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和权力中心之一,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美国国会自身的对外交往却鲜有涉及.本文以美国国会的对外交往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形式、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8.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和权力中心之一,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美国国会自身的对外交往却鲜有涉及。本文以美国国会的对外交往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形式、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人类大同之路——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首先把“交往”概念置于哲学思维的核心,倡导交往哲学的当推卡尔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目前学界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探讨论及得颇多,而对雅斯贝尔斯的有关交往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一考察,指出这一哲学思维在... 相似文献
10.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从传统的等级社会束缚中获得空前解放,如何将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社会整合便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不同的方案。在康德那里,道德主体基于实践理性的独白式论证能够为自己的行动立法从而实现社会整合;哈贝马斯批判继承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提出了交往理性概念,其基于交往主体对话式论证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合法性,为多元化的社会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13.
14.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高等教育交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观不同,后现代主义的高等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教育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实现智慧的增长、人格的完善与精神世界的共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现代住宅区邻里交往冷漠的现状,分析现代邻里交往冷漠的原因,同时根据现代城市住宅区居民邻里交往的行为模式,探索适宜于居民行为模式的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并提出在社区的管理上,组织多种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引导居民交往,从而使现代住宅区的邻里交往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交往问题的历史和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间真正的交往这个问题与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探索有紧密的联系,是建立适应人的本质的社会生活的关键问题,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在实践哲学中就把公正交往看成是对待他人的德性,是人在实践智慧中的最高德性。他认为需要和沟通是交往的原因,若要保证公正交往和沟通,就要在实践智慧引导下,维护是非准则和对等条件下的利益平衡原则。交往涉及公共生活的完善,个人完善还不是人的优良生活,最为优良的生活应该是把个人完善和公共生活的幸福统一起来。晚期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自然法和契约论思想中把普遍理性作为人们交往和契…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民族交往,主要是指汉政权与边地各少数民族政权间的交往,也包括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与四邻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往来;而民族交往的结果,则是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其中汉匈和战,导致了匈奴的衰落和分裂,促进了南匈奴的内附和逐渐汉化;汉通西域,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汉与西羌的交往,促进了西羌的内迁和民族融合;汉与东北各族的交往,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和东北各族的汉化;汉"和集百越"与设郡统治,促进了百越地区的社会进步和越人汉化;汉开发西南夷与设郡统治,则促进了西南夷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西南夷因仰慕汉德而内附和归化的愿望。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快实现人的现代化问题日益尖锐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文章从对日常交往问题的研究入手,首先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考察了日常交往的涵义、构成要素、特征以及日常交往的一般历史进程;并考察了日常交往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最后通过对中国目前存在着的一个庞大的日常交往世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寻找日常交往发展最佳点的几点建议。文章为解决目前中国人的现代化滞后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9.
道德存在并依赖于人的现实生活,又在人的现实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交往性活动是形成学生德性品质的源泉,也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础。有了交往性活动,主体才能了解和理解道德、体验道德,才能主动改造自己的德性,真正成为道德活动的主体。交往性活动要求学校德育要打破僵化的“知性”德育模式,重视和引导学生的交往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交往性活动中追求道德的进步和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