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某是成都某物业管理公司职员,工作时不慎摔伤,被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伤残等级鉴定为六级。在支付伤残赔偿金时,物业公司认为等级过高,申请对唐某的伤残等级进行重新鉴定。这一要求被法院予以否决。  相似文献   

2.
宋亚萍 《劳动世界》2016,(16):19-19
方某系辽宁省沈阳人,因工伤问题向辽宁省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辽宁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受理此申请后,按照规定组织相关鉴定人员对其进行了鉴定,并于2013年12月13日向方某作出《致残程度再次鉴定结论通知单》,评定方某伤残程度为四级伤残,并且这个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方某对该鉴定结论不服,于2014年2月17日向被告辽宁省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辽宁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2月18日作出《告知书》,称辽宁省劳动鉴定委员会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该复议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处理事项。方某不服,于2014年6月3日将辽宁省人民政府起诉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职工祁某于2004年5月15日在某机械厂遭受事故伤害,之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伤残七级。双方就祁某的工伤待遇协商未果,祁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申诉。劳动争议仲裁委立案受理后认为,申诉人祁某发生事故伤害后已经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被诉人某机械厂尚未参加工伤保险,应当依法支付申诉人的工伤待遇。关于被诉人认为申诉人违章操作和不服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尚未履行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程序)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向双方当…  相似文献   

4.
<正>案情简介周某于2010年7月10日入职某家具厂,任木工。某家具厂没有为其参缴社保。2010年10月22日,周某在工作过程中受伤,经认定为工伤。2011年9月28日,中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周某为十级伤残。同年11月11日,周某申请仲裁,请求某家具厂支付相关工伤保险待遇。某家具厂不服该十级伤残鉴定结论,于2011年12日1日申请复查,复查结果维持原来十级伤残鉴定。某家具厂仍不服,向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申请重新鉴定。2012年3月27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某家具厂发出《省级鉴定通知书》,通知周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2011年我入职成都某企业工作,企业一直未为我办理工伤保险。2015年5月在工作中受伤,经医院治疗近两个月后出院一直在家休养。2015年10月底与企业达成工伤待遇协议如下:双方确认于2015年10月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我各项工伤待遇共计人民币30000元。此后经人指点,我经劳动能力鉴定为9级伤残。听说按9级伤残进行工伤赔偿,其中一次性伤残补  相似文献   

6.
维权咨询     
超过15日以上申请再次鉴定是否合法有效 我矿一员工,1993年7月在井下受伤,2005年1月25日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七级,并将鉴定结论按规定送达。在没有进入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的情况下,通过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介绍,3月31日,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受理了再次鉴定申请,并于4月20日鉴定为伤残六级。特来信咨询,这个鉴定结论是否合法有效?谢谢。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解除劳动关系的伤残职工能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吗咨询台:因单位改制我与单位解除了劳动关系。我以前曾因工致残,解除劳动关系时单位又给我重新进行了伤残鉴定,被鉴定为8级伤残。请问我该不该得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读者逸明逸明读者:感谢你对本刊的信任,对你咨询的问题,本刊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后,答复如下:若你是在2003年12月31日前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那么按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和原四川省劳动厅的贯彻实施意见(川劳险[1997]5号)的规定,应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超过15日以上申请再次鉴定是否合法有效咨询台:我矿一员工,1993年7月在井下受伤,2005年1月25日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七级,并将鉴定结论按规定送达。在没有进入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的情况下,通过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介绍,3月31日,省劳动鉴定委员会受理了再次鉴定申请,并于4月20日鉴定为伤残六级。特来信咨询,这个鉴定结论是否合法有效?谢谢。达竹煤电集团斌郎煤矿社保站达竹煤电集团斌郎煤矿社保站:来函已悉,首先感谢你们对本刊的信任支持。来函咨询的问题,经本刊与相关部门联系后,解答如下: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省级劳动能力鉴定…  相似文献   

9.
董平 《中国劳动》2001,(5):14-15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多次反映,在处理工伤争议案件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法院对工伤案件的认定及伤残等级的依据及鉴定方式与劳动保障部门工伤认定和劳动鉴定委员会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导致判决结果与劳动争议仲裁委的裁决相差甚远,当事人反映强烈,要求在工伤争议案件的审理上,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法院要保持审理依据、标准、方式的一致性,体现审理结果的公平性,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最近批准同意成立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中心。该中心为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具体从事劳动能力鉴定日常工作,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直属事业单位。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受理用人单位或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组建和管理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委托组织必要的医学检查,制作、送达、管理鉴定文书档案,受理不服市级劳动鉴定结论的复查鉴定等。我省成立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中心@郭肖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企业的培训经理.当老板问你培训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收益,你该如何回答?或许你可以给出一些理论依据.或许你也可以这样回答老板:摩托罗拉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投资在教育上的每一块钱.在3年内能够增加30倍的报酬.但估计这些都不能真正说服你精明的老板.老板对于培训价值的认识,也可以理解为一项投资.并且要求增值.培训是投资.注定要求回报.也就是权益收  相似文献   

12.
就业形势严峻的要害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就业促进法》出台的重大背景因素。然而,对就业形势严峻的认  相似文献   

13.
黄海 《中国劳动》2005,(5):35-37
鉴定结论是行政诉讼7种证据类型之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劳动保障行政争议,特别是工伤争议中的重要证据。依法规范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使其符合高法《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鉴定结论的要求,是减少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劳动合同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建国后,我国逐步发展和充实了劳动能力鉴定制度中鉴定机构、鉴定标准、鉴定程序和鉴定结论及使用等方面的内容;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更将两级鉴定终局和定期复查等制度设计以行政法规形式确认下来。但是,劳动能力鉴定制度仍存在程序不够规范、专家队伍建设滞后和新订标准迄未出台等问题,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性质也并不清晰。  相似文献   

15.
公斌 《中国劳动》2016,(6):58-64
为了解决很多科研型企业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方案比较混乱的问题,本文以A研究所为对象,根据该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现状,提出了设计思路,进行了员工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设计,确定了方案的运用流程。最后,对方案的运行结果进行了有效性评估。本文对同类型的科研型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君清 《中国劳动》2006,(10):35-36
本刊第6期刊登了徐达的《一起工伤复查鉴定期间待遇争议案》(以下简称徐文)一文。徐文提到对仲裁裁决执行期间,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第28条之规定提出劳动能力复查鉴定时,如何对待执行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复查结论之前并不影响强制执行;另一种意见认为法院不能简单地强制执行,而是在确保劳动者生活所必需的前提下执行部分工伤待遇,复查结论作出后执行剩余部分。第一种意见认为复查结论作出之前并不影响强制执行,从另一角度解释,复查结论如已作出,则对强…  相似文献   

17.
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的绩效和综合实力都非常重要。一些企业花了钱,带来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如何让企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如何提高企业对培训的投资回报,是我们企业培训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期圆桌谈话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岗位薪点工资制是一种以岗位劳动评价四要素为基础的弹性工资分配制度,近年来已在一些企业实践应用。本文以某药业集团为例,在分析其原有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岗位薪点工资制再设计,力求探索出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的能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薪酬体系。某药业集团是一家集中西药研发、原料药和制剂药品的生产、批发和连锁销售为一体的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