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转型,从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的知识分子向信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学的知识分子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其自身所遵循的价值体系,表现在对个体、国家与社会三个方面。但近代以降,由于国门洞开,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涌入,晚清民初传统知识分子群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两难,守旧与进步、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纠结,令知识分子群体进退维艰。  相似文献   

3.
近代文化的转型有赖于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而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科学、民主知识的输入与科学、民主精神的培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科学精神是伴随科学知识谱系的产生与传播而在具有一定科学知识水平人群特别是知识分子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现代性的文明素养及人格气质。民主精神的产生源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精神构成了近代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主要内涵,在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真正具有全球化视野与"现代性"品质的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4.
张连国同志的25余万字的博士论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于2005年5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了。该书通过对1917~1937年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边缘化、保守化和不断分化的历史命运的论述,具体、历史地揭示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无根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研究的空白。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学术界主要是单个人物传记性的研究,或者是个别地泛泛地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但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从对知识分子群体进行全面的横…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心理是影响制约人们思想与素质演化的重要因素。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保守拒交心理、专制权威意识、小农平均主义思想及冷漠的政治心理制约,近代知识分子领导的变革运动充满艰辛曲折,而知识阶层特有的群体至上意识、理想主义及功利主义文化观,使他们无法解决群体与个人、理想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的多重矛盾,无法彻底完成改造社会与文化的使命。他们还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影响,造成自身行为方式及心态转型的不彻底性。但民族文化心理在时代冲击下不断发展,推动了知识分子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因此,社会心理对知识分子群体转型产生了“促进──阻碍”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6.
忧虑,体意识的作用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震荡。李大钊作为近代先进的知识人,对近代中国知识人的精神层面充满并逐渐发生从“匹夫”到“群体”意识的转变,认为青年是“群体”的“群魂”,主张应培养知识人的群并通过办报等方式来实践其群体意识,从而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积极  相似文献   

7.
自1886年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缅甸近代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和持续发展。其中,缅甸知识分子起了关键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当中的精英群体,他们传播社会文化价值并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创新。知识分子在缅甸近代化过程中的公共形象具有自身特质,在1886—1941年期间,他们利用协会组织、出版物等公共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们在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历经波折,在思想上不断探寻新的方向,从而导致群体内部出现不同的政治见解。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之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新型知识分子第一代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第二代产生于戊戌时代,第三代产生于辛亥时代,辛亥革命后到二十年代初第四代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几代新型知识分子为改变中国落后、愚昧的状况,进行了顽强奋斗。今天进一步研究、探讨他们的轨迹,仍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 近代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国家存亡危急关头,先进知识分子首先觉醒,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前仆后继,努力寻找真理,经过了艰难曲折的漫长历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一人。在瞿秋白出生的年代,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刚刚登上历史舞台。这一代知识分子提出的救亡方略是变革政治制度。为实现这一方略,他们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就被镇压下去,改良主义终于失败。辛亥革命爆发时,瞿秋白  相似文献   

10.
近代乡村建设运动萌发于1904年翟城村村治,延续至1950年平教会四川乡村建设活动,形成近代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知识分子迁往乡村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激发了更多知识分子对超越权力系统之场域的实践与跨越阶层藩篱之群体的关注。他们突破传统士人议政、问政的舆论禁锢,从坐而论道走向起而躬行,从上书议政走向公开协商,广泛参与乡村建设,汇聚群体力量,掀起农村问题讨论之鲸波,蔚成乡村建设行动之浪潮,摆脱知识分子的精神独善困境。在抗日救亡之际,知识界在探寻国家出路的过程中,回归公共性话题,体现出与传统士人有别的学术传承的实践性、政治品格的独立性以及价值目标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按照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同时,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民族传统在近代的发展和演化,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思想逻辑。经世思想的凸显、思想汇通的趋势、启蒙哲学的形成以及中国本土的政治理想主义在近代的滥觞,为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淀了文化基础。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嬗蜕与传统学社向共产主义小组的演化,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有较浓厚的传统色彩。近代传统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具有儒家文化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和张扬主观能动性等初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五四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发展。在此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思”为主线,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进行反思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反思五四及反思五四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狄平子是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在近代文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位在许多领域具有开拓性质的文化人物。《平等阁笔记》由他多年所撰写的作品汇编而成,以传统的笔记小说的形式,从一位亲身经历了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崩溃前后的社会现实与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14.
指出东北知识分子与中原近代知识分子相比近代化起步晚且发展缓慢 ,但反帝思想极为突出 ,并与发展东北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分析了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这些独有的地方性特征及其对东北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从而对认识当代东北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革命思潮     
《源流》2011,(19):22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冲突,产生了知识分子的所谓"反中国情结".这种"情结"可以解析为"传统与近代"个人与群体"有道与无道"三对矛盾,又可以从"面向未来的民族主义"与"回向传统的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晚期洋务运动的重镇和创办学堂组织出国留学的先进地区,武汉在20世纪初期成为西方社会科学在中国内地传播的基地。新政改革与思想言论钳制的松动、士林风气变化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出现、近代出版发行业的兴起是西方社会科学在武汉传播的背景和条件。口头宣传、报刊宣传、新书传播是西方社会科学在武汉传播的媒介和内容。清末西方社会科学的传入,不仅有力推动了当时武汉地区中西、中日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同时对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壮大及武昌起义的爆发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以“士大夫”状态存在的 ,一身二任 :既为政治负责 ,又为文化考虑。随着近代社会的专业化 ,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任务之一即是与政治分离 ,回归文化本位。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与高等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国时期,众多的留学生回国后构成了国内一个重要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推行民主办学,开展国际交流,创建现代学科,推动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距今100年前的夏天,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政治变革运动——“戊戌变法”。虽然未得正果,但毕竟是知识分子结成群体,共同关注民族命运,投身社会变革的先声,而康有为是其中的代表和领袖。我校朱义禄教授长期研究康有为并撰写出版了“评传”,在学术界引起了好评。本刊特登书评一篇,以示向校内外读者推荐我校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为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