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杰  张开云  梁雅莉 《浙江社会科学》2012,(12):74-80,161,162
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传统路径侧重单个制度的修补,而忽视制度体系的整体调整和效能考量。福利国家的制度经验表明,就业导向的制度重构、工作福利的政策设计、信息系统的完备和专业化家计调查的强化是有效治理"福利依赖"或"过度救助"的制度选择与政策趋势。基于体系优化的完整性、层次性和协调性维度与模型的分析,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理念滞后、管理分散、体系结构不平衡、贫困分层制度设计缺乏、救助依赖和社会支持渠道缺乏等系统障碍。本文认为,应从构建四个系统入手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即以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理念系统为前提,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管理系统为关键,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制度安排系统为基础和优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支持子系统为保障,实现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体系完整、管理协调和制度分层,提升体系效能,实现有效减贫和保障残疾人群的应有权益。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同时,立法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即公民社会救助的权利内容、救助体系城乡一体化、再就业促进、财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程序等。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社会救助具有社会照顾、社会规制、助人自助以及促进社会公正、社会融合等多重目标.对比这些目标,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救助还存在救助对象的需求满足程度有限、实施结果出现不公,导致某种程度的"福利依赖"、社会规制效果不明显、社会融合效果不突出等诸多不完善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应当着眼于完善社会救助的制度设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准、保障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优化社会救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部分,对社会安全和稳定起到兜底作用。但是对于城市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社会救助网络运行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发挥社会救助体系作用的问题,从社会救助网络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多元救助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市场机制发育和社会保护建设,在转型国家中至关重要。社会救助,由于其目标定位依据选择性原则,其功能在于拾遗补缺,其后果常造成羞辱效应和社会排斥,长期以来在社会保护体系中边缘化。在全球性福利国家转型的浪潮中,社会保护的取向发生了深刻转变,形成了积极社会政策的框架,强调必须超越收入保障,转变为积极的能力建设。随着整个社会保护体系向积极干预主义的转型,社会救助有了新的定位,从仅具有保护性的社会安全网转变为社会风险管理的利器。社会救助项目,无论其目标定位人群是长期失业者、抚养儿童的家庭、弱势人群还是老年人,都纳入了能力建设的积极内容,以帮助受益者摆脱福利依赖,跳出福利陷阱,参与劳动市场,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6,(3):50-55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生存权的最直接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底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物质以外的精神救助、服务救助需求也逐渐被提上日程,社会救助内涵拓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构建社会救助内涵拓展体系建设成为更好进行社会救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个体生存遭受自然或社会危险而无力自救时,获得社会救助不仅仅是一项道义诉求,而是一项基于法律的权利主张.社会救助权是对公民生存权的补救和扩展.确立和落实社会救助权,是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立法宗旨所在.以《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实践为契机,从法理上厘清社会救助权的根据、性属与功能,构建社会救助权的框架体系,对社会救助立法的价值定位,以及对社会救助立法的整体构造,都具有方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它具有社会保障权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社会救助权在社会保障权利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地位。树立先进的社会救助理念,制定社会救助法,明确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完善社会救助权的法律救济,是我国公民社会救助权实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灵芝 《东岳论丛》2011,32(11):120-125
在中国,制度安排层面上的社会福利只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这种关系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下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关系,对于相关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视角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并列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是我国长期以来行政实践的结果,社会福利先天不足,长期与社会救助(济)相形如影。现在,二者已经走出了混沌期,开始步入"厘清泾渭期"。从理论视角看,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各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同时二者也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和包容性。从制度建设视角看,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关系的基本现状是:二者的边界基本清楚,但仍存在着"混沌区",还突显了协调不力的新问题。创新二者关系应主要做好顶层政策设计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唐钧 《社会科学》2012,(6):65-76
在十七大报告中,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样,被定位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重点",摆脱了以往有意无意地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根据民政部发布的与城乡社会救助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看,社会救助制度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这一制度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政策推进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同时在政策思路和制度安排上还须引入"适度普惠"的理念,注重社会救助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间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平 《理论界》2008,(1):177-179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规模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弱势群体救助体系中,我国民间组织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个体属性,在“救助”体系中具有贴近基层、灵活服务、中介沟通、筹资广泛等功能优势,并在妇女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中有突出的“救助”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社会救助取得很大成就,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救助制度化建设进展很快,社会救助力度增强,发挥作用越来越大.但社会救助标准整体偏低,覆盖面窄,整体效能不高,需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社会救助法制化,提高公民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以秦皇岛市社会救助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分析秦皇岛社会救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目前,宁夏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单项救助为配套,以优惠政策和社会互助措施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为重点,转变救助观念,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为了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还要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流动加剧,分担家庭风险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的保障能力呈弱化趋势。国家和社会救助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无法替代家庭救助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给予心理安慰方面的功能。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遵循"去家庭化"理念,忽略了家庭的社会救助功能,因而在实施中遭遇诸多困境。从强化家庭的救助功能出发,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在科学界定社会救助概念的基础上,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设计中对家庭因素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面向城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其中,官方救助主要有预防性、补救性、补偿性三种,救助对象包括普遍贫困居民和特殊穷困群体,救助方式有赈济、赈贷、收养、放免、资助等.民间救助主要有社区救助和同业救助,施行救助主体包括士人、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救助内容主要集中于饥寒救济.相对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新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潘羿嘉 《社会科学》2022,(7):184-192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社会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等多部横跨不同部门法的法律法规所关注的重要制度。有关其社会法属性的主要学说有社会救助说和社会补偿说,社会救助说的直接论证路径和间接论证路径都存在缺陷,而社会补偿说可以从制度发展、命名方式、思想理念、概念构成等多个维度得到有力阐释。社会补偿说的理论重述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既有利于维护法律制度的体系性,又能够在规范资金来源、扩大保障对象、划定保障范围、界定追偿对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协调视角下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的子系统,保障着社会脆弱群体的最基本生活,它是“最后的安全网”,对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有重大意义。现阶段要想进一步认识与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必须从协调的视角出发对社会救助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并以社会救助的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救助内部各项目的协调发展以及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这三方面为突破口,使我国的社会救助走向公平、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快,广西基本建立起一套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但仍不健全,在救助覆盖面和内容及制度衔接配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救助标准以及资金保障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完善救助内容,推进制度间衔接配套,改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立科学的救助标准,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建立社会互助机制,完善广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