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广东出版界最近推出了一套“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它们是: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马寅初《新人口论》,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孙冶  相似文献   

2.
<正>封建监察体制作为封建社会约束官僚阶级行为的重要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进程中逐步发展完善,对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封建监察制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运行机制和有力的腐败防控体系,这套体系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监察制度的完备阶段,因此,笔者拟对明清两代的封建监察制度的特点进行探究,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当前行政监察制度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官僚主义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谓深重且深远。官僚主义的根源何在?如何治理?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里向读者朋友介绍一本研究官僚主义的专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该书初版于1948年,作者是《资本论》在中国的最早译者,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王亚南。这是一部官僚主义研究的力作,也是每一位关注官僚主义现象的领导干部都应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如今通俗读物的市场上,关于皇帝的书出了不算少,最出名的恐怕是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系列了。皇帝不算中国的土产,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几乎都有过。不过,像中国的皇帝这样历史之悠久、制度之完备,恐怕绝无仅有。前几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几乎人人都在谈皇帝,批皇权,然而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的皇  相似文献   

5.
王伟 《经营管理者》2009,(22):351-351
明朝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中,反腐力度和体制建设都算得上首屈一指,但仍无法解决官场积弊,吏治腐败非常严重,最终形成"政以贿成"的局面。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特别是明朝反腐廉政建设中榜样作用缺失,值得今天研究和警惕。  相似文献   

6.
易丽 《决策与信息》2010,(11):44-45
“准五服以治罪”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在礼与法相结合的封建统治秩序下产生和发展的,并对封建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并影响深远。本文阐述了“准五服以治罪”与现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着的本质区别,从而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的“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相似文献   

7.
肃贪倡廉是历代最高统治者重中之重的举措,晚清当然也不例外,纵观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帝,整饬吏治的决心和毅力不可谓不大,先后被处理的各层级官吏不可谓不多,可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反倒让不少奸臣如奕劻、袁世凯、叶志超之流出名挂号,屡屡被“带病提拔”,吏治腐败愈演愈烈,形成“实心任事者,仅止寥寥数人,而唯顾一己之私者,比比皆是”的怪圈,“文官爱钱而惜死,武官惜死而又爱钱”,无怪乎道光帝感言:“废弛易而整理难,此乃一定之理.”尽管这种现象与封建社会进入腐朽阶段有关,但仍值得我们今人警醒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书屋     
《决策》2014,(6):96-96
《中国是部金融史:天下之财》 "深化改革,强国富民",一直是这几年被频繁提及的热门词汇之一,各界人士也纷纷对此建言献策。曾经以一部《世界是部金融史》震撼国内外业界的金融专家陈雨露教授,于3月份推出全新力作《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并行,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相互纠结,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宏观形势格外扑朔迷离的情况下,本书议古论今,通过对中国历史上重要金融事件的解析,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抑制贫富分化等焦点问题,被业内称为"纵览千年金融的沧桑史卷"。  相似文献   

9.
贾建设 《决策探索》2013,(20):62-62
依法治国是规范各级行政机关依宪从政、依法行政的行为准则,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但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例如封建社会所形成的“皇权至上”“刑不上大夫”的封建腐朽思想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并未完全清除,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垂帘听政"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帝体弱多病、昏庸无能,嗣君年幼,突发重要事件时国家缺乏精神领袖,后妃能力过人等。当代社会也存在"垂帘听政"的现象,如控股家族与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挑选听话的人监督或接班、"老板娘现象"、政府部门的"影子腐败"等。"垂帘听政"不仅具备维护局势稳定、辅助继任领导等正面效应,还会导致影子腐败频发、老观念误导新战略、新领导畏缩不前、新旧领导矛盾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朋党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指的是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而形成的集团。《荀子·臣道》曰:"朋党比周,以环至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朋党被视作影响封建统治稳固的重大问题。目前我们党政治生态中的"圈子文化"现象,其外在特征、危害与封建社会党争具有同一性,实质上就是当代社会的结党营私。  相似文献   

12.
刘悦斌 《领导文萃》2013,(20):120-123
晚清吏治腐败,官员身边人也有一份"功劳"晚清吏治腐败,已是一个定论,这并不冤枉清朝统治集团。在晚清官场的腐败中,官员的身边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在官员身边的便利条件,贪污受贿,勒索百姓,有的官员甚至与身边人互相勾结,互相利用,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其实,清朝最高统治者不是不知道官员身边人可能造成的危害。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的任职回避制度,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师生回避等。  相似文献   

13.
张会心 《领导文萃》2013,(11):72-76
腐败泛滥历代封建政府都竭尽全力向腐败行为作了坚决的斗争。贪污受贿的确成了封建社会不可治愈的顽症。那么,为什么腐败势力会如此猖獗,在政府的一再严厉打击下却屡禁不止呢?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客观上讲,任何人,包括任何官员,都有过好日子、改善生活质量、高人一等的心理欲望。日本学者衣川强曾经对中  相似文献   

14.
秦德君 《决策》2014,(10):13-13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谈到中国问题时曾提出过“十大忠告”,其中一条是“中国必须让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他认为:“如果权力由法律来约束,如果任何权力的滥用都可以追溯责任,那么腐败就不会威胁到秩序和稳定。”的确,如果从中国发展的内在结构看,真正影响未来发展和稳定的,是吏治问题而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15.
如此帝国     
雍正的帝国情况不妙。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  相似文献   

16.
皇权与相权的依存与博弈构成封建官僚制度的核心,大体上沿着皇权强、相权弱的方向发展。古代皇权独大背景下的相权运作空间设置,对于当代领导班子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即领导班子要善于团结、领导工作要讲究艺术、班子成员要服从大局。  相似文献   

17.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及其他少数民族.而建立的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清朝政权的特点是实行高度的君主专制制度,它把自秦以来的皇帝专制独裁制度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我国自秦朝开始,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取其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更号为“皇帝”。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从“至圣先师”孔夫子 ,到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 ,从宋代书院的兴盛到“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我国古代的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 ,施行“愚民政策” ,教育成了重要的统治手段。秦始皇“焚书坑儒” ,结果秦历二世而亡。汉朝的董仲舒吸取教训 ,改堵为疏 ,提出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利用儒家学说中“忠君爱国”的思想 ,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甘心为封建统治者卖命的卫道士。独尊儒术的结果是为我国的封建社会打下了二千年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成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首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从19世纪开始,中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败已为朝野有识之士所共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专制政体,孙中山以其巨人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莫不与吏治的清浊息息相关。吏治不明,则政通人和,国家兴旺;吏治昏浊,则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因此,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无不把整饬吏治作为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来抓。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一、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反复灌输民本思想和廉政思想 作为一名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而登上明朝皇位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元朝灭亡的原因,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深切地感受到王治腐败的危害性,因而也就深刻地汲取历史教训,惟恐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他即位后,多次利用各种议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