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菲 《社区》2004,(5):46-48
“一个人得了小病就把他杀了吗”华新民逛院子,特别要看看厨房和卫生间,还要拍下来。她要让那些攻击四合院的人看到:四合院不是又脏又乱,而是安静又舒适的。人们为什么不去想四合院变成大杂院的根源?她不停地问我:如果四合院依然像以前是一家一户的,怎么会有私搭乱建?如果人住多了,有关部门重新安置,又有谁会愿意一家几代挤在小窝棚里?老人们回忆,解放前,胡同里是没有公共厕所的。院门一关,四合而居,家家有一口上水井,一口渗水井,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有的老宅院的澡盆和厕所已用了近百年。“文革”中大批人口迁入这些老院子,房子不够住,于是…  相似文献   

2.
林所长上任     
霍彩英 《社区》2005,(4):57-57
“林大爷当上所长了。”消息在小区居民中不胫而走。不明底细的阿祥探听到林大爷已60多岁,本是早该退休享清福的年龄了,还当上了什么所长,心头顿生疑惑。当得知林大爷走马上任的是公共厕所的所长时,他不禁哑然失笑,自嘲自己对官位如此敏感。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林大爷的一位远房亲戚,不知从哪里得到信息,便找上门来,硬要林大爷帮忙介绍工作,林大爷越是解释,远房亲戚越是来气上火,最后赌气走了。林大爷当上所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跑官”“跑”来的,得到这官位实属不易。原来林大爷居住的小区有座公共厕所,平时缺乏管理,厕所内粪便横溢、臭气…  相似文献   

3.
黄邦寨 《社区》2005,(14):59-59
我已经完全失去了曾经生活过的北京记忆,这是一件很心痛的事。我来讲一个故事陈述这个痛。我参与保护过一处四合院,是西城区梦端胡同45号。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四合院。之所以没有成为大杂院,是因为有高干家属住在里面,得以幸存。我本来不知道这个四合院,有一天,高干家属七转八弯找到我求救,说这个四合院要被拆了。漂亮的四合院里长有一株不知年代的丁香树,树身粗壮枝繁叶茂。这树生长极慢的,长到这么粗壮需要几百年。长了这么多年的丁香树都要毁掉,怎不心痛!我给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希望领导能够干预这件事情。领导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金融街开发…  相似文献   

4.
刘建民 《北京纪事》2014,(1):99-100
正时下年轻人结婚,名车豪宅、婚纱钻戒、高档饭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婚礼的红包也跟着通货膨胀一路水涨船高。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人的婚礼却是另一番景象。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时期。从小在老北京四合院长大,亲身经历了四合院里的百姓生活,也见证了四合院里街坊邻居家的子女男婚女嫁、喜结良缘的婚礼轶事。虽然时光已过去了40多年,但发生在四合院里的婚礼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我记得我们院儿里第一家举行婚礼的是外院儿孟大婶家的大儿子。他在一个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周春明  谷昊 《金陵瞭望》2011,(24):68-68
“王所长是一个敢于开拓.敢于承担的人”.这就是20多年同事眼中的王世新。  相似文献   

6.
鲁钇山  一未  蓝志旋 《今日南国》2006,(24):146-147
“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初第一次收钱时也曾犹豫过,但心中的贪念逐渐占了上风,不知不觉堕入了深渊,不能自拔。”被捕后,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原所长罗耀星如是在忏悔书中反省。罗耀星案是怎样进入反贪局视野的?又是怎样一步步侦破的?且看检察机关的“亮剑”实录。  相似文献   

7.
郭萍 《社区》2002,(18):63-64
一提起纽约,多数人都会联想起自由女神、帝国大厦、华尔街、百老汇等观光名胜。不过,就像游览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以后,最好去看看四合院才算品味了真正的老北京一样,在纽约的日子里,我也试图去发现它的“四合院”。苏荷(SOHO)的建筑——钢铁时代的形象记录 苏荷距离游人如织的世界贸易中心不远,但是风格却迥然不同。苏荷的魅力是它的建筑:四五层或是六七层的楼房上,到处是铸铁的装饰物。有的镶  相似文献   

8.
我在四合院里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 我家租住在一个800平方米左右、正正规规、两进带后院儿的四合院里,是一个很讲究的传统院落.四合院门朝东南,厚重大门里有三道插门杠,门外嵌着一副走笔行云流水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座石门墩静静地卧门边.  相似文献   

9.
魏燕 《北京纪事》2014,(3):99-100
我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走过上千所老北京的四合院。从名人故居到最简陋的大杂院,都让我领略到老北京的文化积淀。但最让我难忘的是位于东城区五道营的一所普通的宅院,它给我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回忆。更确切地说,它是我事业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们有的是责任.这个责任不是狭义上的责任,也是一种境界!”从2000年进人下关绿化所起.下关绿化所所长陈中建就这么告诉所里的员工。那时下关绿化所还没有改制.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但责任一直在他的心中.鞭策着他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2004年改制为瑞泽市政没施工程有限公司至今的几年间.陈中建带领他的团队将下关的绿化维护水平提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我在去菲律宾之前,就听说其首都马尼拉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华侨义山”,因此决心去拜访一下。 在马尼拉街头,我向人们打听“华侨义山”时,找了一位操福建话的老华侨,当他听明白我是来自墨尔本的一个老华侨后,他就热情地陪我走到市区北面的“华侨义山”。  相似文献   

12.
陈旭菲 《可乐》2010,(5):58-59
不期而遇 那年夏天,我不知道发了什么疯,毅然辞掉南方的一份好工作,跳槽到北方的一家公司。 那天,在那个四合院里,我们不期而遇。你也是来租房子的,我比你先到一步。房东说,只有一个房间了,刚租出去。你怏怏离去时,我在你背后问:“你有男朋友吗?”你回头惊讶地看着我。我笑着说:“如果你没有男朋友,我们可以考虑合租。”你的脸瞬间灿烂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步雄 《北京纪事》2009,(1):77-78
像老北京失去了四合院一样,我失去了曾经的母校——北京第九十五中学。2002年,北京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位于宣武区韩家胡同的北京九十五中学被取消建制,改成了一个体检中心。说不大,九  相似文献   

14.
江菲 《社区》2004,(4):46-48
我和她的结识缘自一个紧急的求助电话。“快去快去!他们正在拆房,特别漂亮的四合院。一定要把这种行为记录下来,这是罪恶!”  相似文献   

15.
北京的四合院是我60年人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场所。我的童年居住在西城区东旧帘子胡同10号。那是一个由两层小楼围成的四合院,院门口有两个石墩子,高高的门槛,沉重的红色大木  相似文献   

16.
刘墉 《可乐》2010,(5):76-77
遇到一个师大的老同学。 “教了二十多年书,有什么感想?”我问她。 “有,也没有。我教初一和初三,年年毕业班的学生对着我哭,我也陪他们哭。一转身,我又迎接新生入学。他们对着我笑,我也陪他们笑。在同一个学校里,甚至同一栋大楼里,我哭哭笑笑了二十多年,哭老了,也笑老了。可是,而今他们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焦晓辉 《百姓生活》2014,(12):23-23
我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我们这个四合院里住着8户人家,邻里间的关系都非常好,只要谁家有个什么急事、难事,大家都会帮忙照应。我在这种融洽温暖的环境中长大,性格大大咧咧。我和老公结婚几年后,住进了新买的单元房。只要遇到邻居,不管他们理不理睬我,我总是微笑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老公笑我“热脸贴别人冷屁股”,但我不管,仍旧和邻居们客客气气。  相似文献   

18.
那时我在山东省文登市中心医院当护士长。 一天我值夜班,熬到12点刚想在值班床上躺下休息一会儿,突然听见走廊里一片喧哗声。 “老不要脸的,你怎么闯到女厕所里来了!”是一个女病人在大叫。 从女厕所里出来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女人。我想起来了,是患中风导致下身瘫痪昨天刚入院的那个老女人。老头一脸的尴尬,朝我笑笑:“对不起,我怕打扰你休息,只好……没想到……”又朝那个女病人笑笑,回  相似文献   

19.
“七分地的花卉大棚,创下收入10万元”,这是由东省莱州市春华仙客来研究所所长邓日良花卉事业中的真实事情。他由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成为名扬花卉界的科技老板,  相似文献   

20.
温暖的称呼     
由于工作关系,也时常同在职和离职的老领导打打交道。对这些“官”们的称呼,我一向持“从众”的原则,大家咋称呼咱也咋称呼。多少年来从未因这事儿有过不愉快。然而,不久前却在一位老局长跟前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 还是年初,主管局一位姓杨的老局长来编辑部研究有关敬老风俗书稿的编辑工作。这是老局长离休以来头回登门。我起身迎接热情逾于往常:“杨局长您来——”一语未了,老局长已经停下脚步摇起头来。未知何事失敬,我也赶紧站了静候批评。老局长正言作色:“不要言必称官衔,在职的时候我就不赞成称官衔,现在离休了,怎么还叫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