边界,在今人的阅读和实践中获得延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关键有二:其一,马克思明确地将哲学阐释为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的哲学;其二,对象性原则、生产性原则和运动原则共同构成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马克思哲学虽然没有本体论学说,但是有本体论思想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建立在物质本体论基础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建立在真正属人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历史形成过程 ,概括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式特征及其内在价值取向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明确"生活"范畴的真义,从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即是"生活哲学".文章主要从生活的内涵、生活的结构、生活的主体、生活的内容与生活的形式五个层面对马克思"生活"予以了分析,强调马克思哲学"生活"的原立场性,从而有别于其他哲学,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他对哲学的认识并非是始终如一的,而是一个肯定——肯定、否定——辩证否定的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最终使哲学变成了科学。这一过程既是马克思变革哲学的历程,即他创立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他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革命实践过程。马克思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也不认为他的新唯物主义是哲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明确"生活"范畴的真义,从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即是"生活哲学"。文章主要从生活的内涵、生活的结构、生活的主体、生活的内容与生活的形式五个层面对马克思"生活"予以了分析,强调马克思哲学"生活"的原立场性,从而有别于其他哲学,凸显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的革命性。从实践基地的建构出发,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认识图式颠倒过来,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基础;从实际的生产活动出发,把虚幻的主体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还原;从哲学的革命出发,将单一的抽象主体转化为关系网络中的主体际,完成了马克思革命哲学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的革命逻辑,坚持马克思哲学精髓,就必须在保持革命精神的前提下,继续不断地深化革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是客观和全面评价马克思哲学、深入发掘其理论内涵的基本方法。 2 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或从人道主义或从科学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诠释 ,在割裂马克思哲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同时 ,也割裂了马克思哲学中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郑忆石 《南都学坛》2004,24(2):107-109
阿尔都塞是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 ,他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总问题”———人道主义的分析 ,以及对人道主义的理论定位和理论本性的揭示 ,论证了人道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历史时限 ,即人道主义只是青年马克思思考的“总问题” ;提出成熟的马克思思想 ,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极端论断。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建设应该自觉运用马克思的人格理论为其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实践论人格观是对西方传统实体论人格观的超越,它主张人格的实践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性、历史性,还认为"人格"有三个历史形态:自然化依附型前人格、物化独立型人格、全面发展自由型人格.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中国当前建设人格独立型公民文化模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