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志宏  夏瑞平 《职业》2003,(7):50-51
位于武汉长江二桥武昌桥头旁的“升华蛇疗中医院”,以专治疑难顽症而名振武汉。它的创始人、院长孙玉清,用独特的蛇毒疗法,为无数肿瘤病患者改写了“死亡通知书”,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并填补了世界医学史上用蛇毒治疗肿瘤的空白。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人达600万以上。在我国,每年因患癌症而死亡的人约有130万人,也就是说,每25秒就有一人被它夺去生命。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因此,攻克癌症,一直是各国医学界投入最大的一项研究课题。在这支世界性的攻克癌症的大军中,孙玉清独树一帜。为了攻克癌症,他钻研了许多…  相似文献   

2.
也许你不会相信,打造全国私营企业“光彩之星”的她曾经是一名癌症患者。当病情刚刚好转,爱情的磨难几乎又一次宣判她的死亡……然而,她竟奇迹般活了下来。生命辉煌的背后,凝聚了多少母爱的辛酸啊!  相似文献   

3.
告别死亡(小小说)易小俊县商业局的刘副局长得了癌症,那年他刚满50岁。经县医院诊断,患的是膀胱癌。症状是膀胱有肿块,并且有时尿血。初得癌症,住进县医院。他自己知道病情,认为是“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因而情绪低落,感到绝望。这些日子,吃得很少,彻夜难眠...  相似文献   

4.
大海 《老年世界》2010,(15):37-37
一提到癌症,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害怕。因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是“死亡”的先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才恐惧害怕。其实不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或者说不很了解癌症是什么。这就像一个儿童呆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一样,他产生出的怕、恐惧心理不是由于屋子,而是屋子里到底有什么?因为他看不清。如果一旦把灯打开,看清了屋子里的所有一切,事情就变得没那么可怕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肿瘤发病率持续增加,需要得到纡缓治疗(Palliative Care,内地称为“姑息.治疗”)的长者和癌症患者人数也随之急剧上升。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控制,以往被认为是肿瘤治疗中的辅助角色。然而,短短几十年间,纡缓治疗逐渐形成一门学科,综合症状控制、社会一心理一灵陛照顾及哀伤支持,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是纾缓治疗跨专业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在我国港台地区发展历史较短、在内地刚刚起步的医疗社会工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华人思想中很明显存在对死亡的焦虑、逃避和恐惧,这源自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禁忌。人们回避谈论死亡;回避与生病和濒死的人来往;避免接触棺材和尸体;尽量避免接触逝者家人,因为他们被看作厄运的携带者。在香港和广东,人们避免使用“死”字或与之发音相似的字。最近在792名香港青年、中年和老年华人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关于死亡的禁忌在年轻一代的思想中依旧很明显,而不仅仅局限在长者和低教育水平群体中。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认为,“绝症”患者应顽强进食,提高生存质量。癌症患者都要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性治疗,但化疗和放疗既狠杀肿瘤细胞,也滥杀“无辜”—一正常细胞。许多癌症患者的死亡与他们体质的迅速下降是密切相关的。患者要想恢复体质,就必须在治疗期间获得源源不断的营养补充。化疗和放疗期间病人胃口会大受影响,因此进食流计可作为恢复正常饮食的第一步,如喝各种肉汤、米汤等。但这类食谱营养素偏少,一般只用1-3天,此后便可改食半流计,如各类肉粥、奶粥、煮鸡蛋、酒酿蛋、水果蛋等。然后可进软食,如熟梨、香…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每分钟就有6人确诊为癌症,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居民一生患癌症的概率为22%……预测到2015年以后,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70万人,平均每天约7300人死于癌症。  相似文献   

8.
怀玉 《老年人》2007,(5):8-9
20余户居民的机关小院。竞有10人罹患癌症,其中8人死亡。曾住在该院的湖南省吉首市邮政局退休职工刘德胜生前认为,院内长达20年的“喷漆”作业是致癌的“罪魁祸首”。为此,他把吉首市农机局告上了法庭。不料,该案历时5年,经过3次开庭,直至刘德胜去世,仍然没有结果。2007年2月1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此案再次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9.
卫秀红  叶明欣 《职业》2013,(19):52-53
近年来,过劳死案例不断增多。2013年5月13日晚,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轻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4岁。据了解,该名员工在猝死前已连续加班一个月。2011年4月,普华永道25岁入职新员工潘洁因工作过度疲劳引发脑膜炎死亡。普华永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潘洁确实于2011年3月31日因为发烧开始请病假,随后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6日转入华山医院,4月10日晚不幸去世。但对于网友“过劳死”的质疑,普华永道则给予否认。不少专家认为,“过劳”是死亡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赵红艳是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2003年,她30岁,“非典”疫情暴发,她所在的医院收治了天津市的第一例确诊病人。随后,在为该病人救治过程中,她不幸感染了病毒。虽然两个月后病愈出院,但4个月后,因为非典时用来保命的激素,在她身上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用以支撑身体的“轴承”全部报废,身体再也无法站立,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相似文献   

11.
艰难的探索者──记甘肃高台县华夏肿瘤研究所所长黄吉文在人类征服癌症的过程中,国内外众多医药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甘肃省高台县华夏肿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吉文就是其中一名骁勇的“斗士”。在中医药研究所药理实验室里,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已罹...  相似文献   

12.
虚虚实实的“癌症性格”
  老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特别是一些老年人脱离社会、离群索居,逐步形成孤僻、抑郁、多疑的“癌症性格”,更易受到肿瘤的纠缠。老年肿瘤患者一般经历了猜疑到悲观的负面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体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寿命终结之时。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每年大约死亡2000万,其中4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病和脑中风。人们大多惧怕癌症,“谈癌色变”,岂不知动脉粥样硬化才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早上6—8时,是缺血性心脏病、癌症、肺原性心脏病等一些严重疾病引起患者死亡的高峰期;中午12—13时,肝脏进入休息阶段,精力开始下降,身体容易出现疲倦感;晚上6—8时,血压开始升高,人的情绪常常不稳定。这都充分说明了人体会随着生物节奏的改变而变化,以上三“间”是人体进行自我保健的关键时刻,有人将其称为养生的“焦点时刻”。科学研究和实践一致表明,科学地利用好三“间”,做好在这三“间”保健工作,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是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艰难的探索者──记甘肃高台县华夏肿瘤研究所所长黄吉文在人类征服癌症的过程中,国内外众多医药卫生丁作者讲行了艰难的探索.甘肃省高台县华夏肿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吉文就是其中一名骁勇的“斗士”。在中医药研究所药理实验室里,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已罹...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11月15日报道,11月12日8时左右,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公会镇杨会村一非法加工爆竹点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当场死亡1人,受伤13人。这14名事故受害者中,13名均为杨会村植杨小学在读学生,且都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泰戈尔曾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与死.人类最基本的两大问题被这句话描述得如此美好和宁静。“优生优逝”,成为人生的一大幸福。然而,相比于“优生”.”优逝”却是不少人的奢望。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罹患癌症.生存时间只剩6个月或更少.仅剩的生命时光被撕心裂肺的疼痛充斥.最后一段生命旅程颠簸愁苦。然而.这一群体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现有癌症患者700多万,每年新增24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已超过160万人.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之首。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报告说,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果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3的癌症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但事实上,无论是在老百姓还是在医生中,对癌症的防治都存在误区,也可以形象地称作“真实的谎言”吧。这些误区有很多,我就总结最常见的几点。  相似文献   

19.
攻克肿瘤子宫肌瘤──记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专科医院肿瘤科主任李玺哲癌症──这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病魔,有多少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人们谈癌色变。世界卫生组织推测,癌症最终将被中国的中医所征服。笔者就目前人们关心的妇女“子宫肌瘤”、“消化道肿瘤”...  相似文献   

20.
22年前,台湾第一家安宁病房——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病房设立。在多位有心、有力人士的倡导和推动下,2000年,台湾通过了健保给付与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善终权白此获得立法保护与医疗给付。安宁运动20年来,台湾的安宁病房已近43家,安宁疗护团队人员以医师、护理人员、社工为核心。据统计,1999年从事安宁照顾的社会工作者约有13人;至2002年,主职或兼职的安宁疗护社会工作者已超过28人。2009年台湾卫生署“癌症医疗质量提升计划”提出癌症咨询单一化服务,支付1名社工人力费用,至今约有26家医疗院所参与,约有10多名社工背景人员担任此工作。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