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五四”时期,女作家们借着妇女解放运动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她们塑造了多维的父亲形象,并与男作家们一起书写对封建父权制度的反抗。通过对“五四”女作家笔下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刻地透视出那个新旧交替时代的女性的特殊遭遇和心路历程,同时也能清晰地鉴照出“五四”女性作家们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对“男女有别”特别看重,认为是“国之大节也”。古训讲“男女坐不同席,食不同器”。五四运动前,北京的戏园子都是男女分座。直到五四时期,男女社交公开才破天荒地被提了出来,成为妇女解放声浪中呼声最高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她”字诞生于五四时期,最先孕育于《新青年》同人内部,最早被追赶“新潮”的北大和其他高校那些致力于文学革命的“新青年”们所大胆“尝试”,其得以运用之初,也正是国内“男女同校”、“妇女解放”的呼声响亮,国际上妇女参政运动也正处高潮之际……凡此种种,都不难引发今人对现代“男女平等”观念与“她”字问世的正当性论证之间历史关系的无限联想。  相似文献   

4.
陈望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关键性人物之一,陈望道青年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理论体系的重要源流.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从"总体解决"的维度提出了近代中国青年解放的"国家方案",其核心要义在于把青年解放系于国家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前提之下.陈望道在秉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近代中国青年解放的制度性障碍是旧式婚姻制度,青年解放的基础在于冲破传统家庭对青年婚恋的束缚,让青年获得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这就是陈望道关于青年解放的"微观方案".陈望道青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早期发生域,并在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展现出全新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域概念对于促进妇女解放有着积极意义,舆论则是“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舆论,除了从“竞争性”角度理解,还需要从“公共讨论”角度把握。本文以“舆论作为公共讨论”角度,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出发,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实践,本文考察了公共讨论的三个关键问题:女性声音、对话、批判性。本文的观点是:舆论作为公共讨论,其内涵包含“多元声音”、“对话”、“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青年研究是一个富有挑战和魅力的领域,它在国际上是一门“显学”。因为青年的天性、特质是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相通的。从近代革命、文化变迁与世代进步的角度看,青年总是走在时代最前列的。你要研究中国社会,首先需从研究青年入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代群与社会运动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即在某一特定时期,青年问题往往同样可能转显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一种社会问题。譬如像五四青年运动与全民运动的结合;譬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青年中所出现的“高考热”、“读书热”、“科技热”…….从中,你可以发现,青年总是改革最大的承受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与此同时,许多社会热点也总是首先在青年代群身上敏感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现在迫思起来,1989年6月之前的文化讨论热潮,从各种角度来看都是一场悲剧。(“五四”时期尚有梁启超、梁漱溟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以及张君励这样的“玄学鬼”来抗衡陈独秀和胡适们的偏激思想,现在则是文化激化主义者独占鳖头,这恐怕是悲剧的渊薮之一。)在此次文化运动中唱主角似乎是西方现代哲学,而文学只扮演了其中的一个配角。80年代前期的中国社会,大  相似文献   

8.
“五四”作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除了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近现代知识分子不断发掘民间力量、激发国民觉醒的努力.底层民众被唤醒的同时也标志着近现代知识分子民间价值取向的孕育、形成。本文通过审视、梳理“五四”知识分子的这一文化自觉.对构建后现代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追求和信念做一先遣探讨。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外部西方女权思想、世界女权斗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加之中国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被传统封建礼教束缚的中国女性逐渐觉醒。最先接受先进思想的女性开始在政治、经济、社交、教育和婚姻家庭等方面争取和男性一样平等、自由的权利,不断谋取自身的解放,同时也号召中国广大的妇女纷纷投身于自身的解放之中,女性解放思潮在五四时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超 《现代妇女》2010,(10):47-49
国民党政权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推行“新生活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是“新生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但是国民党政权的妇女政策是言不由衷的。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当时并未有所提升,女性的形象仍然被限于家庭。相比之下,革命政权在苏区进行的一系列妇女解放运动更加有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研究:十五年来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如果说,妇女解放运动实际上是以妇女理论研究为基点,而妇女理论研究又或多或少包括了以社会学的视角、方法所作的分析探讨的话,那么,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民主主义革命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大规模的经济、社会、文化变革引发的人们对于妇女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的社会学思考及研究,则是女性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然而严格地从学科角度讲,中国的妇女理论研究则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就这一理论研究涵盖面的广泛也可以说中国女性社会学研究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缘由有三…  相似文献   

12.
春日的一天,我怀着久慕的心情来到河北定州市,走进了晏阳初旧居。 寻访伟大的平民教育活动家晏阳初的念头,起因是在十多年前。记得2000年12月,在《风雨如磐——“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西德尼·D·甘博中国摄影展上,看到了一组晏阳初在定县(今定州市)开展乡村教育运动的镜头,那是他正为农民“扫盲班”上课,穿的是粗布长衫。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与俞平伯——中国文坛上的两位巨匠,在他们为中国文学、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篇”.叶圣陶与俞平伯的友谊,可追溯到1918年,那时的他们,风华正茂,意气方遭,新文化运动把他们和一大批有志青年团结在一起。在三十年代沉寂多年的文坛上大声疾呼,为“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真实”而创作,成为“流文化运动”的先驱.ig22年,他们与朱自汉、刘延陵创办了新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新诗袂志“诗”月刊,这是“五四”运动以来出现最早的诗刊.此后,他们共同组织“朴社”.合作出版了社文集《剑路》……为…  相似文献   

14.
杨子华 《老年人》2003,(7):38-39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也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76周年。饮水思源,重温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光辉著作,感到格外亲切。第一篇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第二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动员广大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在笔者老家衡山白果,至今流传着当年农民运动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26年大革命时期,湖南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农民革命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其时,国共合作,毛泽东既是中共中央委员,又是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他回到湖…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来说,"五四"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像快刀斩乱麻似的一分为二,于是前与后、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等被绝缘地分割开来.许多既往的东西,即使在以前被视为经典甚至神圣的内容,"五四"时期也遭到批判、否定以至于嘲弄."三纲五常"就是首当其冲的目标,"孝"作为其中之一当然也在扫荡之列!在当时的语境下,这一文化选择是必要的,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仍有其合理性,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就是给现代人、现代家庭和现代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何立波 《老年人》2005,(11):38-39
1979年12月3日凌晨,张国焘冻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老人病院。他死的时候,门外寒风呼啸,积雪盈尺,而他仅穿着睡衣,床上的被子掉落在地上,身边空无一人。张国焘,又名张特立,江西萍乡人。他1916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无论如何,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界、政界以及社会、个人而言,五四运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精神文化库。“青年者,国家之魂”,对于当代中国的青年而言,也仍然需要对五四精神的两翼——科学与民主深入反思,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集结地。从大的经济范畴角度来看高校就是一件商品,它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商品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它要进入,也只能进入社会流通领域才能使它的潜在价值外在化并实现增值。高校的发展也要遵循商品品牌的规律,必须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它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才能建立和增加它的无形资产。建立开发和利用它的无形资产是每个高校追求的最高目标,这就是高校品牌。一个高校的形象建设,就是一个高校的品牌建设。北京大学作为现今中国最高学府,这个高校品牌所包含的无形资产无疑也是最高的。只要你一说到“燕园”“未名湖”抑或“五四”运动,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9.
戴铁珊 《老年人》2007,(7):35-35
1907年,杜修经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在老家国太桥镇读过约十年私塾。青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并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4月,杜修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郭亮、陈佑魁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