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所描写的时代是北宋时代。当时,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正日趋腐朽没落。北宋王朝建立不久,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就日益激化。严重的土地兼并,苛刻的横征暴敛,腐朽的官僚制度,激起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揭竿而起,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领袖,几乎都抱有帝王思想。陈涉辍耕垅上,刘邦取秦皇代之,朱元璋创太祖之业,李自成登基北京。就是在孙中山所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多数人还把反对帝制的主张,看作是“无君无父”的“叛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敢于向帝王专制挑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主张,并且为实现这个理想而长期奋斗,这在封建专制根深蒂固的旧中国,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政治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上、明代后期江南城镇市民经济的成长在明代后期的反封建斗争中,江南城镇的士民曾热烈的参加这一个运动,并在反专制、反勒索、反科举、争田价的斗争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构成早期市民运动的另一种斗争形式。为什么明代后期的下层士民的分裂运动,我们不视为单纯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而认为其在一定程度内含有一种启蒙运动的意义。那末,要估计这一个事实,就必须从当时的社会阶级关系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叶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这次农民革命发动群众之广,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次农民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王朝封建统治者,深刻地批判了孔孟之道,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5.
试论罗大纲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农民战争。这场战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无法比拟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造就这场伟大的运动,除了客观时机已经成熟之外,在主观上,即农民阶级力量本身的准备、组织和积聚方面,至少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是太平天国领袖人物的强有力领导;二是人民群众,首先是贫苦农民比较广泛而深入的发动;三是有一批优秀的将领在斗争中发挥了中坚和纽带的作用。三者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的,缺一不可。罗大纲就是在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领导之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十七省,坚持斗争达十四年之久。农民革命的英雄们,不仅在战场上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而且在革命队伍内部,对阶级异己分子和错误路线的代表人物分裂革命队伍、破坏革命团结的罪恶活动,进行了反复的斗争,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北宋初期在四川地区爆发的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革命战争。它以数逾百万之众,暴风骤雨之势,席卷了西川和东川,时间延续到五年之久(993~997年),曾在成都建立“大蜀”农民革命政权,向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王小波、李顺、张余、吴蕴、计词、吴文尝、马太保、卫进、李俊、徐师中、吴利涉、彭荣等义军领导人和广大战士,坚持了农民革命的路线,英勇战斗,誓死不屈,为农民革命献出了生命,洒尽了鲜血。特别是这次起义响亮提出和实施的“均贫富”的战斗纲领,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农民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学术界就把邓演达视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事实上,邓演达在大革命后期就开始向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在思想上,他的农民观继承和发展了基本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孙中山晚年思想;在核心内容上,他反帝反封,拯救农民大众,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这和当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一致;在行动上,在大革命关键时刻,他和共产党人一起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对于墨子的尚同政治主张,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为专制,一为民主。事实上,讨论墨子之"尚同",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尚同之目的。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尚同"既可以是专制,也可以是民主。通过考察"尚同"之目的、形式与内容各方面,将"尚同"置于"兼爱"的社会理想之下,不仅要求"下同于上",也要求天子上同于天、顺应民意、主动接受贤臣的影响,则"尚同"非专制明矣。此外,"尚同"并不要求上下之义绝对的一致,而只是无限接近。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大后方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虽然实行国共合作,但国民党仍不放弃其专制统治,在文化上实行种种专制政策;颁布一系列反动法规;设置反动文化机构;制订反动的“文艺政策”;压迫和扼杀进步文化团体。为了放手发展抗日文化运动,中共领导进步文化界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进行坚决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表现在:强烈呼吁思想、言论和出版自由;深入批判国民党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文艺政策”;坚决抵制法西斯主义的书报审查制度;努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的斗争,是一场重要的文化思想、文艺理论的斗争,也是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王夫之逝世270周年。王夫之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正是明清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化的时期,而且民族矛盾又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反清的民族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在困苦的环境中一直坚持了战斗,表现了对外来的侵略者毫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在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刺激下,他不满意豪强权贵势力和封建专制主义的腐败的统治,反对封建贵族和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及其对农民的超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共产党执行局委员贝蒂·马修斯在《今日马克思主义》杂志1978年22卷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民主斗争》的文章,揭示了民主斗争对当代的革命进程和争取社会主义成功的意义,并且分析了这一斗争的基本趋势和潜在的可能性。作者写道,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专制趋势正在加强,垄断资产阶级正在向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发动猛烈的进攻,签订集体合同的自由以及罢工和示威的权利都受到限制,对侨工正在施行反动的法律,各种种族主义和新纳粹主义的组织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13.
鄂西北红巾军起义是太平天国时期湖北地区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在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影响下,鄂西北地区农民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一次激烈阶级斗争。这支起义军在襄阳起义后,先后攻克鄂西北、豫西南、鄂西南等地10多座城镇,队伍号称10万,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和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起义军在斗争过程中消灭了大批地主武装,摧毁了大量设于鄂西北等地的清政府统治机构,开仓济贫,把储存在各地的粮食分给贫苦饥民,沉重地打击了鄂西北地区的封建统治,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反清斗争作了有力的声援。  相似文献   

14.
鄂西北红巾军起义是太平天国时期湖北地区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在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影响下,鄂西北地区农民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一次激烈阶级斗争。这支起义军在襄阳起义后,先后攻克鄂西北、豫西南、鄂西南等地10多座城镇,队伍号称10万,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和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起义军在斗争过程中消灭了大批地主武装,摧毁了大量设于鄂西北等地的清政府统治机构,开仓济贫,把储存在各地的粮食分给贫苦饥民,沉重地打击了鄂西北地区的封建统治,对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反清斗争作了有力的声援。  相似文献   

15.
小林多喜二是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他在文化战线上,为着日本人民的解放事业,同法西斯政权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以毕生的劳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小林多喜二的创作,深刻地反映了日本当时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彻底地暴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罪恶,是日本无产阶级同敌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社会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人们在应付、处理问题和进行政治斗争时,时常需要通过嘲戏来达到一些特殊的目的。政治因素是促使当时社会上嘲戏之风昌盛的一项重要原因,而嘲戏之风又波及到一些文章当中,使其呈现出诙谐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在反英的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人民在争取政治上的民主的同时,也在社会经济战线上展开了争取民主改革的艰苦斗争。这个问题分以下三个方面叙述。(一)向大地产制及封建残余开火,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斗争向半封建的大地产制开战,是与美国人民反对效忠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当美国人民军队在战场上英勇地打击英国殖民军的时候,人民群众也不得不和内部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交相为恶,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深了社会的政治危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就是这种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发展的必然产物。太平天国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大江南北农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这些农民斗争又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的反清运动。一八五四年广东天地会起义,是在太平天国直接影  相似文献   

19.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力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继唐、宋之后我国历史上专制主义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正确评价朱元璋的历史功过,为了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和流毒,对朱元璋强化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原因、途径和历史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明初加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原因和条件 中国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经济和农民个体小生产的产物。但是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为什么在明初会变本加厉地强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考察当时的具体社会条件入手。  相似文献   

20.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这场旨在反对封建压迫、农奴制剥削,乃至整个封建农奴制度的起义,历时二载、声势浩大、威震全国。它有力地打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震撼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俄国人民反抗封建农奴制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