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咨询》2009,(1):3-3,5
前不久,中央提出到 2010 年增加 4 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这 4万亿元的投资是怎么安排的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最近出台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
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不是依靠投资、不是依靠规模,而是依靠内生式增长来形成富有活力的发展模式。华泰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不走寻常路虽然去年外部环境十分恶劣,但是我国保险业仍然实现了13.8%的增速,保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4万亿。不过这耀眼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2):14-14
地方发债在应对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突然提速,其方式为财政部“代发代收”。据1月1日《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在此之前,配合中央政府4万亿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投资计划总规模已经高达18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保住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就业。这成为地方债提速的主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正在快速发酵。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近期快速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把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加总起来,总额达到22万亿元,这大概是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部支出(约5万亿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5.
前沿观点     
《领导决策信息》2008,(47):12-12
地方政府投资计划变成"放卫星"专家强调"大跃进"不可不防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后,各地政府先后公布投资计划,据统计,投资计划总额已接近18万亿元。《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撰文认为,  相似文献   

6.
经济     
《领导文萃》2012,(20):133-134
中国刺激经济新措施或增风险标准普尔公司在其报告中说,4年前中国通过刺激措施抵御全球衰退所留下的巨额债务,限制了政府再次通过大规模刺激来加速经济增长的胃口。中国通过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将其经济从2008-2009年的长期全球衰退中拯救出来。然而这也导致地方政府为完成全国计划的任务而积累了10.7万亿元的债务。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债务当中的三分之一是永远无法  相似文献   

7.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4,(7):135-136
正中国经济仍为粗放型增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2013年GDP达到56.88万亿元,同比增长7.7%,超额完成任务。但依然主要是靠粗放型投资增长来支撑的,投资增长19.6%。从纵向比较来看,2013年1元投资带来的GDP是1.3元,而在10年前的2003年,1元投资带来的GDP是2.11元,而在1998年1  相似文献   

8.
4万亿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测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菊娥  郭广涛  孟磊  薛勇 《管理评论》2009,21(2):98-104
本文论述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台的现实背景,给出了我国宏观政策与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基于对4万亿投资的具体分解,利用投入产出闭模型定量测算获得,4万亿投资对我国GDP的拉动总效应为64489亿元,并详细论述了投资对我国GDP拉动具有六年的时滞效应特征。最后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防止实体经济下滑,近期,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华大地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我国建设史上因"投资热"而产生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必须防止新"投资热"旧病复发.全国上下要"快、重、准、实"地拉动内需,要使4万亿元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经济刺激计划或催生"不必要"基建工程2008年底,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经济体。为了抗击衰退、保持经济增长,中国开始实施一个为期两年、总金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刺激计划加快了中国一些已经开工的大型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总量跃上60万亿元台阶,旧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新的增长方式尚在萌发,危与机同在,破与立并存。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投资放缓、外需不振、企业效益下滑等种种压力客观存在,人们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忧,舆论上也出现了对中国经济的"唱空"声音,不妨称之为"转型焦虑"。应该看到,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空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自行编制的中国城乡投入产出表,利用生产诱发系数、诱发依赖系数和需求影响报酬模型,定量分析了扩大内需政策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具体测算了4万亿元投资和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对社会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缓解外需下滑的效果。计算结果显示:4万亿元投资和家电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可诱发全社会总产值增加额101251亿元,相当于2008年社会总产值的11.8%;4万亿元投资对城镇工业的诱发额相当于2008年工业总产值的14%。家电下乡对家电制造及相关行业的诱发额相当于2008年家电制造业产值的41%。4万亿元投资和2009年的家电下乡补贴对社会总产值诱发额比2009年上半年出口减少导致社会总产值的损失高76847亿元;4万亿元投资和家电下乡两项措施合计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加1879元和786元,相当于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11.8%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16.8%。但是,4万亿元投资和家电下乡对城镇劳动者报酬的诱发效果大于对农村劳动者报酬的诱发效果,对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发展,来体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专访时.对中央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增加1.18万亿元中央投资,拉动4万亿元投资规模,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各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我国根据国情制定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其中2009年预计的9500亿元财政赤字最引人注目。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撑。政府发行国债直接扩大投资支出,此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将是政府干预所创造的"希望"与市场萎靡所导致的"失望"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和争先恐后赛跑的一年。危机面前,没有旁观者。继2008年11月政府出台刺激经济4万亿"输血"计划之后,中国经济振奋精神,竭尽全力"危"中寻"机","造血"能力提升能真正带动经济复苏,经济增长出现可喜亮点。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中最核心的指标是GDP.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了9.1%,达到了11.67万亿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到了1090美元;2006年我国G D P更是达到20.94万亿元,增长10.7%,成为自1997年以来GDP增长最快的一年,为中国步入"全面小康"发展阶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9):15-15
11月中旬,四川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3万亿元以上。然而,就在庞大重建计划出笼之际,灾区却出现了建材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新华社、中国经济时  相似文献   

18.
叶檀 《领导之友》2009,(2):26-27
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会如何,投资是否到了最佳抄底机会?多空双方各执一词。在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1月份全国信贷达到1.62万亿元前所未有的历史纪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与实体经济疲软不同,资本市场出现连续拉升态势。  相似文献   

19.
《经营管理者》2008,(12):8-9
中国成全球第二经济贡献大户,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被取消,营业税或被取消并入增值税,4万亿投资促经济增长,重庆:6条财税政策鼓励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据     
去年全国税收突破1.7万亿 2002年全国共完成税收收入17004亿元,比2001年增长12.1%,增收183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7%。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去年增长23.4% 2002年1-11月,我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累计完成投资2.6119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