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余华《兄弟》中林红人生轨迹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90-391
以何新、黑格尔泛演化逻辑的独特视野分析余华长篇小说《兄弟》中女主角林红的人生轨迹,帮助理解《兄弟》中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深刻主题,令人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2.
纵览本尼迪克特的一生,她对人生与事业勤奋执著,无怨无悔;对知识与学习继承吸收,实践调查;对学术与思想不断发展,尝试创新;对世界与民族挥洒人文,呼吁关爱。她的学术思想虽存有一定的争议,但丝毫无损于她成为一个备受敬仰的大家。 相似文献
4.
吴忠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2):64-68
海明威一生遭遇了战争、自然、生活的险境磨练,使他成为具有正义感的、永远打不败的斗士和作家.在人生的探索中,他虽然也有迷惘、绝望的思想情绪,但他有自我超越的硬汉子精神,于是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和象征. 相似文献
5.
6.
试论张闻天的人生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中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7-10
张闻天从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成长为中共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中的中央领导核心中的重要人物,这是历史的选择.他一生曲折坎坷,但他始终同党共命运,即使在庐山会议上遭到打击,在"文革”中受到迫害,仍然坚定信念,身处逆境仍然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进行了卓越的理论创造.他的这种人生境界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完美人格写照,是他一生坚持党性修养的最高体现.学习张闻天的崇高思想风范,对于我们加强党性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最早接触竹林七贤来自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当时不到20岁的我,确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有《抱憾山西》讲晋商的辉煌,因此后来慕名去了平遥:有《一个王朝的背影》,为清朝某些为我们所不齿的人们正了名:而其中最触动我心的便是初识了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8.
10.
我一直很喜欢曹颖。不论是她主持节目时的大气洒脱。还是演戏时的机灵聪慧,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主持人到电视剧《罗贯中》、《北京夏天》、《刑警日记》、《古吴春秋》、《追逐墨尔本》、《双凤奇案》、《中华儿女》《海口日记》《文成公主》《大雪无痕》等多部大戏的女主角。 相似文献
11.
12.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首诗《相遇》,很有趣,全文如下:"在楼梯/我低你一级/你高一级/瞬间/有多少话语/都未说出/我仰头看你/在沉默中/擦身而过/听得见对方的呼吸/突然/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回头一看/我高你一级/你低我一级。"这是一首哲理诗,让我感慨的是诗中描述的两个瞬间感觉,一是抬头时"我低你一级/你高我一级",二是回头时"我高你一级/你低我一级"。楼梯,每栋楼房里都有,我们很多人每天都要涉足。但对于这种熟悉的场景,诗作者却从中发现了哲理,在这里,楼梯无疑有了更多的寄寓——是人生处在不同境遇和位置的象征。同一个人,因为位置不同,立足点不同,对人对已都有了不同的看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生感受。 相似文献
13.
何大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92-94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两个主要女性黛西与乔丹只关注“人生姿态”。她们感情冷漠,只关心自己的魅力,然而忽略了人生的品质。对黛西与乔丹“人生姿态”的分析中可以探究菲茨·杰拉德对美国女性的矛盾态度:他对女人既有极其浪漫的“崇拜”,同时又怀有极深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4.
15.
康清莲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81-81
电视剧《汉武大帝》播出以后,许多观众对里面有一个官衔的称谓听起来觉得特别别扭,那就是“御史大(dài)夫”“晁错大(dài)夫”之“大(dài)夫”,他们觉得很不习惯,不是只有“医生”才称为“大(dài)夫”吗?怎么官名也有称为“大(dài)夫”的? 相似文献
16.
雷前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9-90
细读路遥小说《人生》,从主人公高加林的悲剧中,深思其“无为”的行为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农村时代政治话语下的隐在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源于作家的“选择”,路遥纠结于政治和道德话语的挣扎,呈现出道德性倾向。 相似文献
18.
韩小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1):53-57
《戏作三昧》和《地狱变》主人公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也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过程。《戏作三昧》提出了"为了艺术的人生"的思想,并通过《地狱变》中良秀这一画师,描绘了一个具有"为了艺术的人生"思想的艺术家形象。"为了艺术的人生"不是简单的艺术和人生二律背反或二者择一的选择,艺术是艺术家的人生之目的,艺术家的人生应该奉献于艺术,当处于艺术和人生的二律背反困境时,艺术家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了艺术牺牲人生。 相似文献
19.
莫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9-72
人的一生注定面临诸多的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会对未来生活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高加林,一个七、八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农村知识青年,对爱情进行了两次选择,他选择两段感情的背景、过程和心理感受是迥然不同的,而这样的差异也决定了他在爱情选择时的迷茫、犹豫和痛苦。本文仅就其两次爱情选择的原因、最终情感归属及人物形象现实意义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反思面对人格人性的先天不足和各种欲望诱惑时应如何弥补、坚守。 相似文献
20.
吕若涵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6-63
王道主编的《人生》杂志,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钱穆、唐君毅为中心的新亚学人群文化、教育的思想园地,南下香港的学者们以儒学为中心,阐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分歧中坚持人文主义立场。《人生》因办刊时间持久、与海外新儒家人物关系密切而具有难得的文献史料价值,但目前学界关注不够。钱穆与王道、钱穆与《人生》杂志的关系,在"香江之聚""纪念刊"和"人生通信"等事件、栏目和书信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