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叫做悖论?我在《悖论研究八十年》(见本刊1980年第7期)一文中,曾介绍过一些著名的例子。例如“说谎者悖论”:“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如果这是真话,那它便是谎话;如果确是谎话呢,那这句话又说了真话。这叫做“语义悖论”。另一个重要悖论,叫做“罗素悖论”,这是罗素的一个重要发现。“集合”是一个数学概念。“桌子”的概念包含世界上所有的桌子,但“桌子”这个概念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张具体的、真的桌子,所以“桌子”这个集合中不能包含“桌子”这个集合。再假定把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在内的集合”合在一起,于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重要思想家,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一个代表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拟对其伦理思想作一概略的分析。一、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群”荀子对人的本质特性作了深入考察,提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群”。他说: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下引只注篇名)荀子把“能群”作为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认为这是人战胜动物的根本原因。这一思想相当深刻,  相似文献   

3.
手势与艺术     
按照成熟的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总是同使用者活生生的身体的存在相关联的。它不能以抽象的演算方式使人理解。毋宁说,语言常常不是别的,而是“一种原始行为的延伸”。这一观点在维特根斯坦晚期的一段话中表述得很清楚:“我想在此把人当成一种动物;当成一种只赋予了直觉而不是推  相似文献   

4.
人与制度悖论:基于反腐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映奇 《探求》2009,(1):20-23,61
制度作为人类行为规范,它的强制性作用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制力,还在于这种强制力是否为社会的行为主体所普遍接受,而深入到人们的情感、意识和思维之中。反腐败要依靠制度,但制度是人制定,靠人来执行的。基于中国共产党反腐的分析视角,本文力图在人与制度的悖论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使腐败治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把文化称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这确实是理解文化及其本质的出发点。至少,普遍的看法就是如此。但是,文化是复杂的、多层面的现象。因此,围绕“文化”概念进行经久不息的争论就不是偶然的了。关于文化的定义有许许多多,它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其中主要的本质就是知识的积累及其实际应用的统一。因此,为避免文化定义中的含糊不清,就必须区分,一方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本身以及这一创造过程的客观成果;另一方面是对这些价值的掌握以及在生活、实践中善于运用它们。  相似文献   

6.
缘份     
保加利亚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爱情问题专家瓦西列夫认为,爱情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性和自发性。虚幻朦胧仿佛是爱情王国的专有气氛。缘份作为爱情的前奏,参与构建了爱情的这种神秘氛围。缘份是一种无法解释的解释。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而不是那个时候,为什么在这个场合而不是那个场合碰到并喜欢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我们无法给以确切的解释。我们常常把这种不期而遇所带来的欣喜和心灵的震颤慷慨地归之于冥冥之中的缘份。我们可以把缘份作为相遇的缘由,但我们不能解释缘份的缘由。缘份的概念只能笼统地定义为:由于人们对聚合的不可预知而归…  相似文献   

7.
悖论与语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悖论 1.0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指由肯定它真,就可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又可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这类命题可以表述为:一个命题A,A蕴涵非A,同时非A蕴涵A,A与非A等值。 1.1悖论的原型语句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大意是:一个克利特岛人说,克利特人说的都是假话。麦加拉学派的欧布里得认为这还不算严格意义的悖论,因为虽可从其真推出假,但从其假不能推出全部真,因此他把这句话改成“我说的这句话是假话”这种形式,并将它作为一个难题向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提出挑战,这就是所谓的“说谎者悖论”。“说慌者悖论”…  相似文献   

8.
劳动工具的发展规律是生产力经济学界和技术史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人与劳动工具的相互关系上提出划分劳动工具发展阶段的新标准,据此对劳动工具发展史作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分期,并概述了劳动工具六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通过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本文最后揭示了劳动工具发展的三条规律:(一)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是人体劳动器官的功能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转移给劳动工具的历史;(二)在劳动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其种类经历着由少到多的过程,其结构经历着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三)劳动工具的发展还呈现出两种趋向,其一是劳动工具的功能不断地超过人体局部劳动器官的劳动能力,其二是劳动工具的结构不断地趋近于整个人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六方会谈:决策树模型视角下的“猎鹿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芹 《太平洋学报》2011,19(4):54-63
朝核问题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最令人关切的核心问题之一。朝核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解读和执行朝鲜半岛无核化,在于美国的军事存在及敌视政策与朝鲜安全诉求的负相关性,在于现存国际法致使捍卫国家安全的正当性和维护国际安全的法理性二者相悖,而消弭这一悖论的纳什均衡点难以寻求。作者以决策树模型和猎鹿博弈理论,论证了解决朝核问题的机制——六方会谈的实质是购买朝鲜弃核。本文认为,该机制本身孕育了致使其难以成功的困境,并进而得出朝鲜难以在现存国际体系下和平弃核,以朝鲜半岛中立化机制内化掉朝核问题未尝不是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10.
池大红  张岩 《求是学刊》2014,(1):134-140
探究人的悖论性存在状态、展示人性的多种可能性是米兰·昆德拉挑战自我的确定性本质、解构绝对主义的一个尝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正是这一尝试的力作。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体现了自我悖论性存在的两种方式,即横向坐标轴上不同自我同时存在的矛盾性和悖论性,以及纵向坐标轴上自我探寻中行为结果对行为意愿的否定性与嘲弄性。昆德拉认为,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悖论性状态是现实世界荒诞感和人的精神世界复杂性的体现,相对性与模糊性则是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人对于自我的认识永远处于"无知"和谬误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武小西 《浙江学刊》2022,(4):141-148
科斯戈尔德指出动物是目的论统一体,所以动物是自在目的,是目的王国的成员。动物不具有理性,作为目的王国的“消极公民”享受普遍法的保护。但是,根据康德原著中的定义,消极公民是指具有理性潜能,只是暂时无法运用理性能力的人。因此,动物不能被看作消极公民。但科斯戈尔德关于“动物是自在目的”的论证仍是成立的,可在此基础上探索康德式动物伦理学的另一种可能。研究脆弱性的文献区分了两种脆弱性:广义脆弱性指人会受伤害的一般境况,狭义脆弱性指弱势群体。弗摩撒讨论了这两种脆弱性在康德伦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动物在人类主宰的世界中也具有这两种脆弱性,把弗摩萨的分析拓展到动物,可以推出人对动物负有义务,动物是道德义务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在自然界,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获取食物等物质的时候,禽兽可以不择手段,人却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这就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不过在物欲横流的商品时代,不知什么时候,道德的底线被践踏了,甚至在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亲面前,一些人戴上了面具,甘于混同于动物,做出了连禽兽都不会做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注重了对人的研究,纵观世界历史,人们就会发现,在突破专制主义的缺口处,第一个提出研究的问题便是人,而人的本质又是核心。本文拟就人的本质问题作一探讨。一、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人的本质人与动物的区别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方面:人在社会中生活具有社会性而动物则没有;人有意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而动物则不能;等等。凡此种种都可以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但什么是本质的区别呢?马克思认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  相似文献   

14.
刘德岗 《社科纵横》2013,(11):124-126
北岛是当代颇负盛名的朦胧派代表诗人,无论是扎根本土还是移居海外,数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他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技法,如直觉思维、虚实互化以及用蒙太奇手段组合意象等,使其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给受众带来了难以言尽的审美快感。尽管学者已经梳理出了北岛诗歌的众多审美特征,但其诗歌文本中还存在着一种创造诗美的技法却被论者所忽略,那就是悖论修辞。这一使北岛诗歌获得语义多解、情感多向和令读者新异的悖论修辞我们不能等闲视之,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探寻北岛创造诗美的又一重要路径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尹晓 《学术交流》2013,(4):67-70
司法克制主义是一种基本的司法形态,当下关于司法能动主义存在着认识误区,从而导致对司法高期望值与权威性不足、公信力差之间的悖论。解决高速增长的常规性纠纷与非常规性纠纷的重点在于提供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机制,而不是过分苛责司法。司法应该保持其克制形态。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未来     
哲学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首先,在与科学的关系方面,哲学应该在坚持自身的科学性的同时在方法上和科学相区别;其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需要和解而不是对立;最后,哲学不能以立法者的身份出现,它的科学性在于寻找答案的过程而不在于答案本身。  相似文献   

17.
人之为人的本性 ,属于自我生成的“自为本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人是靠自己的活动去创造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的 ,这是人与动物始源性的根本分野。人作为人的本性就是在这种生存活动中并通过这种活动自我生成的赋有历史性的本性。马克思还明确地说过 ,“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 ,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 ,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这就是人的自为本性。从这样的意义说 ,“自为本性”也就意味着 ,人是一种面向未来、永远在为自己开辟未来 ,从不满足既得本性的存在。“未来”对人以外的物…  相似文献   

18.
(一)"实践派"认为,"实践"是哲学的基本范畴,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应该从这一范畴引伸出来.当然,这也是一种可以采纳的观点,问题在于,以什么方式从"实践"中引伸出其他概念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J. 霍夫曼在书中没有给"实践"的定义作什么总结.当然这也并不是为分析"实践派理论"的结论而必须提出的问题,但是这个定义对我们将是有益的.让我们以南斯拉夫哲学家M. 马尔科维奇——一位温和的"实践派"追随者和理论家的一本著作为例.马尔科维奇在书中把"实践"定义为"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接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文化是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资源,但这一建构过程也面临一个悖论:一方面,传统并不能弥合其内部认同上的歧异,反而可能造成认同的内部分裂;另一方面,传统符号又可以借助国家力量进行认同的强制性重整,而这又可能造成少数族群的传统丧失.本文认为,发展超越传统的公民认同是消除悖论、建构现代国家认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分析了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迪基的艺术习俗论,指出了这一美学思想内部的悖论,但是在艺术不可定义与艺术无限开放所带来的艺术死亡的语境中,迪基对艺术定义所作的努力,其实是“拯救”艺术的一种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