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日在旧书摊上购得一本1946年7月南京印书馆印刷的《工作八年》。此书封面上印有“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工作八年蒋宋美龄题”手写体字样。此书“战时儿童保育”一章记述了宋美龄抗战期间领导抢救蒙难儿童的一些史料.由其可见.当时战时儿童保育事业集合了中国女界精英.其中宋美龄起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校档案中的实物档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建设一个与高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档案本身发展规律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高校档案体系过程中 ,不能忽视实物档案的建设。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收存一些历史代表性强的实物 ,并在收藏品的种类和形式上做些拓展和研究 ,使实物档案真正达到记载过去、服务现在、启示未来的目的。一、完善门类 ,优化结构 ,切实加强实物档案的建设1 .实物档案是高校档案的组成部分。档案是人类的记忆 ,是反映历史活动的记录 ,是一种知识的存在 ,其内容具有广泛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的档案 ,是指…  相似文献   

3.
海外宋氏家族成员的档案文献自然以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所藏宋子文档案最为重要.但本文主要是考察宋子文档案之外的宋氏家族成员在美国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档案存藏和维护情况.首先介绍和提请注意胡佛和加州档案系统之内大量的与宋氏家族成员有关的档案文献.其次介绍美国主要与宋氏家族成员有关的档案,特别是藏于胡佛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有关档案.这些档案文献资源如宋子文档案一样,是研究宋氏家族成员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再次探究与宋氏家族成员有关、但零星存藏于其他个人和机构档案中的文献资源.主要是宋氏家族成员的书信、照片、文件和实物等,一般鲜为人知,数量很少,但对全面、深层次地研究宋氏家族成员和近现代中国历史也很重要.最后介绍和分析美国档案的维护、研究和利用的总体情况,特别是美国大学教学科研与档案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密切结合的情况;并同时为初到美国的中国学者就如何有效了解、利用和获取所需档案文献资源提供一点指南性的建议;也介绍如何异地获取一定数量的档案文献资源.  相似文献   

4.
俄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中国革命歌曲的创作以及中国抗战音乐的发展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聚焦抗战时期重庆主要刊物,搜集、甄别、整理战时首都重庆俄苏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资料,探查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在战时首都的关注重点和主要特点,探讨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对战时首都重庆抗战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意义,从而确立俄苏音乐文化在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传播状况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5.
据笔者实地调查及文献统计表明,胡佛研究所典藏有150个全宗,计2, 933盒(文件夹)及1, 796个缩微胶卷的中国抗战档案。这批档案的形成主体,绝大多数是由战时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相关人员构成,同时包括少量战时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个人;档案的载体,主要由日记、信函、电稿、备忘录、回忆录及著作等形式构成;档案的内容,囊括了战时中国的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现状。它是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本文按照档案形成主体的战时职务、职责的权限,参照其文本提要两项指标,将其分为综合、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等六类。    相似文献   

6.
由靳明全教授主编的《重庆抗战文学与外国文化》(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版)一书,是编著者长期致力于重庆抗战文学研究,为建构重庆抗战历史名城主流话语体系而辛勤耕耘的一项新的科研成果。该书以开阔的视野、详实的史实,深入分析了重庆抗战文学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对重庆抗战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当今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商品贸易基地。在重庆经济中心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抗战八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爆发和影响,重庆不仅在政治地位、文化事业诸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在经济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战争期间,大批工矿企业的内迁与新建工厂的频兴,使得重庆工业在战时短短的七、八年间便走完了平时需要数十年乃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史进程,重庆城本身也由偏处西陲的一座工商小埠而发展成为我国战时的“工业之家”,从而成为支持长久抗战的主要物资供应地,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如此,战时重庆工业的发展,也牢牢地奠定了今天重庆工业基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青年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和周恩来等同志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发表了《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给青年运动指出了斗争的方向.他把青年运动作为抗战的支柱,用“任重道远”这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革命青年的历史责任,号召青年“到军队中去”、“到抗日救亡最需要的地方去”,勉励青年“努力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努力去争取独立的幸福的新中国的来临.”同时他把青年、学生工作作为发展进步势力的重点之一,每到关键时刻,都给重庆青年运动以明确的指示.为了加强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新华日报》开辟了《青年生活》专栏;南方局青委主办了《战时青年》,指导和关心青年的斗争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重庆开展的抗战文化运动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和爱国热情,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堡垒".重庆抗战音乐活动作为抗战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大鼓舞了民众的斗志、抚慰了人们的心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重庆抗战音乐活动的梳理,涉及当时重庆的音乐机构及组织、群众歌咏活动、音乐会形式的演出、歌剧形式的演出、创作及评论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重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和中国的战时首都,遭到了日军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这一期间,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通过其派往重庆特约记者以及援引其他西方驻重庆媒体的报道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了日军集中轰炸中国平民和民用设施、蓄意轰炸西方国家外事机构和人员,以及重庆民众英勇反轰炸斗争的主要历史过程。这些报道不仅以历史记录者的身份见证了日军无差别轰炸重庆之暴行,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而且以媒体传播者的角色宣传了以重庆为代表的中国军民抗战形象,建构出一种谴责日军残暴、同情和支持中国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为彻底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940年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疯狂轰炸。日军为此制定了“101作战计划”,在空袭中混合使用了集团轰炸、连续轰炸、照明轰炸以及投入零式航载战斗机的“零式”战略,给重庆造成 巨大损失,外国驻渝机构也未能幸免。空袭后,重庆的救赈工作比较及时,积极防卫,显示了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战斗信念,粉碎了日军炸垮重庆的野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抗战“以空间换时间”、“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抗战大后方歌谣作为抗日战争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区域性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文学版图中可视作是全国抗战歌谣的主体.战时,大后方的各大报刊不约而同地登载了大量的歌谣.歌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在继“五四”歌谣研究会征集活动后又迎来了一次活跃的历史时期.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登载了大量的歌谣,这些歌谣适时地反映了战争的时代性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性、鼓动性、节奏性等语言特征.可以说,作为民间文艺一脉的战时歌谣在抗战时代语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萧红在陪都重庆创作了《孩子的讲演》《莲花池》和《山下》三篇儿童题材短篇小说。这三篇小说不仅在小说背景中展现了不同的区域性抗战语境,还巧妙地投入属于萧红个人特色的儿童书写。虽然较萧红其他小说作品来说不足甚多,但其中所蕴含的抗战语境与儿童话语,不仅体现了萧红以笔作为武器参与抗战生活的文学目的,也给重庆的抗战文学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以这三篇小说作为文本基础,从抗战背景与儿童书写的写作缘起、不同区域中战时儿童形象的塑造、个人经验与时代环境的汇聚与融合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肖霞 《南都学坛》2024,(2):18-26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内容丰富,价值极高。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全三册)。2015年,黄山书社出版《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目录》(共八册)。今以60卷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研究对象,对比《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与《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目录》所录档案的时间信息,并将有误之处具体分为三类:《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时间有误;《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目录》时间有误;以上两者时间均有误。  相似文献   

15.
吉安是赣中重镇,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江西抗战首府,人文蔚起。这使吉安不仅成为江西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东南与西南的抗战文化重地。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吉安在抗战时期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抗战文化: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田汉等文学家、诗人在吉安发表抗战诗文;反映抗战的木刻与绘画艺术作品在吉安展出;《复国走南洋》、《八百壮士》、《大骂汪精卫》等抗战戏剧杂技在吉安演出;《再牺牲再前进》、《南昌轰炸实录》等抗战音乐电影在吉安播放;《前方日报》、《抗战月报》等抗战报刊在吉安出版发行;吉安民众教育馆、文山书店等图书馆与书店为抗战提供精神食粮;浙江大学迁驻吉安泰和;国立十三中学在吉安创办;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江西总部等抗日团体在吉安开展抗战活动,等等。这些抗战文化对推动抗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奠定和彰显了吉安抗战文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抗战后期,老舍在重庆北碚以幽默的笔调创作的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既是作家的战争体验与战时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又是与抗战有关的、真实流畅的优秀抗战文学作品。它艺术地体现了老舍作为一位正直而爱国的作家、"文协"的领导人在艰难抗战岁月里达观坚韧的人生态度与高尚的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举国西迁及其导致的大批人、财、物的聚集与流动,使重庆一时成为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显示出川江航道作为中国抗战后方交通枢纽和门户的战略作用与地位。对伴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迅速淡出历史舞台的川江绞滩行业发展状况进行整理与发掘,可以客观揭示抗战期间大后方精英云集、同仇敌忾、国家利益至上的历史记忆;分析川江绞滩行业保障抗战大后方航运畅通的历史贡献,有利于丰富抗战后方的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一个重要的窗口。抗战时期国际广播向世界传布中国抗战信息,通过节目和电波与世界各国听众建立了广泛的沟通与联系。借助国际听众来信,中国的国际广播以"听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广播节目内容和提升广播节目质量,改善播音员的播音技术,掌握电台信号传输的范围,注重加强与海外媒体合作,极大地扩大了中国抗战宣传的范围与效果,成为战时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后方文学是中国抗战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文学特殊风貌的典型代表.《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刊物.本文从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文学期刊《抗战文艺》入手,将全面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1942年以前)和后期(1942年以后),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小说人物塑造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38年,为达到促使国民政府妥协投降之目的,日本作出了对中国内地"抓紧航空作战"的决定.为此,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成为日本大轰炸的重要目标.日军的大轰炸使重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对此,国民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卫对策并采取了诸多法制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日军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这对保卫重庆的安全,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