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中山一直“以统一中国为职志”,“把重新统一中国看成是头等大事”,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先驱。他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和回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第一,爱国,首先要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第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要前提;第三,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第四,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第五,国家统一有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两种方式,最好采用和平方式,但当和平统一的方式无望时,决不放弃武力统一中国的努力;第六,国家统一应该是全面的统一,而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第七,中国统一后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能照搬美国的联邦制模式;第八,国家统一必须扫除内外主要障碍;第九,中国统一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要依靠人民大众;第十,国家统一是历史的潮流,人们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祖国统一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统一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现中国统一是孙中山思想重要内容。他认为中国统一应包含民族统一、疆土统一、政权统一等完整的目标 ;实现中国统一 ,有武装斗争和和平统一两种方式 ,应依据形势不同灵活使用。认为争取中国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 ,是符合全国民意之举。因而 ,孙中山的统一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的过程。无论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道路,还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都是以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为根本前提,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的必然结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都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适时提出中国梦是其执政理念的鲜明总结,贯穿于其中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问题具有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实践性与科学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它的提出,有助于凝聚改革动力,有助于增强“三个自信”,有助于巩固华夏认同,有助于促进中外交流。实现中国梦,需要发展中国旗帜,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美学史研究应该是美学思想史与审美意识史的互补统一,中国审美意识史是中国美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基础.对此前辈学者王国维、宗白华、李泽厚、蒋孔阳等曾给予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在具体的中国审美意识史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力主器与道的统一,文献与器物的统一,思辩与实证的统一,考古学、历史学与美学的统一,以及多学科和艺术门类研究的纵横交错,并在当代意识与历史意识的统一中实现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怎样看待和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和民族,一直是我国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人认为,应以今天中国的疆域来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和民族。本文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存在着问题,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其见解是:①“历史上的中国”不是指地域、文化的概念,而是指今天的中国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家的情况,是“历史上的祖国”的意思。②历史上的中国应指历史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其处于统一的时期,历史上的中国就是当时的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当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处于分裂时期,则由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的民族和地区出现的政权,都应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③确定某一地方或民族是否属于历史上的中国,只能以行政管辖作为标准,即只有历史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到的地方和民族,才是历史上中国的地方和民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把唯物史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与世界的统一、改革与发展的统一、渐进与突变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历史观念,它具有重价值、重方法的理论特色,是应用性、发展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新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地拓新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初级阶段国情的统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与集成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统一,坚持以构建经济制度为核心与其他制度协同发展的统一,坚持态度积极与步伐稳妥方法细密的统一,坚持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一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总体上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开创出来的中国道路是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正确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伟大创造,中国道路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应当深入、持续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什么是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用什么世界观方法论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揭示,这些就是理论界必须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认识和揭示中国道路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真正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科学揭示和解释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及其对象化是中国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象化的过程和结果。中国道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的有机统一,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有机统一,是改变世界和构建世界的有机统一,是改造中国和改变世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不同意1928年国奉南北统一战争和中国大陆的统一“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之说。认为:统一和统一战争,结束了四分五裂的旧军阀统治,形式上、表面上完成了全中国大陆的统一,顺应了历史趋势,是相对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在当时,统一有利于准备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统一不仅仅是南京国民政府军事上的胜利,它同时屯是新疆、东北军阀正确选择的结果,更是1924年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及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直接成果。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霁 《甘肃社会科学》2002,1(2):103-105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是他的精神遗产中的瑰宝。孙中山认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必要前提 ;国家统一最好采用和平方式 ;国家统一应是全面的统一 ,民族统一是基础 ;中国统一后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能照搬美国的联邦制模式 ;国家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军阀和帝国主义 ;国家统一的潮流是阻挡不住的。研究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革命精神 ,对于推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这个通俗形象的概括,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线索,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国与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由于时代环境不同,需要解决的历史主题不同以及党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大鲜明特征: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人民性与大众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与孔经纬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经纬先生在他先后发表的“中国民族市场形成问题”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否形成了统一市场”两篇文章中,提出了“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不能形成“民族市场”;中国的“统一民族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形成的。我对他的这种看法是不同意的。我认为:中国自秦汉以后就已不存在象欧洲那样的“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已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所形成的市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市场,而不是“民族市场”。现在提出我的很不成熟的意见,与孔先生商榷,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6.
"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也是真理与价值在当代中国的高度统一。当今中国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首先要正视和消除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问题,根本途径是从党和政府自身改革做起、科学构建有助于实现"共建共享"的制度设计,当务之急是卓有成效地解决好涉及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共建共享"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实践历程突出地表现出了三大时代特征:发展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一统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统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性的"理论自觉",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8.
相沿成习的说法是: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最早创建于秦代;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统一的国家.我们以为,此说似有加以讨论之必要。诚然,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其历史功绩可谓丰伟卓绝.然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的八百多年,中国辽阔的幅员之内,已经出现过一个强盛的统一国家,这就是以地方分权为特色的“大一统”的奴隶制国家——西周王朝。这个国家,是周武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问题是逐步的,阶段性的问题。统一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西藏纳入全国统一政权管辖,成为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长期交往、奠定基础和纳入元明清中央王朝直接管辖,以及组成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这样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道德价值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是道德历史、道德现状和道德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是道德情感、道德追求和道德责任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政治道德价值由最高价值、核心价值和基本价值构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最高价值是指引,核心价值是宗旨,基本价值是支撑,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道德的价值体系。实现当代中国政治道德价值,是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中国人的道德责任,应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社会公正建设,同时积极弘扬个体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