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怀着钦佩、敬慕之情,走访了《欢乐颂》的译配者,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现已82岁高龄的邓映易女士。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传唱着贝多芬于18世纪创作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这就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名诗《欢乐颂》为歌词谱写的大合唱《欢乐颂》。邓映易教授被其自由、平等、和平的崇高境界所震撼。她想到,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却很少有人能听得懂这首属于全人类财富的歌。于是,她怀着对贝多芬无限崇敬的心情和对全人类的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2.
我在楼下散步时,碰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他在街上摆了九个碗,用一双饭馆里随处可见的一次性筷子,敲击出"叮叮当当"的简单音乐。走近后,我发现他演奏的竟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在他面前,有一张纸,写着他发明了这套把戏。他原是某艺术院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性特点 ,讨论贝多芬生命中一个危机时期 ,探讨贝多芬是如何将这一危机转化为音乐创作 ,写出他不朽的《英雄交响曲》的 ,并对这一交响曲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赏析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0,(7):44-46
人们都知道这则故事:迈人老年的贝多芬,疾病缠身,双耳失聪,却成功指挥了第九交响曲的首次公演。在乐队合唱停止表演后,观众已经开始热烈鼓掌,贝多芬依然沉浸在忘我的指挥中,直到一位歌手把他转向观众,他才看到全场观众已报以雷鸣般的吹呼。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是广泛的理论研究,而关于方法论的研究,则几乎成了当代语言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记得在我阅读赵鑫珊同志写的《贝多芬与黑格尔比较研究》(《文艺研究》,1984年第5期)一文的时候,曾使我浮想联翩,陷入沉思。文中写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贝多芬的音乐决不是德国莱茵河畔一株孤零零的‘老橡树’。仅仅就贝多芬的音乐去论述贝多芬,毕竟是一条封闭式的思路……孤立地、单独地去评价贝多芬的创作,仅仅只能瞥见到某些有限的意义和层次,而如果把它同那个时代的哲学和文学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中有两首关于月光的钢琴作品,其中一首是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月光》,另一首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二者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影响,而德彪西的创作对整个20世纪的音乐创作起到了最为直接的启迪和引领作用,也由此成就了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奠基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合唱艺术为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师《合唱与指挥》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合唱与指挥》是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师《合唱与指挥》的发展现状表明该方面的教学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因此,这里就课程认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五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剧市场向来众说纷纭,无论是什么样的电视剧,一播出,便都要以收视率论英雄,总要排出一个一二三来,既有大数据的排名,也有观众的说法,无论是人气,还是财气,都会展开来讨论和纷争,这不最近是电视剧市场最火热,有《思美人》展示屈原的一面,还有《白鹿原》反映历史的一面,更有《欢乐颂2》反映现实的一面,但如今谁是赢家?谁主沉浮?到底用什么来说明?据报道,5月10日《白鹿原》复播,躲开了《人民的名义》,又遇劲敌《欢乐颂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C大调回旋曲》无论从体裁结构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思想。本文拟从该部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呈现、典型的回旋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把德奥民族传统音乐与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很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该曲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思想家。他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一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亚尔培·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甫》、《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于絮尔·弥罗埃》;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名著《艺术哲学》等。著…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