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从历史观的角度与从价值观本身的角度看道德价值的本质存在层次上的差异 ,后者只说明善与恶的分界 ,前者是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进一步说明。判断善恶的历史标准又源于所谓的“历史必然性” ,而带有历史必然的东西不一定表现为“客观的善” ,这需要正确理解社会进步、道德进步、道德合理性等概念 ,以求对道德本质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2.
科学为什么会成功?科学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这是如何合理地理解科学的重要论题之一。科学实在论的“逼真”论证和“无奇迹”论证认为,科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理论是对实在的正确的或近似正确的描述;劳丹对此进行了逐一反驳。他认为,科学的成功只说明了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对科学成功的这两种理解都是片面的和狭隘的。关于科学成功的理解应该是多维度的,既有历史的、认识的、方法的、经验的维度,也有社会的维度。当我们把这些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科学的成功时,科学的成功说明了科学只是在整体上对世界的内在机理的模拟,真理是两者的相似程度等于1的理想状态,是科学追求的目标,科学理论是在谈论世界,而不是描述世界。这是关于科学成功的一种弱实在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科学解释学是将科学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的“在世之在”的实践活动。在它不长的历史中,自然科学除了说明之外是否还需要理解,科学的合理性源于实践是否同时还基于理论,科学解释是否仅是对why-问题的回答等三个涉及核心的争论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与发展。本文试图对上述争论进行一次探讨与总结,以期对科学解释学摆脱争论乃至对科学解释学本身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于宇宙终极问题探讨之学说的本体论在科学中亦经历了兴衰历程,在科学理解论视野中,所谓本体论承诺就是指出有待理解的世界是一“混沌”状,它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是正在生成的确定性,它的显现道路就是主体进行的科学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对于宇宙终极问题探讨之学说的本体论在科学中亦经历了它的兴衰历程,在科学理解论视野中,所谓本体论承诺就是指出有待理解的世界是一“混沌”,它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是正在生成的确定性,它的显现道路就是主体进行的科学理解活动。阐明了其本体论前提后,科学理解的相关问题才能得到良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库恩通过考察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提出“范式”、“不可通约性”、“常规科学”、“科学共同体”等新概念,勾画出了一幅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但他所提出的范式论,尤其是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等思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通过对“范式”的讨论,及其与波普尔、海德格尔的科学观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与工程的结构性差异汉斯·波塞尔,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工程最初被理解为自然科学的应用。科学和技术之间这种狭隘的关系是历史的、系统的误解,科学与工程之间的区别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大多数情况下,哲学家不思考像技术这样的东西。他们宁愿讨论“动物理论基础”的合理性,也不讨论“制造工具的人”的产品。科学家有时也看不起技术,把技术看作是一种对科学的不科学的应用,只是在他们需要新的复杂的测量仪器时,才把技术看作是辅助的科学。历史的论证轨迹是:工具比科学古老得多,甚至所谓的工业革命也是技艺精湛的工匠传统的结果而…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合理性的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厘定“合理性发展”的基本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合理性发展”应当是指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多目标的全面而又协调的发展,环境、资源、经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尽可能少的代价换取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进步中价值标准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进步的合理牲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人们就科学进步的标准也提出了多种看法。本文旨在说明,科学价值有其特殊的内容,科学进步的合理性始终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引进伦理价值因素是值得商榷的,纯粹的科学探索仍然属于一项理性事业。  相似文献   

10.
一科学哲学,就着重探讨“研究者对待自然界的方式方法问题”而言,早在古希腊时已经产生。在人类文化尚未分化的古代(古希腊至文艺复兴前),科学哲学担当着人类知识“圣母”的角色与功能。它不仅负责对科学知识的总结概括,还肩负着对科学未知的填空,成为包罗万象的神秘“母体”。虽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斯多德就把哲学(“第一哲学”)和具体科学进行了区分,但事实上直到文艺复兴前,总的说来,具体科学并未真正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人类知识仍然混然一体,表现为“自然哲学”。这是科学哲学的第一个发展形态——古代科学哲学。这一时期,“研究者对待自然界的方式方法问题”已成为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对认识论探讨的重点在认识的来源与本质,尽管对认识过程与方法也有所涉及。与这一阶段整个哲  相似文献   

11.
继《科学逻辑》和《自然科学认识论问题》之后,张巨青教授主编的《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方法导论》(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科研艺术》)又与读者见面了。该书是国家教委“七·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它既是一部科学方法论专著,又适合于作高等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该书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系统论述科学方法论问题努力探索科学活动的规律《科研艺术》由十四章构成。第一章“科学研究富有艺术性——科学与方法”和第二章“科学研究的程序——从问题到答案”鸟览科学认识的全过程,描绘科学进步的宏观图景,探讨科学研究的最一般规律。其中,  相似文献   

12.
就如何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手段与目的内在的统一)的辩证统一观问题,提出邓小平所阐述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生产关系问题,也是目的;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有生产力问题,也是手段。对如何科学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辩证统一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由科学哲学的历史转向以及拉卡托斯对此的反应,以此为切入点论述库恩与拉卡托斯对理论选择的合理性问题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者关于理论选择的元方法论标准,最后得出结论,拉卡托斯的理论虽然仍存在纰漏,但捍卫了科学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相比较于库恩,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4.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经验,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理论,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还有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科学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明确指出:“正象在价值转变为资本的时候那样,在资本继续的发展上也显示出:资本一方面是以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历史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在《经济学手稿》中也指出:“在固定资本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内涵日益丰富。文章从探讨科学内涵入手,回顾了科学和科学教育内涵的演变过程,使得我们对科学及科学教育的理解不再仅限于静止的、平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科学有“体”有“用”。科学之“体”表现为理性主义世界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功利主义价值观;科学之“用”表现为逻辑-实证的思维方法、观察-实验的操作方法、设计-制造的技术方法。科学“体用”观也是对科学之“科学性”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的科学化:科学教育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科学化是什么、产生人的科学化的原因、人的科学化的内容、人的科学化的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科学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应该以人的科学化为目标。指出现在的科学教育状况和青年科学素养上的差距以及公众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关键是科学教育的目标设定问题——未能以人的科学化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因此 ,为缩小以至消除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就应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人的科学化目标 ,十分重要的是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拒斥伪科学 ,反对反科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科学有“体”有“用”。科学之“体”表现为理性主义世界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功利主义价值观;科学之“用”表现为逻辑一实证的思维方法、观察一实验的操作方法、设计一制造的技术方法。科学“体用”观也是对科学之“科学性”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休闲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改变目前客观存在的不良休闲方式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 ,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和休闲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提出在休闲中倡导公众理解科学 ,让人们在休闲中理解科学 ,是促进休闲健康发展 ,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双利”之举。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它。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价值目标、理性工具和制度设计三个层次。价值目标是无可非议的;理性工具也是完全科学的,尽管它亦须随科技与社会进步而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来充实它;制度设计方面的内容,本来就可能有错误,就是正确的东西也须考虑其应用的时代条件,即便与时代条件完全吻合,也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不能照搬照抄,搞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有待商榷。对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等提法也必须作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