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北民间故事是世世代代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东北人民,在长期开发建设东北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也是东北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它构成了东北各民族民间故事的深厚基础和广阔背景,积淀着东北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东北民间故事和其他民间文学形式一样,有着自己作为客观存在的渊源深厚、集体创作、口头传承、流动变异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武当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地域风情的民俗文学,是武当道教思想传播与民众膜拜崇信二者互动的产物。武当民间故事的道教文化内涵表现为三方面:道教经典文本不仅在文学性方面为民间故事的创作提供了优秀范本,而且直接成为其母题和题材的源泉;惩恶与扬善是体现武当道教伦理观念的两种基本母题,反映了人们追求平等、弘扬正义的无意识心理;武当民间故事的审美人类学内涵体现了武当道教氛围中民众的审美文化心理。在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严重紊乱的当今社会,武当民间故事为无家可归的灵魂提供了一个诗意栖息之所,也为重构神性的形而上存在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意义重大。东北民间故事是东北民间文学的主体,是东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记录了东北各族人民在特定地域中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满族人仙婚配故事情节结构看似简单,但却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仙妻情结不但是广大贫困民众心灵深处的贤妻情结,是他们对美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和表露,同时也是普通民众理想家庭生活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类故事最直接、最生动地抒发出满族民众心底的期冀与向往。这些动人的民间故事能让人们的理想和审美情趣得到飞扬。  相似文献   

5.
旧东北民间流传着很多"翁婿"故事,岳父和女婿形成对立的文化角色.这些故事在情节上的典型特征是女婿与岳父在社会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翁婿斗争中女婿的胜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必须结合旧东北的历史地域文化特征来探究.这些故事折射出的是旧东北农民的道德观念和阶级意识.对统治阶级的贬损和对下层民众的认同构成了这些民间故事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现代文学中,短篇小说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许多当时的和后来的读者,正是由短篇小说而了解东北文学的历史的。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涌现出不少名篇,影响深远,余韵长存。本文对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总体的审美回顾,并按照东北新文学、东北沦陷区、东北作家群、东北解放区等不同创作阶段,对短篇小说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成就,给予了透辟而独到的历史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影视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样式,天然地与民间故事有多方面的联系,民间故事对影视剧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起源上、艺术本质上、艺术特性上看,民间故事与影视剧联姻,具有民间故事影响影视剧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民间故事对于影视剧的价值表现在可为影视剧提供情节模式、人物原型、民俗资源、伦理资源、形式氛围。影视艺术家应积极学习民间故事,从中为影视剧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8.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建筑的艺术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是建筑师在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建筑师在进行艺术设计与艺术构造时 ,应充分注意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契合民众审美情趣、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民族特色等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陕西文学民间文化特色鲜明.农裔的陕西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城籍的文化身份,使他们身处民间,培育养成平民意识和平民情怀,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卑微人群寄予的格外关注与深切同情,张扬已被社会淡漠的人的良心、良知和人文关怀.陕西作家大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大量选择借鉴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述方式,经过作家审美熔炼,创作出属于陕西作家独有的民间文化视角与审美方式的文学作品.在感怀式描绘民众苦难的时候,陕西作家将审美笔触转向民族民间信仰,从中汲取救助苦难的力量(精魂),营构创造救世的偶像.作品中浸润着神性的灵光,表现出陕西作家浓重的泛神性意识和文学审美的超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现在已成为前沿研究课题,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民间信仰是如何被写进文学作品的,是出于作者的本能还是他们的深思熟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文学与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学家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和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的种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民间童话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特色,反映了特殊的俄罗斯历史所造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了解俄罗斯童话的整体特点、分类、语言、内容等,对我们研究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心态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民口头文学在当代中国勃发的深层原因及对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民间口头文学在当代中国呈现一种勃发却又尴尬的状态,文学工作者理应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民间故事数量的丰富性与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向标准的分类皆有其片面性.由此,有必要引入编写<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媒介视角,把纸媒介形态下的索引编写导入智能电子媒介形态,以"多维切分、开放扩展"的编写原则,继承原有索引的成果,充分利用智能电子索引的超文本性和数据库资源,实现相对全面的多维度把握故事,沟通类型与故事文本之间密切的生命关联.  相似文献   

16.
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一本颇具开拓性的中国民间故事学史的权威专著 ,体大思精 ,气魄宏伟 ,独创处多 ,书中以锐利的眼光与非凡的洞察力把极其丰富的民间故事史的知识 ,与大量的可贵心德见解详尽地展示出来 ,充分表露出一种高度热爱中国民间故事的民族自豪感与积极弘扬中华民间文化的高尚情操。它的出版 ,对于推动当前富有学术个性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间文艺学 ,不愧是个十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民间传说与旅游观赏各自的结构特点的同时 ,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 ,进而探讨了长白山民间传说在旅游观赏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历史故事变文和民间传说变文是两种故事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说唱类作品,这两类变文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对后世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故事变文主要以有说有唱的单线叙事方式,为戏剧故事的表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民间传说变文中所演绎的故事在发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而在其故事文本逐渐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其故事自身始终与民间文化相表里,并最终在元明时期成熟戏剧的表演中定格为一种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9.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韩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古老的神话传说是早期童话产生的源头和土壤。在世界神话的百花园中,古希腊神话以生动的故事性,深邃的心理意义和卓越的神话想象而别具一格。本文探讨童话与希腊神话的渊源,内容包括希腊神话的童话版故事、“Fairytale”的神话胎记、离开家园的奇境历险、少年英雄轰轰烈烈的非凡业绩、千奇百怪的精灵怪物和怪哉奇哉的变形组合,这些因素具有特殊的童话审美效果,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游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童话的基本审美风格和叙述特点,对于童话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