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戏剧要表现矛盾冲突,在今天是不成问题的了。所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之说,是为今天人们所承认的。但是,只承认戏剧冲突,并不等于就解决了如何表现戏剧冲突的问题,就当前戏剧创作来说,我觉得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关系到艺术质量的提高。这里,就有关戏剧冲突三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戏剧冲突与生活矛盾戏剧创作,自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思想解放带来了艺术上的解放,很多剧本在表现矛盾冲突方面敢于突破禁区,接触新问题,大胆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斗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戏剧冲突艺术刍论温莉艳“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有了深刻真实的戏剧冲突,才有可能全面而深入地刻划人物性格;反之亦然。杂剧《西厢记》之所以会产生深远旷久的艺术影响,与剧作家王实甫真实深刻再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冲突有着直接的深层次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3.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10,26(6):79-81
从理论上讲,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当下生活的一面镜子,它能以艺术化审美的方式洞烛现实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的时代变迁,以高度负责的艺术精神张扬时代情怀。从现实上看,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播出数量极其有限,能够称之为艺术精品的少之又少。究其实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矛盾冲突缺失,戏剧张力不够。官方、制作方和社会大众都有从各自立场和角度发出的种种批评与解读,孰是孰非,根本原因首先是因为在市场化了的影视剧市场,作为投资者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风险较大,其次是作为创作者对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得到艺术性的"沉淀",难于把握其内在神韵,无法克服必须让矛盾冲突缺失这一障碍。  相似文献   

4.
法律冲突     
法律冲突[俄]B.H.库纳里亚采夫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与冲突有关的问题是专门学科──冲突学的研究对象。这是一门介于社会学、心理学、对策论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在俄罗斯,这门学科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法律冲突学是从法律角度研究冲突的特点。这种研究的理论意...  相似文献   

5.
王学民 《唐都学刊》2003,19(1):78-79
"西部影视"是相对于"中国影视"外延而言略小的一个概念,"西部影视文化研究"则包容了电影电视艺术研究的所有命题与范畴,研究重点在于涉及西部影视文化艺术现象的所有对象,突出地探讨电影电视创作和理论发展中的新现象、新经验。栏目的学术定位为影视艺术的专业性研究园地,刊发在当今中国影视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独创性学术观点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人们这么说:“这对夫妻的感情真不错。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有争过一句吵过一句。”一般说来,这可能吗?他们之间从来不曾发生过任何冲突吗?冲突是难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为区区龃龉常常引发可怕的后果。有的人则既不回避冲突,又不扩大冲突,而是紧紧地抓住冲突的契机,促进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从而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活。这便是创造性冲突的含义。按照人们在进行创造性冲突时的动机、方式,可以列为以下几类:交流型。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愿望有时候是通过冲突的方式实现的。鲁迅先生在《唐朝的盯梢》一文中写道,即使骂,也就大有希望,因为一骂往往便可有言语来往,所以也就是“扳  相似文献   

7.
非现实性冲突是基于价值观、信仰等对立形成的,两方或多方执著于"紧张释放"的冲突行动。法律作为控制社会冲突的手段,对非现实性冲突显示出"控制不能"的困境。科学的法律发展观不应该是刺激法律万能奢望的滋长,而应是对法律限度保有理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学家巴克的"非对称性相倚"和"彼此相倚"理论是解释业主和物业冲突与合作的有效理论.由于信息、权力、收费服务和对利益理解等的不对称,使"非对称性相倚"成为业主与物业冲突的主要根源;而通过成立业主委员会,加快推进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明确双方定位、利益共享等"彼此相倚",则是解决业主与物业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舒 《学术交流》2012,(Z1):91-93
自2001年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寻秦记》搬上电视荧幕以来,越来越多的穿越题材电视剧活跃在了荧屏之上,对于内地电视剧市场来说,从2010年央视黄金档播出的《神话》与2011年港台内地联手制作的穿越电视剧《宫锁心玉》掀起的"穿越"狂潮,到时下热播的"清穿剧"《步步惊心》不难看出,穿越剧已经成为一种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影视剧种。作为一个日益成熟的剧作类型,在《步步惊心》中,内地穿越剧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叙事模式,包括时间背景的设置、叙事母题、叙事功能等,对其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此后的穿越剧在原有叙事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鲜元素,寻求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表达了自主的婚姻观念,但是很多作品也表达了维护"名教"的思想,因此才子佳人有风流大胆的一面,也常常处于"情理冲突"之中.才子佳人小说没有真正解决才子佳人的"情理冲突",而是通过种种方式遮蔽了这一矛盾.而<红楼梦>中的"情理冲突"无法调和,并最终演化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曹雪芹以人物的命运悲剧更为深刻地阐释了"情理冲突"的实质,表现出了自由爱情和婚姻与社会礼教规范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赵明  冯丽 《唐都学刊》2006,22(6):104-106
意境,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任何感人的艺术作品必备的品质。意境是一种美,美在周围的协调。在影视作品中,意境的创作关键是要抓住情感,调动观众艺术感受情绪,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处理好写意与写实的结合,并利用影视创作的手段,做到寓情于境,情境交融,使作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5,21(2):115-118
陕西素有"文学重镇"之称,陕西当代文学创作与影视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陕西有多位专业作家正在逐步转型为文字文本和影视文本两栖的作家,同时,涌现出一批专职从事影视剧本创作的作家,其影视文学创作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影视艺术借助文学创作之力,促使文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影视的文化优势,是发展陕西影视文化产业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影视化接受:文学不能承受之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兆文 《唐都学刊》2004,20(5):103-105
当代文学的影视化接受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文学作品一经"触电"而迅速流行,但是文学在受众数量上的扩大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影视表现手法的逼真性、假定性、故事性和大众化要求,造成了文学文本想象空间被挤压,掏空了文学的诗性和美感,使文学本性中的崇高越发不能承受影视化接受之轻。而"解决之道"有待于影视创作者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历练、受众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接受期待的调适以及接受方式和接受心理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影视中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金红 《唐都学刊》2006,22(3):55-57
影视既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文化现象,是影响亿万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艺术。其中,译制片是人类跨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的集中表现,是跨文化传播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意境与中国影视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菊  丁卉 《唐都学刊》2005,21(5):119-121
作为凝聚着华夏民族审美理想的中心范畴的意境,在现代中国的各门艺术中依然有所传承。在电影艺术领域,营造意境同样是提升其艺术境界的重要手段。《小城之春》、《卧虎藏龙》和《花样年华》都是化用中国古典意境的佳作,而各自的风格又全然不同,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电影创作在吸收本民族的古典美学精华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融入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曾耀农 《唐都学刊》2005,21(4):100-103
后现代主义影视的主体与文本中,表现出边缘化倾向,主体被消解分割呈“物化”、平面感与零散化状态,具有话语膨胀和语言游戏的特征。就中国新时期电影而言,第六代电影导演的逐渐崛起和发展,也就是传统叙事手法的消解,追求作品的哲理性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可视性。  相似文献   

17.
牛文浩 《创新》2013,7(1):29-32,53,126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素英 《唐都学刊》2006,22(5):27-30
杜甫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位有着广博高深的艺术鉴赏、品评功力的艺术批评家。书论他以“瘦硬通神”为最高境界,画论他以“画骨传神”为最佳标准,诗论他以“凌云健笔”之风为喜,创作他以“沉郁顿挫”而见长,更多地表现为瘦劲之力、沉雄之气和冷峻之美。杜甫在各门类艺术鉴赏中所共同表现出重瘦劲轻肥俗、重骨弃肉、重神轻形的艺术审美观,是他对魏晋时期的文艺思想和艺术审美观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7,23(5):45-48
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个概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对于拥有先天文化资源优势,意欲建设文化强省的陕西来说,如何将其付诸实施,是新世纪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尤为迫切解决的实际诉求。  相似文献   

20.
陶卫宁 《唐都学刊》2010,26(5):88-9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象,是刺激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旅游目的地社会表象形成过程中,影视传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视传媒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点、议程设置功能、受众文化心理结构等特点以及大众传媒背景等都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影视社会表象的形成。影视社会表象的"社会共享性"与"行为说明性"决定了影视旅游是一种必然的大众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