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民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 ,贫富悬殊过分拉大会阻碍经济增长 ,威胁社会稳定。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问题由此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如何应用法律手段来保障社会公平 ,提高社会效率呢 ?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加以探讨。一、我国当代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发展过程在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心目中 ,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公平。公平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 ,中国社会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 ,然后由国家依据个人在…  相似文献   

2.
肖巍 《学术界》2005,2(3):47-56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普遍的福音,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还在扩大,反贫困因此而成为各国强烈关注的一个焦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就是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这也是公平地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当务之急。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发展中国家必须勇敢地进行改革,帮助穷人提高脱贫的能力,国际社会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富裕国家更应积极兑现外援承诺。  相似文献   

3.
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当今我国已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然而在这转轨过程中,涌现了各种社会矛盾,譬如贫富差距拉大、民众的社会不满感加强等,使得社会公平问题提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在分析四种不同公平观以及当今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以史为鉴平衡财富分配、政策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群体间对话机制以及树立科学政绩观是实现社会公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玲 《兰州学刊》2008,(6):80-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贫富差距问题却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和收入差距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和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贫富差距问题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将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成为当前我国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合理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中国已经从一个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比较公平的国家迅速转变成为世界上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这种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公平的经济代价,将会使中国经济有增长无发展,将会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我们要高度关注由于社会矛盾而导致的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当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所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理念,刻不容缓地将公平置于效率之上,公平优先促进效率.这对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贫富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据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由社会财富分配结果所产生的贫富差距,既可成为刺激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可成为迟滞社会发展的“制动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无论是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还是促进国内人民的共同富裕,如何科学地看待贫富差距便成了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一)摈弃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贫富差距问题。 传统的“贫富差距”观认为,贫富差距就是人们(国家或地区)现阶段在物质收入和财富占有上的多寡差距,强调的纯粹是有形物上的差距。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孤立的、片面的观点。长期以来,发展经济学家习惯于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一个国家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划定发达与不发达、富与贫的尺度。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波朱尼耶曾根据1975年各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列出了一系列数字:最贫穷的非洲和亚洲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仅有200美元,巴西、墨西哥这类新的工业化国家为1500美元左右,中东石油国家人均收入为2000美元,而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这三个国家达到10000美元以上。(参见[英]安德鲁·韦伯斯著《发展社会学》,华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以传统的贫富观看,后者可谓相当富有的国家了。然而,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越快,越易引发尖锐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对社会稳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界开始反思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就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研究而言,总是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研究相关联,而直接研究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公平关系的文献并不多见。事实上,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三者之间是一个关联整体,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社会公平产生的影响和冲击正是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一机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定义王一多,孟昭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公平”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应怎样理解和认识“社会公平”,如何在社会伦理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等方面确立公平原则,对于当前我国政治体制、经...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视野下的贫富差距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贫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之一,不同的学科予以不同的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社会学也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答。社会学认为社会的贫富差距主要是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同时,适度的贫富差距对于社会的发展还具有正功能。因此,社会学认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切实加强社会控制,确保贫富差距正功能的发挥以及副功能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极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 ,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极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的社会极化是指随着不同阶层尤其是收入最高与最低阶层之间 ,由于收入差距拉大而出现社会距离拉大的现象 ,其中收入差距产生的贫富阶层分化是社会极化的内核。在全球化背景下 ,市场经济无法自动缩小收入差距。因此 ,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手段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构筑一个公正的社会发展规则 ,保障社会不同阶层全面发展 ,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贫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离不开物质生活资料。在今天,物质财富仍然是难以替代的超强力量。只要私有制存在,世界上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有平等占有财富的大同。现在贫富差距扩大是世界性现象,高科技产业和经济全球化使财富积聚更便利。中国现在不是富人太多太大,而是富人太少太小,需要有更多更富的富人。富人是社会财富的代表,需要他们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解决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重点应放在问贫济贫上,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让穷人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徐亚娜 《兰州学刊》2005,46(3):8-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经由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超过警戒线的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人们心理失衡,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如果听之任之,则不仅影响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会影响到改革开放的命运.本文就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贫富差距呼吁和谐社会的建立;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并在文章的结尾就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邓小平社会激励思想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内容;"先富论"适应了时代转换和广大社会成员求富求强、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心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有效的社会运行激励手段;"先富论"与我国形成的贫富差距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忠民 《河北学刊》2008,28(2):6-10
社会公正有着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二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社会公正的基本立足点应当是客观和中立。在中国现阶段,社会贫富差距状况的主要指标呈现出一种恶化的态势,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层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在社会大的环境层面上,自由相对有余而平等相对不足;二是在基础阶层或是民众层面上,社会主要群体呈弱势化趋向;三是在较高位置的阶层层面上,精英群体之间出现了利益结盟的苗头;四是在国家层面上,颠倒了公共投入优先的顺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建立起初级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进而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激发和调动"经济人"趋利求富的欲望和动机,使国家和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其思想的着眼点在于效率;邓小平将"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并作为最终的价值旨归,其思想的重心无疑是公平."先富"和效率只是手段和策略;"共富"和公平才是目的和归宿.在中国目前"先富"与"共富"远非完全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的这些提法是对邓小平"先富"与"后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在新时期实现"效率和公平"和谐统一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1981~2008年贫富差距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贫富差距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中国贫富差距水平对金融发展规模影响不显著,而中国贫富差距水平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显著,因此,从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着手发展中国金融业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已经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最近,收入分配问题再一次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从理论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有助于构建公平的社会生活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最近50多年来,拉丁美洲地区各国经历了经济增长、贫富分化、分配不公、贫困加剧、经济低迷、社会冲突、政治动荡的发展变迁历程。拉美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些矛盾、问题和困境,被称为“拉美现象”。在过去的50年间,拉美地区经济上经历了前30年的经济增长和后20年的经济衰退时期,政治上经历了由军事独裁走向民主政治的变迁过程。但不论经济、政治情况如何变化,分配不公、贫富分化、贫困加剧、社会动荡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改变或好转。拉美地区长期贫富分化、社会冲突的原因很多,但社会财富长期过于集中,城市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政策不公和国家社会控制能力弱化是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货币对社会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货币以后,货币逐渐成了人的社会化的催化剂,社会流动的加速器,社会互动的引擎,同时,也是社会分层的依据之一。货币对社会有正功能,也有负动能。货币也会误导人走向社会失范。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在观念上应当破除货币拜物教,在社会政策上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随着社会的变迁,货币在演进,但社会在货币的演进过程中,又正在向货币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