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杨新刚 《东方论坛》2012,(5):128-129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关于鲁迅思想与作品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在20世纪之交,鲁迅研究似乎正走入一个窘境:研究队伍逐渐萎缩,突破性的学术成果难得一见。究其因:其一,鲁迅是一个被"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鲁迅及其作品难度很大,需要相当的学养和能力;其二,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往往成为一个阶段的定论,某些流行论点一经传播,就会对鲁迅的全面探索构成遮蔽,致使鲁迅研究走入"尖端"而难有创新;其三,鲁迅  相似文献   

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建立50年来的鲁迅研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评析和总结。第一阶段,在鲁迅思想与文学成就的普及和推广上出现了重大进展,但较多趋向于政治化倾势,限制了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系统、深达理解;第二阶段,并未有任何科学研究的意味,政治鉴定式的阐述与发挥达到荒谬的极致;第三阶段,鲁迅研究获得了独创性与多元性的发展,但也同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崔云伟  刘增人 《东方论坛》2010,(5):97-107,11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张杰、刘永良、鲍国华的论述极为精当;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由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主办的"新时期鲁迅研究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1-23日在鲁迅故里绍兴市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50篇,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和国内的80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学术研讨会.这些论文或者通过宏观扫描,或者从某一维面与角度,或者以空间地域的视角,对于新时期三十年来的鲁迅研究作了比较系统的回顾与反思,从或一侧面呈现了近三十年来鲁迅研究的丰硕成果,凸显了鲁迅研究的前沿与趋势.对于切实推进鲁迅研究,深入挖掘鲁迅的精神资源、文化资源与艺术资源,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 ,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1年鲁迅作品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汪晖、谭桂林、吴康皆对鲁迅小说发表了极为精彩的看法。张鑫、李玉明、吴翔宇的《野草》研究均可称得上别具一格。潘世圣、李宗刚的《朝花夕拾》研究,田刚、薛羽的鲁迅杂文研究,刘克敌的鲁迅日记研究,孙郁的《鲁迅话语的纬度》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八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辛亥革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左翼、鲁迅的精神特质、鲁迅的个体价值、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鲁迅的传播与接受等,王富仁、张福贵、郜元宝、刘家鸣、李泽厚、刘再复、周楠本、曹振华、李怡、孙郁、宋剑华、闵抗生、魏韶华、王得后、王晓初、王学谦、徐改平、田刚、林宁等的文章皆堪称优异之作。鲁迅生平研究集中表现为:张梦阳的鲁迅与琴姑研究、曹振华的鲁迅与祖父研究、孙郁的鲁迅与章太炎研究、刘家鸣的鲁迅传记研究。鲁迅与艺术研究中,许祖华、崔云伟、许江、陈新年的论述最为突出。钱理群、陈国恩、冯光廉等的鲁迅与教学研究,吴作桥、陈龙的鲁迅与学术研究,周楠本、朱金顺、孙可为的鲁迅史料研究,皆能使人耳目一新。鲁迅研究之研究大放异彩,集中表现为五个专题:日本鲁迅研究之研究,赵京华、孙郁、孙玉石的文章最为引人注目;韩国鲁迅研究之研究;法国鲁迅研究之研究;鲁迅学人自述,朱正自述值得深读;鲁迅研究学人研究,陈漱渝、张梦阳、寇志明、袁良骏、房向东等关于鲁迅学人的阐释皆能予人以新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鲁迅研究日益陷入困境之时,韩国鲁迅研究却迅速发展成熟起来,通过对韩国鲁迅研究“成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提出可以给中国鲁迅研究的种种启示。文章进一步着眼鲁迅思想和创作对于日、韩、中3个民族现代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的基础性价值,论析日、韩、中3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研究上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历史,提出并阐释了建构“东亚鲁迅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交流鲁迅研究成果,提高鲁迅研究水平,更加深入地学习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由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发起组织的“西安地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六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在西安举行。参加这次学术  相似文献   

11.
鲁迅研究的思想意义与学术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关于鲁迅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出现了众声喧哗的局面。而学界和民间对于鲁迅思想价值和当代意义的质疑,首先是对过去长期以来的政治性的“学鲁迅”单向诉求的过度反弹;其次,质疑和反弹不应该以否定鲁迅核心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为目的。应该在“鲁迅学”的学术理性的前提下,对鲁迅形象和思想进行还原。与此同时,当下最为迫切的是将鲁迅的核心思想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境遇的现实相关联,作为引导当下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和国民性改造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厦门时期的鲁迅:温暖、无聊、寻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发展逻辑上的鲁迅研究,遮蔽了厦门时期鲁迅丰富的生命内容.回到历史语境中,厦门时期的鲁迅向世人呈现出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温暖的情怀表现出与"横眉冷对"不同的生命特点;"无聊"是鲁迅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体现一位独立知识分子于特定环境中的独特心境:"寻路"是厦门时期鲁迅的生命指向,在徘徊不决中"埋葬"与"留恋"纠缠,温暖与"无聊"厮守.厦门时期是人间鲁迅、"精神界之战士"的鲁迅和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鲁迅身份纠葛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3.
引入"新批评"的"反讽"理论解读中国现代小说,就能打开一个个丰富而深邃的精神空间.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就由此进入了一个由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与哲学意识所组成的,具有巨大认识价值和警示意义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于民国后经历的近8年"S会馆"的孤寂生活中,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着辑校古籍、抄古碑的工作.关于"抄碑的目的",周作人等曾做出过解释,认为是政治原因.笔者认为鲁迅的抄碑、辑校古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精神苦闷却是主要的心理动因.同时,鲁迅还有自己的追寻,正是这一时期的潜思默想,鲁迅最终从魏晋汲取养料,取得了与五四文学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野草》及相关时期鲁迅的思想矛盾与心态,我们发现了鲁迅真正关心的问题乃是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并由此更深刻地领会他独特的在世选择和精神平衡法则,从而有意识地继承一些更富于特色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鲁迅“骂人”是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现象 ,并不只是鲁迅在“骂” ,事实上是更多的人在骂鲁迅。与其纠缠于鲁迅的“骂人” ,不如更多地去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如此 ,才能更好地了解鲁迅“骂人”的形而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张承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2015年的中国鲁迅研究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有关鲁迅的综合研究除了对鲁迅的“人”学思想、左翼文学信念、后期思想等的关涉,更多的是集中在心理、学术、艺术观等方面。对鲁迅创作的研究大多围绕小说、杂文、散文诗等文体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专题进行。对鲁迅的比较研究在古今中外的多维度对照中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03~1908年)晚清时期的意译倾向、(1909~1929年)“五四,,时期的“直译”思想以及30年代(准确地说。应该是1929~1936年)的“硬译”观。研究发现,这种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每一次演变都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改造社会和“为人生”、新文化运动、社会革命和发展现代汉语的需要分别为每一演变提供了动力和缘由。伴随着其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鲁迅也完成了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