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2.
新视野     
<正>中国政治改革可能出现的风险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矛盾日趋尖锐就会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治理危机。中国的领导层不缺乏进行重大变革的勇气,但在这么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容不得出现重大失误,一旦出现政治失败局面,就会比小国更难  相似文献   

3.
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 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时代下,基层社会面临的矛盾、风险和隐患越来越复杂。本文通过全面剖析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网格治理、维稳管控等典型业务场景存在的难题,创新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针对矛盾纠纷化解等典型业务场景提出应对策略,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的速度、精度、温度。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矛盾,矛盾尖锐就会转化为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得不到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治理危机。中国领导层不缺乏进行重大变革的勇气,但在这么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容不得出现重大失误。就非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中国政治改革应防止三大风险:一是政党衰败的风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持续分化、社会利益深刻调整、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成为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重要任务。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社会矛盾最容易凸显和爆发的空间,更是党联系群众、牢固群众基础的重要平台。建立健全基层维稳工作机制,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殷民娥 《决策》2014,(12):10-11
<正>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但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缺乏活力,并没有出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社会组织参与当前,社会治理在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基层民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社会深刻变化中遭遇社会治理困境,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政府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弥补国家政权组织治理资源不足的情况,有利于迅速、灵活回应社会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理性化、专业化,有利于促进社会源头治理等。同时社会组织的外生性使其在社会治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恰当定位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明明 《领导文萃》2014,(17):29-32
<正>西方人之所以主张以治理替代统治,是现代工业民主国家经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失败的结果。单纯的市场手段和单纯的积极干预都不能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治理就被认为是对付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重要机制。中国语境下的不同考量在中国,人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工业民主国家式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是社会转型中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政府监管责任的缺失。市场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市场规则不健全,生产者和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11.
<正>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富则国家强。在我们国家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然而,县域发展面临产业层次不高、资源要素短缺、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等共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17日至18日到河南视察时对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实践中当面临不同价值间冲突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做出必需的排序、甄别和取舍,以确立哪些价值是"优先性的选择"。随着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如不稳妥有效地解决,将会危及未来中国的健康发展。而矛盾的解决就牵涉"价值排序"的问题。强调注重改革的价值排序,就是为了防止发展的本末倒置,防止走入手段的王国而失去了人的目30  相似文献   

13.
何峻 《决策探索》2014,(8):46-4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而社会治理需要正视民众的期望和诉求,包容性治理,对有效化解当前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正>屈站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重视角下公共治理机制的生成逻辑——基于长三角经济区公共治理实践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国家、市场与社会是人类处理公共事务的三种力量来源,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三种力量的分布和配置关系却大相径庭,各种力量间或相互冲突或彼此补充。在当今世界各国谋求公共事务协同治理的时代,国家、市场与社会已然成为公共治理凭借的力量、工具或手段。文章从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间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既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谣言这一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以其极强的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等特点,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从贵州瓮安事件到湖北石首事件,再到浙江"钱云会"事件,都离不开网络谣言的鼓动和伴随。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多元治理规则并存,民间法在整个乡土社会根深蒂固。国家法介入农村治理必然会引发民间法的抵触,两者之间既有治理规则的冲突,也有治理理念的冲突。在实际的农村治理中,民间法的治理功能不会消弭,主要有沿袭传统、确认规则的功能,调处矛盾、化解纠纷的功能,诠释国家法理念的功能。推动民间法的现代转型,一要坚持国家制定法的普适性并维护其实施中的权威性,二要在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认可民间法对农村事务处理的结果,三要加强基层执法、司法部门对民间法的引导和改造。  相似文献   

17.
加强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分析我国社会治理的现实意义,探究了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多元参与路径短缺和社会治理保障滞后等多个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在社会治理中,要始终坚持党委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和促进社会公众多元参与,从而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出,对于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更加切实可行的意义,是社会管理领域的进步,社会治理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无论从服务理念、促进民生等方面都比传统的社会管理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领域存在的众多分析逻辑中,尤其以两种思路表达为要:一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二是"大政府、大社会"的思路。然而,就当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宏观建构和微观表现而言,我国的治理实践仍然无法跳出"大政府、小社会"的窠臼,这一制度惯性仍然具有符合当下实际的合理内核,且不会在短时间内消解"。大政府、小社会"实践模式的逻辑机理体现为国家主义传统的有效约制、政治参与制度化稳步推进和社会组织自组织程度不高三个表征。因此,应当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耦合来优化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依靠政府自身的改革促进政治参与制度化;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以弥补国家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基层社会结构变化、传统治理效能打折,基层政府权小责大、基层干部本领不足,个体意识高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等问题,这些问题涉事主体多、利益平衡难、问题成因杂,是基层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引导和借重民意推进棘手问题解决,就需要确保问题诊断从群众中来,保证问题的精准性;解决方案要借重群众力量,确保方案的针对性;落地执行应及时沟通反馈,确保效果的预期性;讲究沟通策略,推动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