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史上,“无知”与“知”一样,尚有其生存空间;但与“知”不同,“无知”难以形成哲人探究的兴奋域。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鲍宗豪的《论无知——一个新的认识域》(以下简称《论无知》),打破了对无知研究的冷落局面,给人以振奋与耳目一新之感。作为国内该领域的拓荒之作,其研究特色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新的视角新的拓展─—《毛泽东思想方法论》评介李宇西彭承福、粱昱庆、倪志安合著的《毛泽东思想方法论》一书,是《毛泽东思想的拓展与胜利丛书》中的一本,是国家中华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读后,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该书的主要特点在于新和深。一是视角新。作者把... 相似文献
3.
杨林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48-150
探讨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是新世纪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焦点,古典文学的接受研究已取得不少实绩,而文学传播的考察初出成果、方兴未艾。程国赋教授的《三言二拍传播研究》(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最终成果,并获广州市社科联第八次社会科学出版资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以下简称程著)就是在此学术背景和研究趋势下,以“三言二拍”为个案,从传播的视角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梳理和辨析了古典文学的多种“文学流通”方式及其意义。正如著者在其前言所说,该著是对中国古典小说“尝试新的研究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5.
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最近三十余年来,“家族式”企业成为民营经济普遍采用的组织模式.但是,当前鲜有企业家承认自己企业是家族企业,个中原因,除了我们民族上世纪初以来所经历的独特的心历路程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家族企业”这一概念本身内涵欠明确,导致其外延不够清楚.一谈起家族企业,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家族所有、控制、管理”的原始、初级的企业.虽然大部分中国人内心深处抱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想法,但是,企业一旦沾上家族二字,犹如在其周围拉起一圈厚厚的黑幕,身处黑幕之外的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家长权威”、“裙带关系”、“隧道行为”,以及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暗箱操作,或者干脆抱着“富不过三代”的古谚,在一旁“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结合社会史来研究学术史的学者不乏其人。就18世纪的学术史研究而言,黄爱平教授是采用这种研究路径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学者之一。其《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都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专著。而其新著《朴学与清代社会》,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清代学术史研究前沿水准的力作。朴学是清代绵延日久、名家辈出、著述如林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发展、衰落,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紧密相关,要把两者关系说清楚,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朴学与清代社会》一书,在许多方面发表了有深度、有新… 相似文献
7.
抗战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中国东南抗战文化史论》景秀明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指出:中国“近百年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简直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如今,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观,新的研究成果不时涌现。王嘉良教... 相似文献
8.
<正>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中最具特色部分,也是吸引研究者最有兴味之处.自1905年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以为革命奋斗目标以来就不断引起争议,虽然孙中山本人也多次对民生主义予以阐发,且在1924年作了较为系统的演讲,但不论是他本人或与其同时代追随者,拟或民国时代学者乃至延续今天的国内外学者,对民生主义的论释、研究均有不同,差异程度不一.对民生主义(或孙民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文章数以百计,成果丰硕,各成家成派.韦杰廷教授所著《孙中山民生主义新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解放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专门论著,对大陆几十年来形式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在论述上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9.
《周易》究古今时势之变 ,极人事以达时措之宜 ,开物成务 ,成顺致利 ,革故鼎新 ,顺天应人的社会与政治改革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南宋功利学派的思想阐述。永康、永嘉学派都推崇《周易》 ,视之为反身修德、究三才之道、广业济世的宝典。事功之学的理论特性深受《周易》思想的模铸 ,追求一种基于“现实原则”的价值判断 ,道义与功利的统一 ,并以后者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中国环境政治学学术话语的积极构建,大大促进了环境与政治的“镶嵌与耦合”,激活了环境政治学研究。然而,西方既有解释机制的“失范”,迫切需要超越西方环境民主主义范式以及生态帝国主义范式,拓展中国环境政治学的“本土性”理论生长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国政治学聚焦并着力于环境政治领域,既是历史与时代之必然要求,也是一种理论自觉。根基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目标,未来中国环境政治学的知识增长有必要从环境公民权、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环境政治话语变迁中汲取。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层面而言,中国环境政治学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杜甫作为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倍受今人注目,学者们多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张忠纲教授近年来的杜诗学研究独树一帜,继<杜甫诗话六种校注>等专著问世并引起极大反响之后,由他主编并领衔撰写的<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一书又于2004年5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学术著作,贵在出新.尤其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得学界人心波动之时,能耐得寂寞清苦而捧出有开拓有创见的学术著作,更是难能可贵.谢保成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288千字),就是一部扎扎实实推进史学史建设的一部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3.
李荟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3,(6):135-136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在中国革命中她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充满热情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于新中国的妇女儿童和社会公益事业,她是中国近代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先锋, 相似文献
14.
骆小所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从现代汉民族自然语言的实际 ,框架了现代汉语新的理论框架 ,建立了新的体系。结合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新成果 ,突出现代汉语的理论性 ,突出现代汉语言研究的前沿性 ,充实了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 ,拓展了现代汉语研究的思维空间 ,介绍了语言义 ,言语义 ,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 ,揭示了修辞与语境的密切联系 ,注重以教学需要为归宿 ,知识的传授与方法的启示并重 ,它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是一部与时代合拍的研究现代汉语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评传学术史上,为报告文学作家写评传的并不多见,而余三定、周淼龙的《何建明评传》则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采用主题叙事的手法.对何建明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度剖解.为读者还原出一位忧国忧民、不畏艰险、为民请命的报告文学界的英雄式人物,召唤出时代背景下报告文学界的何建明精神。在书中,作者指出《何建明评传》的写作的原因:一是何建明在报告文学界确实是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何建明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甚至在中国当代思想史上都有他的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党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由王兴国同志撰写的《实事求是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1997年度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命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终成果。它的出版,对于人们认识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赋予以民族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原理角度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广泛和系统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比较注重对其现代内涵的分,较少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纵向剖析。而… 相似文献
17.
<正> 山东大学哲学系李武林、谭鑫田、龚兴同志主编的《欧洲哲学范畴简史》一书(以下简称《简史》),已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这是一部五十一万多字的有份量的新书,是我国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中的一项新的探索和可喜收获。众所周知,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特定领域。为了揭示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联系及规律,必须运用一系列基本的概念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这些基本的概念就是这门学科或理论体系的“范畴”。因此,可以说,范畴是一个理论体系的“骨骼”和“间架”;或者,简直可以说,它就是该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的浓缩和蒸馏。由此可见,理解和掌握一门学科的必由之路,首先是理解和掌握它所依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资金问题是我国经济界的热门课题。广大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解决货币资金问题如投资膨胀与通货膨胀等问题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由于受就资金论资金,就膨胀论膨胀传统的研究资金问题的方法所限,资金研究的理论领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然而,《资金流量分析》提出以资金流量分析并结合原来人们比较熟悉的综合平衡方法来研究资金问题。这将使我们对资金问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杜庆余著《汉代田庄研究》2010年8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颇见学术功力的史学专著,是迄今为止我国秦汉史学界对田庄问题研究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部书,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取材于历史的优秀长篇,在本质上是对历史的一种重新解释。这种解释的动机,植根于作者对人类活动延续性的深刻理解,植根于他对现实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困惑;这种解释的勇气,来自他对人类精神共性的理解,来自于他超越现实的激切渴望。正是通过这类广义的解释活动,现代人建立了他和历史的精神联系,也使历史精神获得了进入现代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