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训诂学专著,其中有许多是对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用的材料。本文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中河流类名物词的命名之由,共分析出六大类河流类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分别是:形象理据、功能理据、语音理据、意义与声音理据、性质理据、位置理据。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古代名物研究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悠久的名物研究历史,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是很必要的。中国古代名物研究分野主要表现在"持名找物"的名物学角度和"持物找名"的博物学角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也有很大的区别。博物学早已独立,而名物学却一直从属于训诂学,使名物学的研究成果没有很好地用于科学的名物研究领域,所以名物学从训诂学中独立出来具有迫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名物是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为止,针对经史子集四部的一般名物研究,如三礼名物等,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古典艺术文献中艺术类名物的关注还非常少。笔者对唐代以前的艺术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部分文献,如《礼记》、《西京杂记》中的艺术类名物词做了初步的归类研究,拟通过逐一的个案研究,进而形成艺术类名物词的断代系统,并进一步作不同时代的纵向研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从文献、考古、图案、民俗等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类名物和名物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其中有许多材料对于我们研究命名理据有重要价值。在传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材料确定这部分名物词的具体所指,并运用同源词系联比较法探讨《说文解字》所收146个车类名物词的命名理据,共分析出车类名物词的功用、形状、标志性部件、制作方法、空间位置、比喻命名六大类命名理据。  相似文献   

5.
以250万字的老舍中文小说语料库为依据,根据对方言词语确定的原则,研究老舍中文小说语言中的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将收集到的434个名物类北京方言词语分作表示人、人体及附属、动物和植物、食物、场所建筑、社会事务、其他实体性事物、抽象事物和时空现象等九大类,再分小类作细致描写,根据上下文语境并参考辞书进行逐词释义,同时通过对几部长篇小说表时间的方言词语与通用词的比较,说明老舍作品语言还是通用词占优势,而方言词语的使用都是处于社会下层、文化程度低的市民或劳动者,亦即方言词语的运用在老舍作品中只是社会方言现象,把老舍看作方言作家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6.
名物是国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为止,针对经史子集四部的一般名物研究,如三礼名物等,已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古典艺术文献中艺术类名物的关注还非常少。笔者对唐代以前的艺术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部分文献,如《礼记》、《西京杂记》中的艺术类名物词做了初步的归类研究,拟通过逐一的个案研究,进而形成艺术类名物词的断代系统,并进一步作不同时代的纵向研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从文献、考古、图案、民俗等多个角度,较全面地展示中国古代艺术类名物和名物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7.
《离骚》中的名物,本来只是作为客观物象而存在,一旦被屈原成功地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将其组织到作品中,就转化为审美观照的意象,融形象、情志于一体,并由此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特征。《离骚》名物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绮丽关、动态关、深婉美、悲凄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名物学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物为有客体可指,关涉古代自然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其名称亦皆为我国古代实有或见诸典籍记载的客体名词.名物学是研究与探讨名物得名由来、异名别称、名实关系、客体渊源流变及其文化涵义的学科.中国古代名物学是以语音与语义关系的探讨而发轫的,名物学在魏晋以降多学科加入的形势下,语言学方法依然为其基础.名物研究是国学中的重题,历来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当代中国古代名物学研究的沉寂同中华崔嵬丰美的名物文化以及历代成果辈出的名物研究盛况是很不相称的.本文似为学界首篇关于中国古代名物学学科特点及其研究领域与方法之论.  相似文献   

9.
王祯《农器图谱》中记载了261个农具名物词,其中有77个是单音节名物词,对这些单音节名物词采用系联同源词的方法,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概括出共同的核心义素,探求它们的词源义,从中发现了农具名物词在命名上以形状、功能等为理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古书与校读与名物考证的关系刘兴均一、何为“名物”“名物”一词在《周礼》一书中多次出现.有时是指名号物色:“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1]:有时是指名称和物产;“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2].我们认为,名物的最初意义还是指...  相似文献   

11.
汉代出土遣册是对当时实际用语的真实记录.本文通过对遣册中同类名物词语的穷尽性汇释,结合传世文献相关用例,并与出土物对比,对遣册中考释尚未明确的名物词提出了新的见解.如遛犬、横戟、钦柯;分析了异名同实的名物词,如茀、费节.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较确凿的文献语言材料,运用名物学、训诂学与音韵学的方法,对“陋室”、“家巷”等五例宫室名物词的流行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唐刘禹锡文的“陋室”应是“隐僻的居室”,其或可简陋,亦或可奢华;屈赋“家巷”据上古文献可释为“家宅”。  相似文献   

13.
《离骚》的名物,大致可分为自然名物和人工名物.屈原在结撰这些名物时,并不是呆板的、随意的罗列和堆砌,而是灵活的、精心的选择和编排,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意、寄托情思,从而使这些名物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神异性、对立性、实用性五大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蹙金”这一织绣名物,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五件蹙金绣是这一常见诗词名物的实物印证,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佛教意涵。“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以制成皱纹状织品的一种刺绣工艺,蹙金绣是质地最密、形态最美的一种绣品。这种绣品在唐五代成为皇帝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帝胄和衣冠贵族喜欢服用的生活和装饰用品,故诗人经常用以表现贵族社会和人物的生活情状。因“蹙金”优于“盘金”、“缕金”和“贴金”,在诗词中的表现作用也就有所不同。这一特殊的诗词名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  相似文献   

15.
客歌是壮族根据汉族故事重构的山歌。以名物为切入点,可将客歌的内部建构与外部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名物之名,是建构壮族客歌的基本路径,其具体建构方式包括增益家畜、鸟类和鬼神叙事,置换故事中的地名、环境和人物身份,以及删减汉族版故事中诸多陌生的名物,等等。名物之实,意指壮族客歌丰富的文化意涵,其具体包括崇尚家畜、鸟类和“尚鬼”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强烈的处所意识等等。以名物为视角对壮族客歌进行研究,揭示出壮族客歌建构的基本路径,有助于壮族人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名物考证涉及学科范围十分广泛,历来学者视为畏途。但它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必要工作,故极具实用性。目前该领域的学术著作并不丰富,涉及敦煌名物的成果更为有限,《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版,以下简称《敦名》)以传统训诂研究方法为基础,积极探索名物研究的不同路径,其研究成果颇具特色,譬如:文献研究与图像及其他文物研究相结合,取得多角度的印证;长于俗字讹字考订并多有斩获;对于涉及中外交通的某些名物亦能深入探讨;多学科的视野等  相似文献   

17.
《离骚》的名物,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神异性、对立性、实用性五大表现特点。表面看来,这些表现特点的形成似乎具有偶然性,但实际上,却隐含着诸多必然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由自然环境、楚地民俗、人格象征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楚地环境具有广袤性和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名物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楚地民俗既崇拜动物又崇拜植物,这决定了其名物的神异性和实用性。生于斯、长于斯的屈原在运用《离骚》名物时,自然会受到它们的影响。同时,楚地名物一旦被屈原组织到《离骚》中,就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呈现,还是精神品格的象征;而《离骚》中的"名物世界"存在着两大系列的对立——香草与臭草、善鸟与恶鸟,这正是屈原用以象征"人的世界"中的两种人格的冲突——明君与昏君、贤臣与佞臣。  相似文献   

18.
农业词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较强的传承性,经历了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新旧词共存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农作物名物词形成了同实异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是多种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体现着人们的认知水平,语言在时空、雅俗上的差异变化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有大量关于花木、器用、人物、习俗、衣食、称谓、诗文等方面的名物典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考释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历史背景、作者笔底隐意、写作意图以及佚稿中某些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20.
赋训聚敛,旨在天下古今无数单个之物的类聚,也是赋体铺陈的要义。赋是主物的文学,无论大赋、骚体及六朝抒情小赋乃至唐代律赋,都以叙物为主;无论畋猎、都城、鸟兽、音乐、宫观之赋,都有众多飞走名物的铺陈。赋体叙物,是在以字称名,反映人们对于物类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或取于想象虚构,适资凭虚夸饰。汉大赋直承宋玉《高唐赋》等弃情叙物,大题巨制,多致名物,然以讽喻缩减篇幅,或大题短制,不克铺陈。《骚》及屈宋楚辞托物抒情,不同《诗》篇比兴,而是托物连类,义取象征,渐成环境烘托。汉代骚体赋承之,转为就事议论,名物为寡,汉末复归情物。赋中飞走甚众,多在畋猎及猎后游乐与自然环境的铺陈,或以自然生存,非徒猎获而已,不仅畋猎,在都城、音乐、宫观、鸟兽之赋中都有普遍的表现。畋猎乃是汉魏晋赋普遍的题材,飞走物类也有普遍的呈现。然《文选》畋猎赋中扬雄《羽猎》《长杨》,反于畋猎为略,名物为寡,而《上林》多陈苑囿,显示《文选》赋分类与题材分布的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