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见有篇文章说白居易“老而无子”,笔者不敢苟同。其实,白居易确是老来得子,这在他的诗作中就有明载:“五十八翁方有后”(《自嘲》)。儿子阿崔的降生,给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是可想而  相似文献   

2.
杨敏 《百姓生活》2012,(8):55-55
军歌的原型是《八路军进行曲》 201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创作者公木的百年诞辰纪念。公木本名张松如,曾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是著名诗人、学者。公木曾参与修订《东方红》歌词,创作电影《桥》、《白毛女》、《英雄儿女》的主题歌歌词。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7)
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家事如天》里,老演员柏青扮演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好母亲。很多观众感叹:这位"老妈妈"绝对是个"老人精"——她聪明也很大气,在农村的时候就是人人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上河村这个独有一户的小山庄上,有一位默默地与命运抗争了几十年的老人;一位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老军人。在他的目光中,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1923年9月,赵贯珠老人出生在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上河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943年,20岁的赵贯珠想参加八路军。可如何与八路军联系呢?就在此时,他姑夫秦万华找上门来。当时抗日主要是靠打游击战,战斗中最头痛的事,就是连找几支步枪都十分困难。这次八路军壶关独立营特地派秦万华到敌区附近一带找一个精明能干、又熟悉本地地形的年轻人,深入敌区内部搞点军火武器,  相似文献   

5.
李家骥同志是盂县孙家庄乡大吉村人,现离休在哈尔滨市。他13岁参加八路军,17岁当毛泽东贴身卫士,有幸与毛泽东形影相随13年。亲身经历了毛泽东身边发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这里讲述的是李家骥成为毛泽东身边卫士回乡探亲搞调查的故事和《山西盂县情况调查》珍贵史料写成的经过。 (一) 1932年农历11月,李家骥出生在山西盂县孙家庄乡大吉村的一个农户里。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当通讯员、特务员、勤务员。1948年7月,他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机要通信班当机要通信员。  相似文献   

6.
崔毅  王伟 《社区》2002,(22):48-48
和老邻居们一起居住了14年,这一下子就要分开,生活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张寿录老人还真受不了。他舍不得离开龙潭区山前街道新山社区这些好心人,如果没有他们的照料,也许他早就不在人世了。年近古稀的张寿录老人无儿无女,无依无靠。他永远忘不了,10多年前,是新山社区开肉串店的居民  相似文献   

7.
政府要自己管好自己访唐丰义教授《改革内参》记者凤雏崔红唐丰义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日前,记者就如何强化政府自身的管理与监督一题走访了他。这位一想起中国改革的困顿就睡不着觉的花甲老人,果然语出惊人,“政府首先要自己管好自己。政府管好了自己,才能...  相似文献   

8.
和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毛泽东十分重视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主编、参与编辑和具体指导编辑的报刊不下十几种:他亲自为《湘江评论》、《政治周报》、《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共产党人》、《中国工人》、《八路军军政杂志》、延安《解放日报》等报刊写了发刊词,具体阐述这些报刊的宣传任务和  相似文献   

9.
李冲 《金陵瞭望》2008,(11):70-70
在桃花飘香的季节,当我面对这位老人时,完全被老人一生与紫砂泥打交道。一生为紫砂泥辛辛苦苦,一生从不追名逐利的执着精神所感动。这位老人就是紫砂老艺人马金旺。  相似文献   

10.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到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时明确指出:“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是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概括而确定的表述。笔者认为,毛泽东对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方针的表述,是有一个前后不尽相同的变化过程的;八路军的这一作战方针,是经历了一个从开始提出到最后确定、最终形成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很早就与陈利明先生认识,后因负责湘东本土历史文化研究的某种组织、筹划和株洲地方高校学报有关地域性栏目的建设工作,一次次获陈先生赠书,有幸又与之交了朋友,并粗略拜读了他的《陈明仁将军传》、《程潜传》、《谭震林传奇》、《王首道传》和《胡耀邦传》等多部领袖人物的文学性传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由中国文史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团结出版社以及香港的出版机构出版或再版),深为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不畏风险、秉笔直书的勇气与生命不息、笔耕不止的勤奋所感动,一直就在想就他的某一本传记写点读后感、书评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23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一切又与往常不再一样。后海边,狭长的小金丝胡同深处,那扇褐色老木门,门扉紧闭。街坊们也许未曾留意,那位坐在轮椅上、偶尔出来遛弯儿的老人,刚刚作别红尘。游客们也许还不知道,在这道灰墙之内,一位一度铸就中国翻译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丰碑的学者,去了另一个世界。他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的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蓝本;他与夫人合译的三卷本《红楼梦》,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他还翻译了《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作品。他就是杨宪益,中国著名翻译家、诗人、文化史学者。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乡裕丰村九社赵玉兴老人,靠捕鼠加工一年获利10万元,为开发利用鼠资源找到了新路。赵玉兴老人喜欢读书看报,订有《农民日报》、《专业户》、《农村新技术》等报刊。2002年他在报刊上看到一农民捕鼠发财的消息,就写信向这位农民请教。学会了人工捕鼠绝技,并钻研自制出神奇捕  相似文献   

14.
他是位1937年入伍、1938年入党的副军职离休干部,一辆自行车竟骑了半个世纪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个建军节前夕,笔者到太原军分区干休所调查,该所领导介绍说,所里有位副军职离休干部,有卧车不坐,至今仍骑着他已骑了50年的一辆旧自行车,被人们传为佳话。 在他十分俭朴的寓所,笔者见到了这位老党员、老八路军战士。他个头不高,面容祥和,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身的确良旧军装,朴实得像个民工。我俩从未谋面,可一见面,他拉着我的手,竟能叫上我的名字来。令我十分惊讶! 这位老共产党员名叫李敏,今年81高龄。他是山西定襄人,出身革命家庭。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是抗日烈士,1937年夏天,17岁的他到太原市考高中,恰逢“七·七”卢沟桥事变。他便毅然弃学从戎,当了一名八路军战士。他参加过抗  相似文献   

15.
老诗人毕奂午先生的两本旧作《掘金记》和《雨夕》,在绝版四十余年之后,终于重印了。五十岁以下的读者恐怕很少人了解这位诗人及他的诗作了。然而,老一辈的读者将会告诉你:毕奂午的《掘金记》与何其芳的《画梦录》,当年都收在巴金所主编的“文学丛刊”里,都是蜚声文坛的佳作;《雨夕》也由巴金编辑,收在他主编的“文季丛书”中,当年也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后来,日寇的铁蹄,多年兵燹,再加上十年浩劫,不独《掘金记》和《雨夕》早经绝版,就连这位老诗人也历尽坎坷,默默无闻了。当他告别了十年作伴的放牛鞭之后,老诗人艾青序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27—1937),及其他几种诗文和小说选集中,又纷纷选收了  相似文献   

16.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17.
《套不住的手》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韵味的作品。作者通过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一双手的描写,勾勒了一个动人的形象,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读了之后,令人受到巨大的鼓舞。作品主人公陈秉正的性格特征在哪里?就在不服老。他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但身体却很硬朗,一点也不显老,干起活来,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但更重要的还在他思想不老。按惯例,这样岁数的老人,早就该进敬老院了,可他在一九五六年农业合作化时,却当上了教练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11,(26):15-15
谈到齐白石.对这位“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不少中青年也许感到不熟悉,这里只从外国画家对他的评价说起,谈谈白石老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与鲁迅虽然终生未曾谋面,但是他们彼此信任,互相尊重。鲁迅对毛泽东衷心拥护和爱我,毛泽东把鲁迅当作自己的同志和战友,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酷爱鲁迅著作,经常阅读.在战争年代,行军打战,长征路上,也把《鲁迅全料带上。解放后,在书房卧床上放着《鲁迅全集》,出外观察,也常常带着。毛泽东很熟悉鲁迅著作,很了解鲁迅的为人。早在1937年他就充分地肯定和赞扬了鲁迅。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的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  相似文献   

20.
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的时候,研究马烽同志的创作成就与特色,对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推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农村社会变革的实录马烽同志从一个未毕业的高小学生,到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成为一位革命的作家,他所走过的路,充分体现出党的培养与时代的熏陶。这个平凡而光荣的经历,决定着他的创作与革命的政治有着紧密的甚至是血缘的关系。他曾说,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写的各种形式的作品,都是“为了配合一定的政治任务”。我们完全可以说,马烽同志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革命的文艺要为革命的政治,为抗战服务要起“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