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车厢的“净化”,是指不仅要保持车厢环境整洁,而且要讲语言文明,这是在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中,针对有些乘客一上车、秽言脏语脱口而出这种不文明举止提出来的。近来,随着“创新风车”等活动的深入开展,车厢里售票员热情服务的招呼声多了,乘客中那种粗野庸俗的话少了,车厢“净化”确是有了渐进式的变化。这个工作虽然只能说是略见成效,但它对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无疑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个性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中介性,可以通过人类交往本身的中介性来观察该现象的纷繁复杂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工具的作用不断增加,以及在科技革命条件下交往的传播形式发生质的变化,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文献中引起两种似是而非的、关于人类交往发展的主要趋势的结论之争。一方强调为个性全面的精神充实开辟前景的人类交往的进步性,另一方则指出人们相互了解的困难以及在人际多种联系的大众传播工具的中介性日益加大条件下个人的疏远。只有把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3.
高峰车挤,“吊”在公共汽车门外的乘客体谅售票员的苦衷,听从劝告,主动下车让售票员把车门关上。然而在非高峰时,车不算挤,也未脱班,售票员明见有人朝车子奔来,更何况呼吸之间就能上车,不料只听“嘶……”一声,无情之门关闭,任你车下千呼万求,售票员兀自不动。  相似文献   

4.
交往的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交往理论研究的不断展开,人们对交往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实践问题、主体性问题、客观性问题、唯物史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交往问题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学界在对交往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把交往,即主体间的活动看成自明性的事实,而交往的可能性问题却很少有人追问,或者即使有人涉及这一问题,也往往脱离人的本体论活动,从人的某一具体活动层面(生产及其工具)出发来理解交往的可能性根据。这就使交往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交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受到严重束缚。有必要悬置交往的各种具…  相似文献   

5.
论日常交往     
王晓东 《求是学刊》2005,32(6):12-16
为推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分支———日常交往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我们主张以日常与非日常相关联的范式对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进行比较性与关联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力图实现历史哲学范式、发展哲学范式和文化哲学范式、价值哲学范式的整合性运用,凸显宏观审视和微观透视、实证方式和哲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这种研究在背景上与现代西方哲学和我国当代哲学中凸显的两个重要的理论领域———日常生活理论和交往理论的发展直接相关。一、两个重要的理论研究领域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哲学理论范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要标志。这种回归…  相似文献   

6.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和权力中心之一,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美国国会自身的对外交往却鲜有涉及.本文以美国国会的对外交往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形式、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的交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教学交往的基本图式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使教学交往化的具体策略,期望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关和权力中心之一,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关于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研究渐成热点,但对美国国会自身的对外交往却鲜有涉及。本文以美国国会的对外交往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形式、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人类大同之路——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首先把“交往”概念置于哲学思维的核心,倡导交往哲学的当推卡尔雅斯贝尔斯和哈贝马斯。目前学界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探讨论及得颇多,而对雅斯贝尔斯的有关交往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作一考察,指出这一哲学思维在...  相似文献   

10.
逻辑,在古代是人们诉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在前人思维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指导人们正确论辩、反驳诡辩、认识真理为目的,创立了西方第一个逻辑科学体系。在近现代,逻辑成为人们话语解析的样式,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使逻辑思维更加精确,是逻辑学的一大贡献。当代逻辑成为思维整合的方法,逻辑思维已不只是反映对象的现状、追溯思维实践的过去,而是存在于人类如何把握事物本质、事物之间关系的对话活动中,揭示出逻辑的本质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的交往方式。当代逻辑回归交往世界,是逻辑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多元思维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瑞华 《社科纵横》2014,(2):140-143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从传统的等级社会束缚中获得空前解放,如何将自由平等的个人进行社会整合便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同的思想家提出不同的方案。在康德那里,道德主体基于实践理性的独白式论证能够为自己的行动立法从而实现社会整合;哈贝马斯批判继承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提出了交往理性概念,其基于交往主体对话式论证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合法性,为多元化的社会整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科技革命对人们活动的各个部门、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都有深刻的影响。服务领域也不例外。这里,以不断增加为居民多项服务的总量和扩大服务品类的形式,突出地显示出进步的影响。与这一过程同时并进并保证这一过程的,是技术增加、服务企业(医疗、日常生活、文化等等)专业化,或者相反,普遍化和集中化。同时,对服务和商品需求的急剧增长(往往是超速度的增长),也明显地  相似文献   

13.
绿色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所崇尚的纯真、友善、和谐的交往。绿色交往是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能够为大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生态交往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多方面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课外活动、宿舍、网络新媒体等路径与载体,加强交往观念及行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交往。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高等教育交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主体观和现代教育的学生主体观不同,后现代主义的高等教育观是生态化的交往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是主体间的共在.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教育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实现智慧的增长、人格的完善与精神世界的共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现代住宅区邻里交往冷漠的现状,分析现代邻里交往冷漠的原因,同时根据现代城市住宅区居民邻里交往的行为模式,探索适宜于居民行为模式的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并提出在社区的管理上,组织多种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引导居民交往,从而使现代住宅区的邻里交往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交往问题的历史和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间真正的交往这个问题与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探索有紧密的联系,是建立适应人的本质的社会生活的关键问题,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在实践哲学中就把公正交往看成是对待他人的德性,是人在实践智慧中的最高德性。他认为需要和沟通是交往的原因,若要保证公正交往和沟通,就要在实践智慧引导下,维护是非准则和对等条件下的利益平衡原则。交往涉及公共生活的完善,个人完善还不是人的优良生活,最为优良的生活应该是把个人完善和公共生活的幸福统一起来。晚期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自然法和契约论思想中把普遍理性作为人们交往和契…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民族交往,主要是指汉政权与边地各少数民族政权间的交往,也包括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民族与四邻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往来;而民族交往的结果,则是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其中汉匈和战,导致了匈奴的衰落和分裂,促进了南匈奴的内附和逐渐汉化;汉通西域,将西域从此纳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西域各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汉与西羌的交往,促进了西羌的内迁和民族融合;汉与东北各族的交往,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和东北各族的汉化;汉"和集百越"与设郡统治,促进了百越地区的社会进步和越人汉化;汉开发西南夷与设郡统治,则促进了西南夷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西南夷因仰慕汉德而内附和归化的愿望。毫无疑问,汉朝的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快实现人的现代化问题日益尖锐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文章从对日常交往问题的研究入手,首先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考察了日常交往的涵义、构成要素、特征以及日常交往的一般历史进程;并考察了日常交往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最后通过对中国目前存在着的一个庞大的日常交往世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寻找日常交往发展最佳点的几点建议。文章为解决目前中国人的现代化滞后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9.
高岩 《社科纵横》2007,22(1):122-123
道德存在并依赖于人的现实生活,又在人的现实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交往性活动是形成学生德性品质的源泉,也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础。有了交往性活动,主体才能了解和理解道德、体验道德,才能主动改造自己的德性,真正成为道德活动的主体。交往性活动要求学校德育要打破僵化的“知性”德育模式,重视和引导学生的交往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交往性活动中追求道德的进步和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舍阿格(C.O.Schrag,1928.5.4—)教授是美国当代哲学家,曾任美国现象学和人文科学国际学会秘书长,现任国际哲学季刊《人与世界》主编。他于1986年提出的交往实践理论,展示了美国当代哲学乃至人文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