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学著作《艺术论》(原名《什么是艺术》)断断续续写了十五年。全书共二十章。他在最后一章《结论》里说,早在十五年前已经着手写这部论著,但觉得那时他对艺术问题还不大明确,所以没有写成。后来,他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中间曾有六、七次动笔,但都半途而废,没有完成。可见这部著作是孕育了很久的。一八八二年,俄国一位著名的巡迴展览派画家彼罗夫请求托尔斯泰系统地发表他对艺术的看法。托尔斯泰答应  相似文献   

2.
鲁迅给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理论以很高的评价,认为他“给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放下了基础”,他的艺术理论著作,“不愧为建立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社会学底美学的古典文献”。(《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鲁迅亲自翻译了普氏的《艺术论》,《车尔尼雪  相似文献   

3.
冯中一,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主要评论著作有《语文教学札记》、《诗歌漫谈》、《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学诗散记》、《诗歌艺术论析》、《诗歌艺术教程》、《新诗创作美学》等。  相似文献   

4.
读了周来祥同志的美学著作《论美是和谐》,很受启发,获教非浅。对“美是和谐”这个命题,作者说“是很符合我的想法的”, (《论美是和谐》第3页。以下只注页数)我们也很有同感。对美的本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托尔斯泰说:“多少博学的思想家写了堆积如山的讨论美的书,‘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每一部新的美学著作都有一种新的提法。”(《艺术论》)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对美的本质下了  相似文献   

5.
论阿恩海姆的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阿恩海姆的艺术观 ,着重论述了他对艺术本质、艺术功能的看法以及他的表现理论 ,也首次在国内述评了阿恩海姆的熵与艺术论 ,认为他的格式塔艺术理论也像他的美学一样 ,是“自下而上”美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在《艺术论》中,他从多个方面对情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不仅强调艺术来源于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表现的内容,而且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7.
普列汉诺夫做为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考虑问题,发表意见的。即使在一九O三年以后,他逐渐地在政治和策略上滑到了孟什维主义的泥潭,而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批评方面基本上还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这也表现在关于托尔斯泰的一系列评论上,其中包括写于纪念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期间的《托尔斯泰和大自然》,以及写于托尔斯泰逝世以后(1910——1911)的“政治家的短评·从这里到这里》、《胡涂观念(托尔斯泰的学说》、《卡尔·马克思和列甫·托尔斯泰》和《再论托尔斯泰》等。这一组论文分析了托尔斯泰的宗教世界观,批判了反动派和自由派鼓吹托尔斯泰主义的叵测用心,捍卫了托尔斯泰的艺术真理,充分显示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战斗锋芒。今天研读这一组论文,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对于我们坚持文艺批评的科学性都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世界观与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同时又是戏曲创作和导演的实践家。他的《闲情偶寄》等著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戏曲创作、导演和表演等方面的问题,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理论的宝贵遗产。要正确认识李渔戏曲理论的价值,必须从李渔的世界观和艺术观谈起。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的审美艺术观是一种主足于人,以人为核心的精神。它体现了一种审美艺术和与人紧密联系的人文观念,是一种以关怀人为终极目的的人文理想。同时,《论语》美学思想揭示了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对艺术性和艺术规律的追求,体现了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是一种超越现实与人生的艺术回归。《论语》中的美学精神在儒家美学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是奠基性的,它应该成为我们建构现代中国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转变后的八十年代,对戏剧发生了兴趣,连续完成了三部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即悲喜剧《黑暗的势力》,讽刺喜剧《文明的果实》,和社会悲剧《活尸》。其中《黑暗的势力》,不论就其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是托尔斯泰现实主义戏剧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建筑美学还是块不是空白的空白。本文通过读邓焱教授的《建筑艺术论》,特就中国式“建筑美学”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肯定了《建筑艺术论》的基本特点、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认为《建筑艺术论》是一部“中国人写中国人的书”、“中国人弘扬中国人的文化”、“中国建筑学家论建筑艺术”的行家好书。正因为如此,《建筑艺术论》填补了古人和前人留下的中国建筑界需要和期待的“建筑美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美与艺术的消亡论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深远,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是海德格尔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刻地回应和挑战了黑格尔的这一判词.通过确立新的真理观、艺术观,海德格尔试图重新建立美与艺术和真理的必然性关联,从而在黑格尔失败的地方施展对美与艺术的拯救.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文学史上的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艺同人们便争相称颂,以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赞之不绝,因为巴尔扎克取得了“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而托尔斯泰,则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然而,何谓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表现何在?即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这一传统的美学命题一直纠缠着大家的头脑,要求我们作出合理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美的本质再探索樊德三美的本质问题,康德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曾说它是美学中的一个谜。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说:、“美是个象谜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说:“‘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的讨论竟仍然是一个谜。”确实如...  相似文献   

15.
《文学讲稿》是著名作家纳博科夫五十年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授文学课的讲稿,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观.纳博科夫一向以纯艺术论的鼓吹者而著称,这类观点在《讲稿》中多有反映;不过,《讲稿》更显示了纳博科夫纯艺术论后面的世界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文体鉴赏方面的著述颇丰。但是,系统地探索文体鉴赏艺术理论和研究不同文体鉴赏艺术规律并加以比较研究的论著尚未见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青年学者曹明海同志,积数年之努力,撰写了《文体鉴赏艺术论》一书适时出版.恰恰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确是件可喜可贺之事。著名学者和散文家林非先生在序言中说:“这是一部在文体鉴赏艺术领域内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研究著作,较为系统完整地探讨了文体鉴赏艺术的原理。因为在邀个研究领域之内,系统性的著作还不多见,所以这部《文体鉴赏艺术论》,可说是具有开拓性的创举。”这一总体评价是非常切实和中肯的。本书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系统性。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意在探索文体鉴赏的总体艺术规律,作者在研究了众多的文体鉴赏的不同见解后,从美学和心理学角度提出,文体鉴赏的核心首先在于探求这一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写于1889年到1899年间,这个时期,随着俄国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深入发展,随着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复活》不仅体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思想特点,而且也体现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心灵辩证法”的艺术特点更加娴熟、更加完美了。所以,《复活》既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探索的总结,也是艺术探索的总结。这部巨著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水平推到了高峰,“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近一个世纪以来,《复活》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湛无比的艺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文学丰富了自己的文学宝库,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借鉴。本文试图以《复活》为例,把托尔斯泰引起俄国作家乃至世界作家赞叹的“心灵辩证法”这种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留传下来的重要著作《诗学》,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美学专著。这部专著以独立的体系所阐明的美学概念,在历史上雄霸了两千多年,是十九世纪以前,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也许在美学史上,没有一部著作象《诗学》  相似文献   

19.
在文艺批评史上,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个详细论述功利主义艺术观的人。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书中,他指出:同“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相对立的是“功利主义的艺术观”。他用唯物史观考察了各种艺术思潮,揭示出它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所反映的各个阶级的功利要求,批判了抹杀艺术功利性、主张“纯艺术”的错误。但是,他有关功利主义艺术观的论述又有不少含混、模糊的地方。鉴于他的文艺理论,在我国具有较大影响,认真研究他的有关论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似乎还是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的那句话说得简明透彻:“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出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一这就是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