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贝"成为我国货币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但何时具备货币的职能学术界意见不一。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利用文献和考古材料,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商代贝已具备了真正货币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是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两者都极力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及其政策,倡导市场机制和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导向、中介指标选择及其比例确定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但在预期假设、货币态度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对两个学派货币政策的异同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货币政策的理解,亦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运用寻求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各家观点个尽相同,争论不断.其中“新人口论”者认为人口因素是中世纪英国价格和工资变迁的动因,人口数量的增减导致价格和工资的波动;但是这一观点却遭到了“货币论”者的反对,“货币论”者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和货币的贬值才是引起当时价格和工资变迁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史学界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工资收入是分析乡村雇工群体生活情状及其社会地位的主要前提,雇工货币工资事实上体现着主雇之间的契约关系,计工方式、"支领内容"、"支领方法"等表现出雇佣关系中的近代化趋向。然而货币工资反映的封建色彩仍多,近代化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将工资看作仅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形式,是从资本主义社会里借用的东西,只是赋予了新的特定的内容而已。其实,这是种误解。工资作为以货币支付报酬的形式,是同商品货币关系的出现和发展密切关联着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它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关系,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独有的经济范畴。早在古代罗马,当商品货币关系有了一定的发展时,具有支付职能的货币,就已越出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在奴隶制国家的雇佣军中作为支付工作报酬的形式出现了。马克思在1857  相似文献   

6.
传统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暗含的假设——一国一货币,即一国货币职能的作用范围与其领土辖区重合,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然而,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分享和货币替代使一国一货币的模式成为特例,这样的假设所得出的结论也令人质疑.因此,一种新的货币研究范式成为必要.货币空间理论以货币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一国一货币)为切入点,探讨货币职能范围与其政治辖区非重合的情形.以此明晰资本全球化背景下货币空间范围的改变引起世界经济格局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嬗变.通过梳理国外学者关于货币空间问题的零散论述,系统归纳出货币空间理论框架,从涵义、类型、表现及空间效应几方面对货币空间理论予以阐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7.
<正> 工资的本意就是雇佣.在德文中,雇佣和工资是同一个字“Lohn”,马克思的著作《雇佣劳动和资本》也可以译作《工资劳动和资本》.怎样理解工资?我认为应该从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统计学两个领域,对工资作不同的解释.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来看,工资是一个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商品经济,企业的职工不是按照自己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在作了必要扣除之后)直接领取个人消费品,而是先领取一定量的货币,然后再用它去购买消费品.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就是工资,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工资”.它采取货币工资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人口流动、运输成本和空间工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分析人口流动,主要验证了中国的工资空间分布与人口流动和市场通达性的关系.考虑到中国人口数量多的现实状况,通过把农业部门引入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方程,在放松了前人对农业的假设后,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工资方程.新工资方程中包含了人口变量,把人口流动和地区工资联系起来,经过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验证后,得出中国地区需求与空间集聚的关系基本满足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这对于分析中国目前的空间经济现象,制定相关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有人认为,工资增长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因此要保持物价稳定,就必须抑制工资的增长。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然。工资、物价与人民的生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职工的货币工资增长了,物价没有变动,实际生活水平就会提高;物价上涨了,货币工资没有提高,实际生活水平就要下降;在工资增长的幅度超过物价上涨幅度的情况下,人民生活水平会随着工资和物价同时增长的幅度差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工资增长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实际生活水平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人们十分关心工资与物价。这几年,我国职工的工资水平提高了,市场物价也确实上涨了,而且某些年份上涨的幅度还比较大,倘若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尤其是中、低档工资的职工货币收入的增加,使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对更有价值和更高质量的营养食品——肉类、乳制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把会计假设确立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本文认为,会计假设应由会计环境假设和会计核算假设两个层次组成,其中会计环境假设应由会计主体和货币计量假设、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组成,而会计核算假设又由权责发生制假设和历史成本假设组成,由此,会计假设方能和会计经济环境,会计确认计量一般原则取得有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高校也应建立奖励制度周言恭一工资分配中的奖金,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的工资的补充形式,是用货币形式支付的超额劳动的报酬。奖金可以弥补计时工资甚至计件工资在分配方面的不足。因为等级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等计时工资,难以反映同类同级的工作人员由于思想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经理人激励机制 ,债务约束软化以及企业家“官本位”等现实情况的存在 ,西方学者在研究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时所依据的“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 ,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时并不适用。通过对1 993年到 2 0 0 0年期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考察 ,可以发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与证监会发布的有关增发配股和摘牌等政策密切相关。因此 ,提出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两大经济动机 :“壳资源”假设和“配股生命线”假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特点分析,提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依据国家工资政策,应用现代薪酬理论,充分体现高校职工人力资本和劳动价值,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岗位绩效工资实施策略。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5.
1 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一 )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 ,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会计假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 ,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 ,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这个特定组织是有形实体概念。而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 ,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  相似文献   

16.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构建和谐工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的确定不能违背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学说,劳动者的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劳动者的工资还将受地区、行业、职业、个人能力及相关素质的影响而显得不平衡.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是当今保障劳动者工资收入权益,构建和谐工资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工资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定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和实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和工资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只要劳动者为国家和集体从事体力、脑力或社会公益劳动,他就可以得到国家和集体付给的相应报酬。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职工做为  相似文献   

18.
论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会计实践的前提条件,必须是针对会计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而不是已知的或可望确知的事物;必须是对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定。现阶段主要有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和价值不变假设。  相似文献   

19.
西方宏观经济学对非自愿失业的产生和解释,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发展需解决的问题。探寻西方宏观经济学演进的路径,可知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商品市场的价格是否处于弹性和刚性,是各理论建立的基本条件。新宏观经济学分别以工资、价格弹性和工资、价格刚性的假设组合,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对这些基本假设的解释,使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是否承认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二分法",而今已成为划分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标准之一.古典学派认为,货币经济对实物经济没有任何影响,二分法总是成立的.维克塞尔借助于价格变动说明二分法只有在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成立,而通常情形下是不成立的.凯恩斯直接利用产量与就业的决定及其变化彻底破除了二分法.弗里德曼则依据永久性收入假说在长期分析中复活了二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