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长日黑系当代彝族优秀的母语作家之一.其彝文小说集<山魂>,于1999年10月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本文从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及文艺学、比较文学等多种理论视角,对时长日黑彝文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文化内蕴、艺术价值及其存在的缺憾、不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与揭示,并由此延伸到对彝族母语文学总体现状与未来前景的思索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 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几部彝族英雄史诗中,流传最广(云、贵、川等西南彝族地区都有流传),影响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是<阿鲁举热>(贵州地区名为<支嘎阿鲁王>,四川地区名为<支格阿鲁>)这一部.这是同一部英雄史诗的三种地方变体文本,其史诗框架和基本内容大体相同,但在一些具体内容或篇幅长短、诗歌艺术特色上有些差异.这部云南版本<阿鲁举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思想内容涉及古代彝族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在古代彝族先民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婚姻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道教典籍中,葫芦被视为中有日月的小宇宙"壶天”,彝族丧俗亦认为人死后魂归"壶天”(祖灵葫芦).道教与彝族信仰如此相近,是因为道教吸收了先秦方士的神仙思想,而神仙思想源出西羌,彝族正是远古羌人的遗裔.彝族魂归"壶天”、"洞天”,正是道教仙境"壶天”、"洞天”由来的民俗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计算机彝文处理输入法“沙氏输入法”的发明者 ,硕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学院副院长沙马拉毅教授主编的《彝族文学概论》近日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列为“九五”期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彝族文学概论》是继《彝族文学史》之后又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彝族文学的理论专著。该书对彝族文学史的断代、彝族不同文化现象与彝族文学的关系 ,彝族文学的内在体系等基础理论命题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作出了深致、细致、全面、准确的探讨与归纳。特别是关于“彝族毕摩文学”、“彝文文学”、“彝文翻译”、“戏剧文学”、…  相似文献   

6.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彝族传统文学是彝族历史上形成的彝族民间文学包括口头文本和文字文本的总称.彝族传统文学存在着分类难、断代难,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学比较研究时评价难、特质区别难等难点.要通过大量的收集、综合与归类,辨别与区分,仔细甄别分析文本之间的异同,结合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进行断代,与其他民族语文文学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等,寻求突破,解决难题.  相似文献   

8.
彝族历史神话31集电视连续剧<支格阿尔>第一次把有关远古彝族英雄支格阿尔的民间文学再创作成一部长篇影视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神奇而动人,用特色鲜明的艺术手法,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远古彝族历史社会生活及其独特、深刻而重大的思想内容,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形态研究"五四"新文学,他剖文学、自剖文学与民族自剖文学分别从内倾、外向和寓言的角度构建了"五四"主流文学的形态群落.民族自剖文学作为寓言形态在于作家以其民族代言人的身份来对"自我"进行无情的解剖,以期革除弊端,求得新生.民族现代性的焦虑是这类文学的情感焦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凤凰涅槃>分别从政治、文化的批判向度及构建民族复兴的寓言方面形成了民族自剖文学的独特存在.与这种寓言特征相联系的还存在主题先在或主题的预设,叙事人与民族群体同构关系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于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在质疑、批评中,他努力探寻"五四"文学走出困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