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居室建筑是商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殷人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将殷墟卜辞中有关居室建筑的字形与考古发掘资料综合起来,就其穴居、宫室以及建筑技术进行考察,这对于深入研究商代的手工业生产工艺和社会生活,无疑是会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室韦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至唐代初期,室韦人主要从事原始的渔猎业、牲畜饲养业、原始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由于生产力水平不一,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存在差异,室韦部落间的经济状况又有所不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室韦社会停留在父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唐末五代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域的变迁和邻族的影响,一些室韦部落的经济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变化,社会向前发展,由父系氏族社会踏进了文明的门槛。室韦的经济北朝至唐代初期,室韦人从事的经济生产主要有原始的渔猎业、牲畜饲养业、农业和手工业。(一)渔猎业室韦居住区河湖星罗棋布,深山密林禽兽…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水井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根据考古发现,秦汉中原地区水井按垒制材料可分为土井、瓦井、陶圈井和砖井,以环嵩山地区、南阳盆地和黄淮平原西南部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区、经济发达的城市中,以及冶铁、制陶手工业作坊区,这反映了当时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情况,也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一个群体的生计方式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甘南州夏河县穆斯林这个特殊外来群体为主要调查对象,追溯这一族群如何适应藏族文化为主体的社会环境,并在陌生的自然环境过程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商业、传统手工业、饮食业和畜牧业等升级方式.并成为服务民众生活、活跃地方经济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本来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和消灭封建阶级提出来的。我们今天研究这一口号的正确与否,首先必须弄清楚资产阶级提出这一口号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刚刚兴起的时候,资本主义就遇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以及海外市场的发现,封建社会中孕育的小市民阶层所从事的小手工业、小作坊生产,再也不能满足于日益增长的市场的需要,于是在最先进的国家里,手工业就为工厂所代替。可是社会政治结构,决不会身影不离的伴随着社会的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当历史激烈的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国家制度却仍然是封建  相似文献   

6.
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政府的重农政策和措施、人口的增长以及土地占有形式的变化等因素 ,促使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屯田为主要措施的农业开发 ,手工业、商业贸易和交通的发展 ,构筑了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社会变迁的轨迹。边界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使得元代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不平衡性和迟滞性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7.
冀中定县农村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为中国近代手工业生产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例证。其中绝大多数是以全部自家劳动或以自家劳动为主兼雇临时工的家庭手工业,也有少量农家合作经营的家庭手工业、走街串巷式的流动手工业和商人雇主制的家庭手工业,还有手工作坊经营;在社会分工方面,既保留了传统方式,也产生了进步因素,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手工业生产横向的多元并存和纵向的进步演化。值得注意的是,农民最重要的手工业——土布业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仍是传统的家庭制,没有采取高阳等织布区的商人雇主制,这是颇为费解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迎接新的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产业革命的思想,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从社会发展观点看,产业革命标志着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它并不是在自身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在先前已经具备的手工业劳动的基础上酝酿产生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它是一种既得的力量,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标志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英国产业革命,也是在以往已经取得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发生的,它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条件是在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社会条件中孕育形成的。十八世纪前期,在英国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手工工场。这个时期的手工工场还主要依靠自然动力和手工劳动。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物质技术前提。正象手工业内部孕育着工场手工业的萌芽一样,在工场手工业内部也孕育着大机器生产的萌芽。在由手工业转向大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关键性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产业革命时,尤其注意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的社会作用。他们认为沃康松、阿克莱、瓦特等人的发明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9.
匈奴以畜牧为业、兼营狩猎已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不争的共识。但匈奴境内不断发现的城塞和定居遗址也提示我们关注匈奴社会存在的定居生活方式以及有关农业、手工业的经济成分。随着匈奴考古研究的深入 ,对匈奴文化的认识也将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岭南地区出土的铁器中,东汉时期的较西汉中晚期的要多,且绝大多数为生活器具。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在于:手工业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交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便利,地方官吏尤其是循吏的重农是重要的推动力,频繁的反叛与征伐是铁器尤其是铁制兵器数量和比例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代农家经营模式①的变动进行归类分析,认为“耕织结合”的传统模式主要呈现出四种变化:(1)以农业为主,以市场导向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为辅;(2)以市场导向的手工业生产为主、以农业为辅;(3)纯农业经营户;(4)纯手工业经营户。从总体上看,前两种模式变动占据主导地位,纯粹的农业经营户和纯粹的手工业经营户在近代农村并不具有规模意义。因此,“农工结合”始终是近代农家最主要的经营模式。但是,结合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它既可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可能是面向市场的商品经济,关键取决于家庭手工业生产的性质。在“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中,以市场导向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维生型与唯利型。站在农村工业化的角度看,唯利型的“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但是,近代中国的农情决定了维生型的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近代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的发展是曲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生活居住方式客观演变的过程。城市最先是政治的产物,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军事防卫的堡垒。由于人口的积聚,逐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四周筑墙谓之城,有买有卖谓之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又成为手工业中心。在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城市的兴衰主要取决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战争的需要,城市规模和分布相对稳定,由于那时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的集聚程度比较低,对广大乡村经济辐射能力薄弱,众多村落仍然是不依赖于城市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13.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哈萨克族起源和形成有关的古代诸部族,如塞人、乌孙等基本上都从事畜牧业,过着随畜逐水草的游牧生活,这是历史事实。同时,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亦作为一种副业曾从事其他如农业、狩猎和手工业生产等多种生产行业和经济部门。下面对哈萨克族传统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作一简单的回顾与考察。畜牧业生产哈萨克族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隆冬季节,都习惯于不断搬迁与流动的游牧生活。古代,哈萨克族从事畜牧业当然主要是一种依赖自然,靠天吃饭的畜牧业,因此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地随畜逐水草,过居无常处的游牧生活。根据一年四季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14.
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关于齐家文化的经济形态和社会性质,目前尚无定论。从发掘材料看,齐家文化的人们已经过着比较稳定的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和手工业的生活。农业是齐家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生产工具以石制为主,骨制次之。主要的工具有石斧、石镰、石刀、石铲和骨铲,还普遍发现石杵和石磨盘。石斧是当时人们的砍伐器,石镰是收割工具,石铲和骨铲是翻土工具,  相似文献   

15.
论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在发展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环城型、手工业型、农业型、交通型等四种基本类型.许多市镇商业发展迅猛,手工业兴盛,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在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也越来越多地具有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和兴盛,引发了浙北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变革,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 《文史哲》2004,(6):79-85
我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具有显著的特点,这既包括其自身(这些特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与近代企业之间的不同。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为:一、家庭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活跃;二、官府手工业自始至终相当发达;三、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模式比较普遍;四、合伙制具有近代企业萌芽的某些特征;五、民间手工业生产者有土地投资偏好;六、工匠的身份变化比较大;七、工匠技术的传授主要通过父子相承或兄弟相承。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回族商业资本开始向产业资本转化,主要集中在纺织、火柴、面粉、加工等轻工业。回族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商业资本流向产业资本形式多样,机器工业、工厂手工业并存,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这种转化是积极顺应社会变化,突破了回族的传统观念,成为回族经济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代表回族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现代回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教育指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所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的教育。因为它是在中世纪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化建设多种多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与古代及中世纪的教育有重大区别。这种不同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更所决定的。在古代,农业是刀耕火种,手工业也很简陋。只要有对于自然的一般常识即能进行生产。在中世纪,传统的农业靠水利灌溉、人畜自然肥料,农业和手工业中运用的工具都很简单,没有文化知识也能勉强对付。在这两个阶段,手工业者和农民主要是拚体力、凭经验,与科学文化知识关系不大。因为经济发展中没有对劳动者教育水平的需求,所以在古代和中世纪,教育主要是为奴隶主、封建主服务的,所着重的也主要是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所需要的有关政治、军事以及与此相连的文化知识(主要为文、史、哲学、语言)、道德品质的教育,而与大多数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自己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城市是人类社会实行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和商业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在汉语中,城,是指用以作防御用的墙垣,市,原是指集中交易的场所,城市指的就是四周筑以墙垣用来保护交  相似文献   

20.
唐代官私奴婢的役使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唐代官私奴婢的役使及其社会意义,在唐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唐代官私奴婢在当时社会上是主要用来担任农业和手工业某些部门的生产呢,还是主要用来从事家内杂役或供人玩狎、充当装饰品,即从事非生产性的劳动呢,论者不一。由于对官私奴婢在当时社会生产中所担当的任务及其比重的看法不同,因而对役使奴婢的社会意义的估价也异。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略陈浅见,并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