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31年“9.18事变”、1932年“1.28事变”相继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妥协投降,对内继续镇压人民,大肆逮捕、杀戳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当时在上海通过特务和英法租界捕房逮捕的著名中外革命者有:国际革命组织之一、泛太平洋产业同盟秘书牛兰和夫人范露伊丝,中国共产党干部罗登贤、余  相似文献   

2.
1985年9月21日,民国史资料协作会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民国史硕士研究生陈红民的毕业论文:《论9.18事变后的胡汉民》。会上发言热烈。主要意见有两种,一种认为胡汉民是旧三民主主义者,以后也没有变化,“9.18”以后,他的政治主张仍作是旧三民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胡汉民“9.18”以后的三项政治主张与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不一样,不能把它看成是旧三民主义。当天下午,李新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这个发言后来以《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达县地区社科联联合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理论座谈会。来自地区社科研究机构、教育新闻部门的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同志联系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体会,座谈了“九·一八”事变的深刻历史教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奋发自强,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4.
“两广事变”(又称西南事变、六一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次事变,以1936年6月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向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蒋介石请缨抗日开始,中经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前后历时3个多月,最终以和平解决为结局,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十多年过去了,在对“两广事变”研究不多的今日,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的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党对“两广事变”的分析和认识“两广事变”的发生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有机交织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许多政治派系纷纷对事变的善后及中国的未来走势发表见解,如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主张”、中共的“和平解决方案”、南京亲英美派的“和平解决措施”、南京亲日派的“武力讨伐”、李宗仁的“五点主张”、阎锡山的“把蒋介石送至太原”等等,同时,美英日等国也在伺机而动,以图左右中国时局的发展.从整个事变过程看,以中共的和平解决方案和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和平解决措施对事变的结局构成直接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分析国共两党的两种内涵有别的和平主张着手,探析它们对事变的善后解决所起的作用,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是以中共和平方案为主体内容,在国民党亲英美派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辅助下而实现的,两种和平主张的合力作用,是事变得以结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临潼兵谏”抉择之探析季云飞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自12日“扣蒋”至25日“放蒋”,历时14天。整个西安事变,张学良前后经历了“临潼兵谏”、“和平解决事变”、“送蒋返都”三次重大抉择。对...  相似文献   

7.
热河事变属于“九一八”事变的组成部分,这次事变之后,日军不仅完成了对东北的殖民占领,而且侵华力量从东北转移到华北。该事变在日军侵华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王静“两广事变”又名“六一运动”,是由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领袖陈济棠和李宗仁领衔,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而于1936年6月1日发动的一次反蒋事变。事变历时三个半月,终以蒋介石与广西地方实力派签订条约而和平解决。自国民党开展“...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起始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学界目前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认为,抗日战争还是应该从“9.18事件”的爆发算起。因为从“9.18事件”到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日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战事都是具有相对连续性的一个事件,即中国人民民族解放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件”不过是整个抗日战争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如果将“卢沟桥事件”视为抗日战争的起点,那么,不仅缩小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而且还会给日本右翼势力留下诡辩的口实;不仅小视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历史功绩,而且还会割断作为一个整体的抗日战争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给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将抗日战争从“甲午战争”算起,也有一点牵强附会,因为在“甲午战争”和“9.18事件”之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所进行的各个战事和后来的抗日战争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动,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主张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桂系首领李宗仁在逼将抗日中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但过去史学界对此论述较少,而一提到李宗仁等发动的两广事变,就说他们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或说是“假抗日,真反蒋”;或说“两广事变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否认或贬低了李宗仁在“七七”事变前为发动抗战所起的历史作用。值此纪念抗战爆发五十周年之际,就李宗仁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及联共抗日诸方面对发动抗战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以简述,以纪念对民族解放战争有过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1.
Applying discrete-time hazard models to person-year data constructed from 1% microdata sample of 2010 Korean Census, we explore how men's education affects their transition to first marriage, and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marriage has changed across three 10-year birth cohorts of Korean men born from 1946 to 1975. Drawing on Oppenheimer's theory of marriage and review of changing education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of Korean men, we develop a hypothesis on growing educational differentials in marriage. We find that the high educated delay marriage until later ages but catch up to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eventually more likely to marry than the low educated. There is a continued trend across cohorts toward the delay and avoidance of marriage at all educational levels. However, the trend of retreat from marriage has been more substantial for men with high school or less education compared to men with a university degree, leading to growing educational gaps over time in marriage. Among the three cohorts, the youngest cohort, among which low educated men's economic prospects have particularly deteriorated due to rapid educational expansion and economic crisis, shows most pronounced decline in marriage.  相似文献   

12.
互派留学是古代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韩教育史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韩国在古代曾多次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这些留学生在汉文化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中介作用。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韩国入华留学生进行考察,可以勾勒出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古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韩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韩国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所表示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许多共同点,现以汉韩基本颜色词"青、红、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词为主,考察其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虽然神秀和知讷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但他们都是处在各自国家禅宗思想本土化的关键时期,禅教并重是他们佛教思想的共同基础,通过对神秀和知讷禅佛教的主要思想进行介绍比较,可以反应出中国佛教和朝鲜佛教思想的历史交融.  相似文献   

15.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教师教育国际化在延边大学及其整个朝鲜族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采取积极参与在亚洲教育共同体框架下的教育交流;积极参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和实施的"大学结对计划";积极参与"三网合一"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积极争取承担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任务;注意教师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 ,朝鲜 /韩国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设立了韩国语学校或韩国语专业 ,韩国语研究也比较活跃 ;世界各国学者力求阐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 ,即朝鲜语与阿尔泰诸语的比较研究 ;朝鲜和韩国学者也对朝鲜语与阿尔泰语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观点有分歧 ;然而 ,朝鲜 /韩国语中确实存在与阿尔泰诸语言共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怕漏型”民间故事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流传非常广泛,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怕漏型”故事在朝鲜流传和演变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朝鲜诗人李尚迪与道光时期诗人仪克中相识于1831年,两人有相同的学门背景和志趣爱好,通过诗歌与书画交流,两人建立了深厚友情,为中朝两国的文人交流叙写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20.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同历史上发生在朝鲜半岛或者与朝鲜半岛密切相关的其他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这是由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冷战时期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有着很浓厚的意识形态斗争色彩,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历史上围绕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