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基于社会网络关联度分析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信任模型进行研究。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模型并将其与社会网络模型进行了相似性分析;建立了基于社会网络关联度的WSN节点信任模型,提出了基于关联度的传感器节点信誉度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基于滑动窗口的传感器节点信任值计算及更新算法(SNTUA)。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其性能优越于其他两种算法。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方案,分析了方案的选择过程,并经过实际测试,节点的静态电流为10uA,工作时发射电流为38mA,接收电流为40mA,节点间的通信距离在空旷地为200m左右,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了一种可证明安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认证密钥建立方案(EMSR),使用公钥证书实现网络节点的双向认证,同时产生双方共享与相互控制的会话密钥,有效地防止了纯粹使用对称加密机制产生的认证问题。在CK安全模型下,对EMSR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证明,并对几种基于公钥机制的密钥建立方案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EMSR方案具备CK安全模型下相应的安全属性以及支持资源受限的网络节点的优势,符合传感器网络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4.
WSN聚合数据率约束最大生命期路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能量受限的传感器节点以及一个数据中心构成,采用数据聚合消除数据中的冗余信息。针对目前还没有对网络生命期与聚合数据率之间约束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数据聚合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流模型,并通过定义聚合数据率松弛系数,将网络最大生命期与最小聚合数据率路由结合起来,并设计了一组线性规划问题消除路由中的环路。通过大量仿真实验,给出了不同场景下路由算法的性能,分析了网络生命期与聚合数据率之间的约束关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无线智能生命信息传感器节点和网络的概念,从数据采集和计算、数据传输、硬件及软件方面对无线生命信息传感器节点和网络的节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离散空间最优搜索理论中的基于博弈理论的协作策略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转发数据所付出的代价和利益、节点能耗及相邻节点过去的行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能耗均衡网络协作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最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优化的目标是均衡网络能耗和吞吐量,进而最大化网络寿命。模型通过能量因子和转发数据包数量来调节节点行为,使传感器网络的整体能耗趋向均衡。一个数值例子说明,该路由选择策略及求解算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IEEE802.15.4是目前国际上无线传感器网络新的通信协议,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核心必须是微处理器和通信协议兼容.在介绍了设计要求和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基于JN512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组成,包括微处理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外围电路及硬件平台的设计.介绍了JN5121的软件开发环境、射频部分的组成、连接及控制、以及开发的实物产品.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的应用不仅满足了设计要求,而且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温室和养殖孵化等场所需要及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网络节点。主要介绍了节点的软硬件设计,详细阐述了DHT11温湿度传感器的时序。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以超低功耗MSP430F122单片机为核心,配以DHT11和无线RF收发芯片NRF401实现了节点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可靠的数据传输。节点具有功耗低、成本低、体积小、集成度高、工作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覆盖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具有低能量,短寿命并且不可靠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因此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时一个主要的目标在于保证足够的覆盖率以及能量可靠性的前提下可以延长网络的寿命。本文介绍了几种减少能量消耗以延长网络寿命的节点调度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其应用环境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最后在这几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部分覆盖中的能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学习自动机(GLA)和休眠机制的部分覆盖方法。首先,将WSN网络构建成一个连通图模型。然后,通过GLA算法从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节点构成主干网络。最后,检查主干网络是否满足部分覆盖要求,并根据各节点的覆盖性能来选择合适的休眠节点进行激活,从而以最少数量的节点来满足覆盖要求,并保持节点之间的连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选择传感器节点来满足覆盖条件,减少了工作节点数量,提升了WSN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协议未全面考虑节点位置、休眠、剩余能量的影响,且依赖于GPS等基础设施获得节点绝对位置,导致网络成本高,能量有效性不足。该文在DEA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布、稳定、高效节能和利用邻近相关信息数据融合及节点休眠策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协议(SEENRT)。该协议利用剩余能量信息,平均各节点能耗负担;利用邻近相关信息和节点休眠,降低覆盖冗余,减少网络能耗。试验结果表明SEENRT协议和LEACH、HEED和DEAC协议相比,能有效地降低网络能耗、平均节点的负担及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健康监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本文给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该系统利用INA118仪表放大器对心电进行放大;采用Jennic公司的JN5139芯片设计微型无线传感节点,网络采用Zigbee协议。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对人体进行的实测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路由协议LEACH 算法中簇首分配不均以及簇首与Sink节点直接通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算法.该算法通过节点能量分簇,并在簇首的数据发送过程中引入了改进的多跳路由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网络生存时间和节省能量上比LEACH 算法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拓扑控制的异类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如何减小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使用寿命已经成为传感器网络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采用分簇结构以及对网络进行适当的拓扑控制可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该文将簇构造方法与拓扑控制结合起来,针对网络具有不同节点,即每个节点具有不同的最大能量传输范围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针对异类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局部拓扑控制算法进行优化的分簇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运用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电力系统中引进能量存储系统,是使电力系统中的生产方和使用方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的有效方法,从电力系统的能量平衡入手,介绍了能量存储的数学模型,具有能量存储系统的电力系统经济模型以及电力系统的费用函数。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复杂环境下的服务构建及并发控制。基于传感器网络能量、通信能力、计算存储能力等有限的特点提出了面向传感器网络的服务管理,提出了基于推理的上下文感知工作流来构建传感器网络服务。通过提取传感器数据的语义信息,实现了上层业务逻辑和底层传感器数据的松耦合,实现了传感器网络的资源重用。此外,改进了Web服务请求的并发控制,通过服务请求的重复和冲突检测,避免重复和冲突的服务执行,实现更有效的传感器网络并发控制。  相似文献   

17.
提出使用遗传算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路径优化,考虑节点能耗和路由恢复时间等实际因素的影响,将这些影响作为路径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来处理;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和多种目标按照重要性的优先次序,使WSN有更长的寿命;对算法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染色体的表示和编码、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遗传操作算子的设计及算法参数的分析和选取。大量的仿真实验证明,使用GA能找到WSN有效的优化路由。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IEEE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能量节省机制,针对其采用一种固定信号时隙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节能机制。新机制采用三种信号时隙,由节点根据自己的数据流量动态选择其中一种。仿真结果表明,此机制在保持较高的吞吐量的同时,不仅大幅地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还明显地降低了时延。  相似文献   

19.
发展“民族核电”是关系我国高科技战略产业、新能源自主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发展“民族核电”的必要性,接着阐明了我国核电走过的创业、创新路,然后记述了我国核电自主创业之艰难,最后,探讨了我国未来核电自主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预测新疆能源供给总量,以“标准煤”为单位统一核算各类能源需求,分析了未来新疆能源物流的总规 模。同时,结合新疆能源物流涉及的经济、环境、管理以及国家能源战略等因素,认为新疆能源物流优先发展的顺序应 依次为电网、管道、铁路、公路。采用拟合二次曲线模型、层次分析法和运筹学等科学理论,分析了不同种类能源的转 化和物流成本,并以最小成本化原则设计不同能源物流通道的优化配置比例,认为新疆不同能源物流通道建设所占比 例分别为:公路10.5%、铁路21.5%、电网42%、管道26%,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有效开发新疆能源物流、实现新疆 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