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代诗的创作纷繁复杂,在继承唐诗的传统中,艺术上呈现出浅俗、绮艳与清寂三大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宋初的诗风。五代诗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与诗人创作心态,其创作的得失非常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2.
宋初惩五代礼崩乐坏之弊,大力加强礼制建设,内容涉及对忠节观的崇尚、夷夏观的重塑和仁义道德的推崇等方面.其中,忠节礼义是北宋礼制建设的核心.作为宋代士大夫代表的欧阳修,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以"春秋精神"褒贬五代历史,著成<新五代史>,并主张以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来整治天下.在北宋社会里,逐渐形成了尚忠节、崇礼义之风.  相似文献   

3.
与殷人的迷信相比,周人在认识"天"、追求"天命"的方式上更为理性,通过关注人事来把握天命.周初统治者认为"天命有德",在人事上提倡修"德".春秋时期的社会剧变,使人们对于"德"与"天命"的关系提出质疑,于是提出了"道".但是,现实中政治斗争的胜利不完全取决于"有道"或"无道",而是由实力决定的,这愈发促使人们从追求天命...  相似文献   

4.
敦煌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归义军政权的节镇阶官制度既与中原王朝的体制具有趋同性,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变通,但在发展趋势上却与中原王朝相一致,由此可从一个侧面认识唐末五代宋初政治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敦煌归义军政权是晚唐五代宋初的一个特殊藩镇。归义军政权的节镇阶官制度既与中原王朝的体制具有趋同性,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变通,但在发展趋势上却与中原王朝相一致,由此可从一个侧面认识唐末五代宋初政治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在社会风气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唐时盛行的尚武之风至宋时已渐为崇文之风所取代,崇文精神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而孕育这种风气转变的原因,除传统观点认为的宋初统治者为防范"陈桥兵变"再演和铲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隐患而采取崇文抑武国策的影响外,还应有科举仕进之风的盛行对武功进取风气的弱化;宋朝守内虚外政策实施的客观影响;程朱理学兴起的消极作用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宋初社会还没有稳定的时期,在宗教和文学上,受到晚唐五代的影响.禅宗继承晚唐五代禅宗的馀绪,加上帝王对禅宗采取了复兴和支持的政策,带来禅宗的发展.禅宗思想与文学融合起来,对宋初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禅宗的引向内心的追求,改变了封建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禅宗思想使宋初文人们产生了恬淡宁静的心境追求和感伤低沉的情绪两个方面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北宋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由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共同推动的文学复兴运动,三股势力在“道”的旗帜下结成联盟,扫荡五代、宋初的浮艳文风,提倡文学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的功利主义原则,从而使文学与人伦道德、群体理性乃至社会政治紧密结合,促进了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宋太祖、太宗汲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兵变频仍的历史教训,大力推行"兴文教、抑武事"政策,通过科举考试延揽文人学士入仕为官,促成了两宋时期"尚文"之社会风俗。在此大背景下,宋初不少武臣子弟也纷纷弃武从文,应举入仕,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宋朝"崇文"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宋人蔡居厚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可见,宋初白体诗流行的盛况。虽然宋初白体诗风主要兴盛于士大夫阶层,停留在宫廷、世俗之间,但对身处尘世之外的僧人、隐士乃至道士也颇有影响,这其中尤以智圆、魏野、朱贞白、种放为代表。他们虽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白体诗人,但他们诗风近白,应属于宋初的外围白体诗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开国君主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佐命功臣、开国元老的实际问题。对此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新生王朝的治乱兴衰。与前代相比,宋太祖对宿旧功臣的政策可谓别具一格,其实施对宋初以至整个宋代政治的影响,令人关注。这里仅从《宋史·符彦卿传》谈谈宋太祖对待功臣宿旧的政策。符彦卿(公元897——975),字冠侯,陈州宛丘人。在五代至宋之初,他堪  相似文献   

12.
天命论是产生于三代的古老观念。这一观念认为天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主宰、至上神。它虽在战国一度衰落,但在后世又得到复兴,并发展为天人感应,衍变为天堂观念等。在历史上发生久远的影响。这种观念虽被斥为迷信受到批判,但历史地看,天命论有其合理性,它在哲学上第一次提出了宇宙统一性的问题,在政治实践中亦曾起过进步作用,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仅是-m>-n和-p、-t、-k>-,也包括全浊清化,在五代宋初时期的北方语音中都已在积极进行。但在当时的蜀地语音材料中,至今还只见到前两项音变,虽然-m>-n似乎表现得更加积极。重新考察分析《音图》的有关音注,所见前述三项音变同样都处于积极进行状态,与五代宋初时期的北方语音一致。以此,断言《音图》音系基础只能是当时蜀地成都音,还值得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4.
宋初白居易诗盛行,有"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之说。学界对宋初白体诗的内涵、风格、构成、历史命运等诸多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内涵,我们认为它是五代宗白诗风的自然顺延,并由此追慕白居易且不断融入新朝气息而形成的一种诗风相近的诗体;其风格具有明显稳定性与统一性也有较突出阶段性与个体差异性,以动态的眼光审视宋初白体诗的发展历程更为妥当;其具体构成难以详考,可大略分为典型作家、一般作家及其阶段学白三部分;其历史命运是随着白体退出文坛中心,其影响转入更深层次的融合,并成为宋代诗歌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无神论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贯穿无神论观点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就是在同宣扬宗教迷信的各种唯心主义思想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天人关系”和“形神关系”这两个主要问题上。以下仅就形神关系方面的论争,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 先秦两汉时期,以天人关系为中心,在思想领域内展开鼓吹“天命”论与反对“天命”论的论争,这是当时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主要内容;同时形神关系的论战也在宣扬鬼神迷信与反对鬼神迷信的斗争中逐渐地开展起来,展示出我国古代无神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略论先秦人性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人性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标志着古代人类自我认识的开始。它的发展,把人从殷周天命宗教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并力图在社会现实中认识人的本质,这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成就。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后,社会便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统治阶级一方面利用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残酷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利用“天命”宗教迷信对奴隶进行思想奴役。奴隶主宣称:“有夏服(受)天命”。他们自称  相似文献   

17.
客方言形成于晚唐五代、宋初之间,这也是客家民系形成断代的最重要的语言学证据。客话“窗双”与通摄字合流是一个重要的分区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宗教伦理思想主要分为三种纬度,首先是肯定鬼神(包括逝去的先祖)的存在,孔子明确肯定鬼神的存在而不是加以否定;其次是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强调了一种不迷信鬼神而相信自身努力的积极入世态度;最后认为天命高于一切,不知天命不足以为君子。其宗教伦理思想的旨归是化宗教为道德,不论对于鬼神还是天命,孔子都认为道德是其根本属性,去除宗教的迷信成分,主张以道德宗教的思想教化百姓。  相似文献   

19.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同时由于人们追求利益和财富的"功利"意识的空前增强,社会风气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正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建设良好社会风气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宋代知州制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初因仍自然,沿用唐、五代以来出现的以他官“知州府事”以代理节度使、刺史等正官的做法,于太宗、真宗之际确立了文官充当州郡主官的知州制,取代了唐末、五代以来方镇割据赖以维系其统治的地方官僚体系,为宋代安抚使制度的诞生准备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