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和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路径,积极构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旅游开发实质上主要就是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此乃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抉择.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应当同步推进,以求互动.同步推进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重采取七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出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受社会排斥的形式表现为经济排斥、同群排斥和心理排斥。国家、社会和学校应该高度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融合状况,国家资助政策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融合的有力途径,应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小水电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了显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缓解农村电力紧张;推进山区经济发展;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山区农村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文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各种社会问题增多,与经济文化理念的偏差有关。按照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原则,推进经济与社会伦理转型,形成以包容性增长为特征的经济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张宗 《金陵瞭望》2006,(20):8-10
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重大战咯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从“分化-整合”的角度,就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问题进行解析,指出中国农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实质,在于社会各领域的分化过度而整合不足。因此,实现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整合上,加快消除二元社会结构鸿沟;在政治整合上,强化国家政治制度对民心的凝聚力和在民众中的威信;在文化整合上,积极构建统一、和谐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而且整合的方式应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以谋求农村社会发展的持久、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的各个组织和单位的和谐。是构成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各级党政机关代表党委、政府行使权力,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重大责任。认清各级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的神圣使命.切实加强和谐机关建设.为构建“和谐南京”当好表率,是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省委、市委《意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会救助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而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离不开农村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农村民间组织作为农村社会的有机构成,在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农村民间组织的社会救助角色对于农村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学城”建设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杭州大学城位于江南风格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余杭仓前镇,大学城的建设必将造就新的文化内涵,并推进区域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问题是如何以大学城建设为契机,通过与区域社会传统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培育一种新的创新文化,形成一个新型的现代社区。  相似文献   

13.
郭晓君、赵建辉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自身生产、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传统人向现代人全面转化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整个社会进步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整体进化或转化。现代发展是综合发展,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主体、中心和终极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人的现代化就谈不到人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有时见物不见人,片面强调经济现代化,留下了深刻教训。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已经构成,可是我国人的现代化程度却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不仅在城镇中存在大量的法盲、科盲、市场盲,  相似文献   

14.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如何贯彻落实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第一,重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二,重在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主体性;第三,重在培育社会性;第四,重在推进模式进一步转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解放",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最终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三个解放"之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以来,在市委和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协调发展,促进高效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妇女发展的社会政策,取得了诸多成绩,为促进妇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六十多年来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将社会性别视角运用于各项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才能真正推进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8.
依托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包含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发展两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和分析安徽2004—2018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2004年以来安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增长基本面维度方面,强度和创新性提升较稳定,稳定性、外向性和合理性波动较大;在社会发展维度方面,健康、生态和福利稳步上升,基础教育发展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以“创新”为引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绿色”为要求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以“共享”为目标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可以有效提升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是全球性、竞争性、战略性技术,为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社会进步等带来重大变革。伴随着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商业应用落地,人工智能的研究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涵盖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设计/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中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文献,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重要发展节点,再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系统介绍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应用及影响的国外研究成果,最后评述了该领域的研究局限与展望。【结论/发现】经济方面围绕劳动力、企业、产业展开,政治方面涉及政府管理、政治稳定、国际竞争,社会方面聚焦人类生活、伦理、法律、监管与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加快社会科学研究同技术研发应用整体推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现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这是继党的十七大之后又一次重申社会体制改革问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体制改革开拓了体制改革的新领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破解民生难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