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作为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老子不仅用自然哲学来框范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而且,他的一些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美学价值.老子的"虚静"观,在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美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淳于髡在《史记》中一人两传,且两传中身份差异很大,太史公对他身份跨越的思想理路未作梳理,形成理解上的断层.从淳于髡的出身和经历中寻绎他身份变迁的脉络时发现,他与黄老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他接受了黄老思想,而是他自身思想与黄老的耦合.他的出身、职业决定了他务实、擅于察言观色的特点,这使他成为稷下学者中较早将老子道术运用于实践的人,《管子·心术》(上)中“经”的部分就是他心血的结晶.他对老子思想的发展应用,为稷下“黄老”学派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合壁形成了孙中山独特的博爱观念、民本思想和经国济民意识。这使 孙中山在革命过程中,主和避战,相信民心、民力,顺应共和趋势,轻视政权,看重信诺, 用人少阶级观念。这些思想意识在近代中国内乱险象环生、列强虎视眈眈以及信袁、畏袁、 议和、赞同共和的呼声充斥全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相互作用,终成合力,导致孙中 山让位。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研究老子30多年,深得老子学说之精髓,将老子的深生态意识自然观融入自己的深生态意识自然观之中。遗憾的是,他们的这一思想少被人们重视;其深生态意识自然观的特质,即人自然化、观念德化和社会原始农业化等思想;是一种新的生存规范,对人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确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极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子没有论述时间的专著,但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他的时间观,可称之为老子的时间哲学.老子时间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循环时间观.讨论了老子时间观的思想根源和基本内涵,老子哲学中的"有"、"无"思想和"道"的论述如何体现老子时间观的本质,以及老子关于道德的演变过程的论述如何体现他对事物发展时间先后顺序的观点.这些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我们认识老子时间观及其科学性以及对现代时间观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是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核心语词,但两者看起来相似,实则相异。老子考察的是由道路的本意延伸出的大道及其特性,而海德格尔思考的是道路自身的特性;老子的道与言说相对立,道自身拒绝言说,但它是思想与语言的根据,而海德格尔却将道路与言语相统一为道说,且在他看来,语言具有本原性,是存在、思想与人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老子衍》是王夫之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现今学界部分研究 者因过度重视《自序》中存在的个别看似批《老》斥《老》的语句,夸大了《自序》在全书中的作用,故多有偏颇之论.在回归《老子衍》注文进行细读与整体性把握之后可发现,在注文中,王夫之对待老子的态度不仅不似《自序》中严厉消极,反而多有认同.以王夫之对老子思想的态度为依据,可将《老子》八十一章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来展开讨论:有所拨正之处,多倾向于指正老子语言表述上的不够恰切,未能将大道的本来面目呈现清楚;和缓且基本认同之处,多指向诸如不居功、不过度执着、慎武、修身等治国理念;认同并有所发挥之处,则多表现为以儒弘道,借阐释老子之"道"来提出更高层次的理想要求,即儒家"居中""保和"的处世之法,以求实现"圣道使复"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怎样研读老子《道德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不仅思想深邃,智慧卓绝,而且高寿,思想的睿智深邃与青春常住的生命活力在老子身上是统一的。老子思想之所以充满生命精神,显示出与历史轨道同步的永恒魅力,与他善于养生、养身、体悟自然、顺应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描述老子:“健康的精神寄寓于健康的身体。”他的《道德经》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东方文化学经典著作。正是这部著作,反映了老子绝世的才华,反映了老子对自然、人生睿智深邃的看法,反映了老子伟岸神奇的人格和超越时空的博大胸怀。为此,历代学者纷纷对《道德经》诠释、注解和阐发,留下了堆积如山的老学著作。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研读《道德经》呢?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老子思想中极其重要的观念。由于老子对其思想本体——“道”的含义预设的宽泛,使人们对老子之“自然”的理解颇具歧义。结合老子的道论做实质性考察,本文认为,老子的“自然”实质是一种主观意识清楚的有明确目的的技术性操作过程;其目的则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大限度上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万师 《船山学刊》2009,(2):108-111
老子思想原创性主要包括问题意识的民本情怀,思维探求的创新精神,自然适应的和谐理念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他的这些思想既是中国哲学发展路径之一,也成为中西哲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有生于无”是先秦道家哲学的的主要命题,构成了老庄哲学的本体论根基,之后,魏晋的玄学家们更是对这一命题津津乐道,中国传统哲学的集中体现-宋明理学也时时浮现出“有生于无”的影子。尽管“有生于无”在不同时代或不同流派的思想家那里,其思想内涵和哲学意蕴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不同否认的是,这一命题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横亘中国古代哲学之始终,绵延二千年,足以代表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思维建构和价值取向。中国古代哲学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道德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主建设的重点,除了制度建设外,还应有主体的培养。民主主体培养的关键,在于民主意识的建构。在当前来说,民主意识培养主要应包括自由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等方面。其中,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社会的共同基础;自主和权利是民主社会的核心内容;责任和义务则是民主社会的基本保障。这六种意识既是民主社会共同的意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国民所普遍缺失,其培养因而也应成为民主建设必须关注的重点。它们的挺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民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胡建 《河北学刊》2002,22(6):40-44
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与西方 17世纪的“社会契约论”者一样 ,都顺应历史演进的规律而将价值目标指向“民主”。但由于中西“文化元精神”的歧离与启蒙境遇的差异 ,双方的“民主”观在价值源头上就存在着层次上的差距。在中国 ,即使最彻底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 ,也只是在“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理据上扬弃了作为“君道”的民本思想 ,并未对君主专制制度作根本的否定。因此 ,中国启蒙学者对君权的批判 ,只是在“解构”的视角上可理解为有“民主”价值 ,但在“建构”的意义上 ,相对近代“民主意识”尚有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15.
陈来 《河北学刊》2002,22(6):31-39
前孔子的春秋时代的道德思想属于“德性的时代” ,德目表很多 ,德性体系是大家关注的对象。而孔子的思想则强调君子的整体人格 ,德性伦理只是孔子道德思想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孔子伦理学虽然包含了承继传统而来的德行论面向 ,但其整个思想已经超越了德性伦理的形态。孔子与春秋以及前人最大的不同之处 ,是孔子特别突出“仁”这一德。对于孔子 ,“仁”不只是“德” ,而且也是“道” ,就是说 ,仁不仅是德性 ,而且是原则。由金律和忠恕一贯之道来看 ,孔子的伦理思想不能全部归结为“德性伦理”(virtueethics) ,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的“道”不是那些单方面的德性 ,而是社会道德生活的根本原则和定律。  相似文献   

16.
动物福利法溯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追溯人类为动物立法的历史渊源可知,19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把对动物的同情转变为公共事务,进而通过制定法律,促进社会变革的实现。综观为动物福利立法的历史,这不只是一段法律的历史,也是观念的变迁史,是人类道德意识的扩展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道德视野和道德关切不断扩展,人类对为动物立法的观念的认识也不断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7.
唐代魏征执政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云梦学刊》2005,26(4):69-71
唐代魏征关于执政者必须具有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执政思想,曾指导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3年,成就了其功载史册的“贞观之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魏征这一执政思想的积极成果,强化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和人事的公正意识、对现实和未来的危机意识,有益于贯彻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金桐  刘雪梅 《河北学刊》2007,27(5):133-136
唐代文化开放,唐前期妇女婚爱生活放纵,但是,唐人依然看重婚爱伦理,这种观念不仅反映在法律条文和现实生活中,而且唐代小说多有描写。此乃儒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的结果。唐初儒学复兴。唐前期的妇女婚爱生活虽然感受着"开放"气息,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行为方式。小说家乃社会意识的代表,中唐以后妇教强化,他们感受至深,基于纯化社会风气和规范世人行为之目的,便借手中之笔反映了唐人的婚爱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本思想有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和文化信念意义上的两种存在形态。前者表现为一种统治意识 ,以民为称君立国之本是它的基本内涵 ,民主革命的兴起宣告了它的终结。后者主要融合在文学话语当中 ,谈不上有什么政治目的 ,属于较纯粹的知识分子意识 ,其基本内涵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向劳动人民寻求精神认同等 ;进入现代以后 ,此种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又变异为民众崇拜观念。从总体上说 ,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因此它不仅与民主有本质上的不同 ,也与人道主义有许多殊异  相似文献   

20.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医患沟通能力来处理医患关系。这是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教学没有意识到医学生的发展环境,从而忽略了医患关系意识与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医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后,存在不同的问题。临床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环节,也是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核心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临床教学的基本内容。唯有加强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才能够从根本上让其重视医患关系对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而在目前,对于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培养还存在缺失。笔者结合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意识的内涵进行阐述,就其重要性加以明确,并且就临床应当如何开展医患关系意识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为临床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