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一。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对外,面对当时强大的敌兵,他主张:“以和为形,以守为实,以战为应”,积极抗战。对内,他看到“奸臣憸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故力主清除腐朽的官僚集团。但却因此受到贾似道、沈炎等人的谗毁,在景定元年(1260)被罢相,贬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城),又窜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循州(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并死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论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日中战争(1937——1945)、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鸦片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日本的鸦片政策始于其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所采用的鸦片专卖制度①。若以此为第一阶段,而将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出现的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作为第二阶段,那末通过这个准备阶段,而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全面开展时期,则处于第三阶段。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鸦片政策产生的条件和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  相似文献   

3.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婺州(今金华)永康人。他自幼博览群书,关心国事,喜谈兵略。面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治局面,他曾向孝宗先后呈上《中兴五论》和四次奏疏,力主抗金,反对苟和。他尖锐地抨击当时儒士、权贵和朝庭屈膝求和的既定国策,声称“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今世之才臣自以为得富国强兵之术者,皆狂惑以肆叫呼之人也”;“通和者,所以成上下之苟安而为妄庸两售之地  相似文献   

4.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小字龙角,号虬仲,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扬州八怪”之一。曾任山东乐安和兰山县令。当他做兰山知县时,因开垦与总督王世俊争而下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做安徽潜山和合肥知县,仍以不善迎逢获“罪”罢官,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1615——1692)是明末清初一位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思想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曲兰的石船山。从事著述,故又自号船山。他的著作有一百多种,有关史学的巨著有《读通鉴论》和《宋论》等。他在《读通鉴论·叙论四》里说:读史“非知治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纵观他的一生,是能够身体力行的。正如梁启超所说:“王船山有他的一贯精神,借史事来发表,有他的特别眼光,立论往往迥异流俗。”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他确乎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朴素唯物论者。  相似文献   

6.
姚崇(公元650—721年)字元之,本名元崇,因避开元尊号改名为崇,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年少时“尚气节,长乃好学。”因有才华,应下笔成章制举,授官濮州司仓。累迁夏官(兵部)侍郎,后相武后和睿宗,开元初又相唐玄宗。史称“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尤其在开元初年,他力主进行社会改革,一革唐中宗以来的许多弊政,“首佐玄宗起中兴业”。开创了开元之治的新局面,从而使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禁烟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禁烟思想产生于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实践,并随着他身与中英交涉及乡居办教育等经历而不断深化的。国内朝野官绅的禁烟要求和英国一些正义之士的禁烟宣传是促其禁烟思想形成的重要内外因。郭氏认为,清政府应严禁鸦片,于内先禁鸦片种食,于外积极交涉洋药税厘并征;他力主中英联合禁止鸦片贸易;乡居期间主张禁烟馆以整顿人心风俗。郭氏的思想与现实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对清廷禁烟政策及对英国对华鸦片贸易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近代禁烟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赫人物。他不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敢于向帝国主义打响第一枪的民族英雄、但又并非盲目排外,恰恰相反:他只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鸦片输入,而同意同外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并且命人编译《四洲志》,并以它为基础而嘱托他的好友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00卷,作为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环境、信息和办理外交的参考资料,所以范文澜称他是满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一  相似文献   

9.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亦字仲晦,晚年自称晦庵,号遑翁,又号云谷老人、沧州病叟。先世江西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 朱熹的心理思想非常丰富。在中国心理史上,他是继荀子以后,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的心理的思想家。清代全祖望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广大”和“精微”也正是朱熹心理思想的特色。他对中国心理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命题,几乎全都  相似文献   

10.
莫友芝(1811—1871),贵州遵义人,字子,自号亭,又号紫泉,晚号叟。一般人都知道他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因此多推重他的目录学著作和诗歌作品,而于其词作甚少留意。其实就抒发情意的婉曲而言,词比诗有着传统优势。莫友芝虽然自谦对词“稍窥门径而才不副意”(《亭遗文》卷二《葑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吸食鸦片者的自白——德·昆西眼里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散文名家德.昆西的自白中,鸦片带给了人们无穷的痛苦。这种痛苦有时是由一些稀奇古怪和可怕的噩梦构成的,噩梦的来源则是东方和东方人。在他眼里,“中国是一个无生命力的国度,中国人是非常低能的民族,甚至就是原始的野蛮人”。所以他不仅支持向中国贩运鸦片,而且主张依靠军事力量去教训那些“未开化”的中国人。这是一个对中国和中国人极具成见和偏见的英国作家,他关于中国问题的著述正是忠实地展现英帝国殖民心态的自白书。  相似文献   

12.
周实(1885—1911)年,字实丹,号无尽.又号无劲,原名桂生.字剑灵,清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车桥镇人。他自幼就读于家塾“无尽庵”。13岁读美国独立史、法国革命史,萌发民族思想,18岁入县学为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以译介西学与力主西化著称,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四大代表之一.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他同时代的师友吴汝纶、陈宝琛、梁启超等人对他就有更全面的认识.吴氏称当时独严复一人“能熔中西为一冶者.”陈称赞严复“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穷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①本文就严复对中学之失得的剖析及中西会通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谢榛(1499——1579),字茂秦,号四溟,又号脱屣老人。山东临清人。布衣。明代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和大部分“官文合一”的古代作家不同,他可谓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地地道道的专业诗人。他“惟诗是乐”,从正德甲戌(1514年)十六岁(虚岁)跟乡丈苏东皋学诗,至八十一岁(虚岁)在大名为人赋寿诗投笔而逝,驰骋诗坛六十余年,写下了大量诗歌。虽然他晚年曾一再叹惋“诗草经年只半存”,但仍有二千五百余首诗流传下来,兹就其成集和散载于诸书情况,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孟子面对“圣人之道衰”、“邪说暴行又作”的局面,立誓要“捍先圣之道”。他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行“王道”、弃“霸道”的主张,认为“霸道”只能“以力服人”,不能使人心服;而“王道”则“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并主张将“性善”之说传播天下,“扩而充之”。他身体力行,周游列国,“善推其所为”,大力鼓吹自己的学说,以达“正人心,息邪说”的目的。孟子在宣传活动中,讲究“善言”,因材施教,“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坚持“准绳”,“至诚”感人,还力主“亲炙”法,使人直接熏陶于强大的社会舆论之中。  相似文献   

16.
张志让 (1 893— 1 978) ,号季隆 ,又号季龙 ,江苏常州人。 1 92 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回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参事、大理院推事、武汉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审判员。“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 ,他拒绝去南京政府供职 ,回上海执律师业 ,积极营救中共党员和革命志士。 1 9  相似文献   

17.
罗聘家世考     
扬州著名画家、名列八怪之一的罗聘(1733—1799),字遯夫.因原籍安徽歙县呈坎村、近于“天都”“莲花”二峰.罗聘不忘所本、别号两峰.当梦入花之寺、仿佛前身即其中主僧、故又号“花之寺僧.”由于其父母葬于金牛山,因又自号“金牛山人”.其他还有“蓼州渔父”、“衣云道人”“却尘居士”等别名.友人刘淳因为罗聘是  相似文献   

18.
杜牧(803——852)是晚唐诗坛上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脍炙人口、独具风格的诗作,深为古今读者所喜爱。尤在当世更享有一代声誉可与李商隐齐名,“李杜并称”,又同伟大诗人杜甫媲美,“人号为小杜”,堪称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确实是有抱负、有才干、有气节的政治诗人。杜牧的诗歌,大都以政治社会为题材,敢于抨击现实,针砭时弊,无情地揭露了封建  相似文献   

19.
略论清代台湾社会的失调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移民社会的失调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反”与“乱”,赌博成风 ,以及吸食鸦片的盛行等。但是 ,台湾移民社会同时又产生极强的自制力 ,这种自制力主要表现在祭祀圈的形成 ;建立社区的自治中心—庙宇 ;防御圈的建立。通过以上的社会控制 ,保障了台湾移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法家。处在南宋这样一个丧权辱国,偏安江南的时代,他力主以法治精神改革时政,以便实现抗金复国,统一北方的崇高目标。他一生正是为此呕心沥血,表现出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也正为此,他敢于对当时极其腐朽反动的意识形态——程朱理学,进行无情的揭露,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正气凛然,突出地表现出他是一个战斗的朴素唯物论者。不仅是他的奏疏、书信等散文,处处充满这种战斗的激情,他的诗词,也是抒发其“平生经济之怀”(叶适《书龙川集后》),在词史上是独放异彩的一页。选注和研究陈亮诗文,是一项光荣的战斗任务,对于深入开展批林批孔,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由于我们水平很低,选注中会有不少的缺点和错误,现将部分初稿刊登出来,主要是为了广泛征求工农兵和专家学者们的批评意见,以便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