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业是藏区相对落后的产业,其发展还受到草原过载的资源约束、受到畜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约束、受到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约束,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藏区牧区产业结构单一,畜牧业是其唯一产业,牧区现代化必须依赖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草定畜"不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根本出路;"人草畜三配套"建设是产业化的台阶;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四个落后"、一个"断桥";"以草立业"是产业化的基础;科技进步是产业化的关键;建立和完善畜产品销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产业化的保证等一系列发展思路的框架体系,以期推动或加快藏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定、雅江等地的藏族民居石砌的碉房上 ,往往在门窗顶部或房屋转角处 ,用石灰绘出或用白石砌出的天、地、日、月、星辰或动物和宗教图案。其中牦牛头的图案占有很大比重。这在一些著作中称为“牛头或牛角符号” ,显然与牦牛崇拜有关。有的地方在民居的门口还装饰有牦牛的角 ,亦是一种民俗信仰。此外 ,在丹巴的民居底层即牛圈的门口或附近 ,往往有以石头略加雕刻后的牛头、牛角、牛嘴、牛舌等形象 ,砌在外墙之上。这既是牛圈的标志 ,也有祈求牲畜繁殖之意。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甘堡乡原甘堡屯守备衙署的屋顶上 ,曾置有许多完整的牦牛头骨…  相似文献   

3.
藏区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特别严格."宗教经济"理念或可为抵御发展主义、消费主义泛滥,树立起一道精神防火墙.藏传佛教寺院宗教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好中国江河源的生态屏障,有利于减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压力,有利于人们反省自我:如何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市场接受宗教精神.而这一点,或许正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长期欠缺的.  相似文献   

4.
在新龙藏区居民普遍信仰本教和藏传佛教。传入新龙藏区境内的主要藏传佛教教派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现在新龙藏区的婚姻嫁娶以自由婚姻为主,择日而隆重嫁娶。也有不少人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婚嫁。新龙藏区的丧葬有塔葬、天葬、火葬、土葬、水葬五种形式。葬法有一定的等级界限,塔葬只限于著名的活佛和喇嘛,而一般平民主要是土葬、水葬、天葬。  相似文献   

5.
研究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土面积辽阔的四川藏区,县城经济在区域开发中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四川藏区县域在经济结构、运行、功能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从四川藏区县域的实际出发,来总结藏区县域的发展经验,探索藏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子,是藏区经济研究和经济开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是对立的统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同步进行。以同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好的经济效益和好的生态效益为目标 ,既要开发资源 ,又要保护资源 ;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环境。要尽力避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减少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 ,走防止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道路 ,促进藏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土面积辽阔的四川藏区,县域经济在区域开发 中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四川藏区县域在经济结构、运 行、功能等方面有鲜明的区域特征。从四川藏区县域的实际出发,来总结藏区县域的发展经验,探索藏区县域经济 发展的路子,是藏区经济研究和经济开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我国中东部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藏区城镇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由于为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具有多元化和初级化的发展特征。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应该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发展绿色城镇。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还应注意传统和现代这两个文化要素的融合,才能走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不同教派的寺院极为生动明显地折射出相应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将苯教发展历史与苯教寺院的发展相联系,对藏地苯教寺庙的发展演变、地区分布以及建筑特点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以卫藏地区的热拉雍仲林寺和卫藏周边地区雍仲拉顶寺的两个代表性寺院为例,详细描写寺院的情形,期望能够对藏地宗教建筑的了解起到一定的查遗补漏的作用,同时,对苯教寺庙建筑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对丰富多彩的藏文化作出更为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四川藏区小学教育办学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区自然环境恶劣 ,经济落后 ,社会分工不发达 ,文化以传统为主。小学教育以走读制为主。长期的办学经验表明 :走读制不适应四川藏区的特殊情况。因为走读制在四川藏区的实施产生出大量师生极少的单班学校。单班学校对四川藏区现代教育造成四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1)教育经费更加紧张 ;(2 )人才流失 ,师资质量下降 ;(3)未能形成基于班级授课制的规模化学校 ;(4)社会教育环节薄弱。若能实施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学模式 ,则可解决走读制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四川藏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整体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藏区农牧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办学形式缺乏区域适应性、教师专业化程度低、课程内容缺乏民族适宜性、教育目的功利化等问题.因此,采取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建立平民化的实用型学前教育机构、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及本土化、开发适宜于藏区农牧区的学前课程、确立以唤醒生命意识为教育目的的理念等多项措施,使藏区农牧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更具有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成都与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和四川藏区各自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兼容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也是以成都这一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按照客观规律要求 ,以人为本 ,遵照“游戏规则” ,从项目入手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抓好龙头企业 ,逐步推进成都与四川藏区经济的兼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藏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模式与培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藏区畜牧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具备作为主导产业的基本条件;县域主导产业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一种组合选择模式;应充分发挥藏区两级政府在主导产业培育中的推动作用、加快培育产业微观组织和对传统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4.
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结构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扩大内需"政策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的市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得以加强,农牧民收入增速加快、产业结构逐步改善、民生工程步步推进,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呈现出消费支出绝对额偏低、以生活消费支出为主、恩格尔系数偏高、消费结构中居住和医疗等支出比重上升、文教娱乐与衣着支出比重下降等特点。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继续拓宽藏区农牧民收入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能提高四川甘孜藏区农牧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藏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藏区旅游发展进程中,民生问题贯穿始终。发展藏区旅游业,要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以旅游富民,以旅游促藏区社会稳定。以旅游业发展推动藏区民生的改善,要从文化、生态和安全等方面着手,探索适应藏区民生实际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硗碛藏族乡的实地考察,从文化自然生态景观保存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宣传开发该区域旅游资源。在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其保存和发展,有效的保存发展措施要有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条件,利用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是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和经济的水平提高反过来促使旅游业科学规划设计开发,从而达到更好保存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牦牛产业是甘南州畜牧业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影响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甘南州牦牛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就甘南州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藏区双语教育与藏区经济发展之间有离差效用。藏区双语教育的目的远离藏区实际,教学内容不切藏区实际,教学体系与专业结构单一,难以满足藏区实际等。藏区教育与藏区经济的离差效用,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以实现青南藏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先进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对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体系的构建、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和谐生态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确立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和发掘藏族传统的生态文明资源,将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态法治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符合藏族聚居区生态和社会基本情况的、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