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各家注本对“一言均赋 ,四韵俱成”的理解多有龃龉 ,有人并据以认定《滕王阁》诗作于《滕王阁序》之前。考有关史料和上下文 ,王勃的《滕王阁序》当作于其《滕王阁》诗之前。  相似文献   

2.
骈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争议较大、影响较深的文体。王勃的《滕王阁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从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赋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王勃《滕王阁序》的内容、形式及艺术境界,探讨骈文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肯定它对中国文学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勃的《膝王阁序》到底作于何时?自五代以来有14岁、19岁、22岁、26岁(均以虚岁计)多种说法。从《王子安集注》理出9篇文章1首诗:王勃犯事后回到家乡3篇、南下省父途中6篇1诗。按文中可察年月排列,从中可以清晰地窥见王勃这2年间的心路历程,内疚、自责又渴望“复旧职”;在《滕王阁序》中表述的感情乃至文句,在南下第1、第3、第4文和诗中就已经成型了,所以到滕王阁后能一气呵成。9篇文章可确证:王勃南下省父经过南昌的时间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时年26岁.从作者原始文本求证毋席置疑.历史的迷雾应该澄清。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汉语修辞学和西方修辞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传媒语言主要是指由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视听语言综合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涉及信息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实际上就是传播者运用非言语的形式来说服受众,寻求受众"认同"的"象征性交流活动"。它与言语修辞关系密切,各有侧重。传媒语言中非言语修辞的恰切运用,对传播行为达到预期目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王勃《滕王阁序》的写作时间、篇名、分段、体裁、影响等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了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前人多以文学角度研读《滕王阁序》,但该文亦有儒、道思想和合的深意。其中既有从志趣、节操两方面对儒家情怀的表述,也有从风骨、心境两方面对道家生活表示向往。《滕王阁序》中的儒、道和合思想,有儒家为进、道家为退;儒家为显、道家为隐;儒家为入世,道家为滋养等三方面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符号、信息所承载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将原封不动地直接被外国受众理解,真正的“意义”产生于受众与文本的对话之中,并且受国外受众巳有视域影响,这种已有视域使理解成为可能,也在理解的每时每刻参与其中,这都制约了对外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广告图像传播的修辞现象及其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大量的广告图像产生。广告视觉传播在广告信息传播活动中具有特别的功能和意义。广告视觉传播以图像载动信息,通过媒体图像向受众传达信息,进而达到视觉说服的目的。修辞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修辞现象的目的就是“从表达效果出发”。广告视觉传播存在图像传递信息表达效果的研究需要,因而修辞现象的研究有必要从传统语言修辞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视觉符号修辞的范畴中来。这意味着载负修辞现象的外在符号形式发生了转换,而这种修辞现象的载负外在符号形式的转换,与受众心理有着很重要的内在联系,并使广告图像传播获得较理想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沿江北大道赣江东岸的滕王阁,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使其在江南三大名楼中最  相似文献   

10.
  《一千零一夜》小说文本在中国的传播,时间较晚而且早期译本水平不高。但是从社会文化生活和民众接受心理来看,中国民众对《一千零一夜》这种类型的阿拉伯故事比较熟悉,而且容易接受这些作品。从历史文化角度考察,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各民族中流传已久,传播地域相当广泛,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和受众基础。这种文化传播弥补了《一千零一夜》作品传播的薄弱之处。文化传播与文本传播不同步但是可以相互推进的特殊现象,很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何以非同寻常?首先是自“家庭变故”后,鲁迅一直在寻找“别样的人们”,从南京、东京,至仙台,鲁迅终于发现了“伟大的”“性格”;其次,写作《朝花夕拾》时的鲁迅,因生活中颇多“纷扰”而希望“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正是借回忆藤野先生而在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视听传播活动是一种符号化的对话 ,以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表达意义。语言符号能指层面的明确 ,对它所构建的会话含义造成了较大的限定 ,受众对这种会话含义的超越性很小 ,这使受众能够准确无误地解释符号化了的视听传播内容。非语言符号受众对它的会话含义可以有某种程度上的超越。在视听传播活动中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同样重要 ,它们互相补充 ,共同作用 ,才能构建完美的对话含义。  相似文献   

13.
滕代远是我党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领导干部。他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着力从思想上纯洁党的队伍;他非常重视党的组织建设,注重党组织的健康健全发展;他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同当时党内存在的陋习和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南都学坛》2009,29(2):51-54
作为初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儒"型士人,王勃在接受家族儒学传统影响时,又和昂扬蓬勃的时代风气相激荡,形成了特殊的入仕观,从而创作出具有豪迈激越风格的骈文作品,有效地变革了积年绮碎的文学风气。同时儒学在王勃失意时给予其精神力量,使其在坚守儒道时的作品具有慷慨悲壮的品格,因此"文儒"的身份特征和思想观念成为影响王勃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其豪迈激越和慷慨悲壮风格的交织则是"文儒"观念影响下的王勃创作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梁廷柟是晚清一位比较有影响的曲论家 ,其《藤花亭曲话》体现出将戏曲艺术引导归复到正统文学阵营的“雅”化倾向 :认为戏曲应该在“有功世道”方面体现价值 ;在文词方面则要求含蓄典雅 ,力忌鄙俗 ;戏曲故事只要符合伦常义理与生活逻辑就可以虚构 ;情节关目的设置则要以“奇”为标准。在封建社会晚期这一大文化背景之下 ,戏曲理论创新的空间日益狭小 ,复归与集成正是主流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制作演示文档是现代职场的一项重要技能,了解人的认知习惯有助于提高文档的"易获取性、易理解性和有用性"。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演示文档实例的比较和分析,发现演示文档的文本和视觉语言在篇幅、字体、字号、颜色、图示、动画等各方面对信息的有效认知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加强受众意识、建立受众视角、采取受众分析是优化演示文档信息传播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赛场演讲是一种大众艺术语言的审美活动,只有激发起听众的美感共鸣,才能达到赛场演讲所期待的效果。赛场演讲的文稿语言与有声语言构成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美,是唤起听众美感共鸣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本文以《牡丹亭》为例,分析了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它用情来战胜封建礼教;它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戏剧本身的发展,还影响了其他体裁文学的发展。从这里我们得出结论:中国戏曲的特点是在于突出主要人物,是应用独角戏来吸引观众,让观众通过看戏了解戏剧的情节、人物,并且要提高演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元代宣文阁共有多位鉴书博士,但王沂却鲜有人关注,其名往往被同为鉴书博士的周伯琦所掩。本文通过钩稽史料,证实王沂不仅是一位精于书画鉴赏的鉴书博士,而且早于周伯琦首任于宣文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