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制度与德性的双重呼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制度化已成为许多国家进行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但仅此要达到人际关系上的良序是不够的,伦理化的制度因其自身的不足和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无法给加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因此,伦理化的制度还应呼唤个人德性,要求提升个人德性,以此作其自身的支撑来弥补它在规导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不足,以达成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德性的统一性问题是德性论者的重要话题之一.从古希腊到当代,德性论者持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苏格拉底相信只存在一种德性,单一性就是德性统一的具体形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德性的统一性表现为多种德性的联合体,即"多元德性统一性";而荷斯特豪斯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弱多元德性统一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当代的德性理论.  相似文献   

4.
赵洪生  袁准 《理论界》2006,(10):4-5
本文依据政府对公共资源分配倾向性的不同,把政府效用偏好划分为规范型政府效用偏好和失范型政府效用偏好,然后运用公私分工、权力交易类型、耐用品特性、利益归宿等经济学分析工具对不同功用的公共资源进行社会成本-效益分析,进而证明规范性政府效用偏好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后,针对规范型政府效用偏好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定位,管理模式该走向何处,是很多学者和政府人员关心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修身、治国的标准,儒家内含"仁义"、"礼制"、"尚德"的精髓,在当代依然需要大力弘扬,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出发,建设更加符合人性发展的德性政府是时代的需求,本文从德性论出发,阐述德性政府的概念,并结合当代需要提出德性政府打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德性观念的变革反映着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欧洲中世纪基督徒的德性观念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它们分别由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倡立。近代公民观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传统,而以古罗马法律公民观为基础。近代公民的德性是无根基的,这种无德性的公民组成的现代政治社会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裁量权的基本含义是"制度约束之外".法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理论者因其对行政人的偏见,而对行政裁量权持敌视态度,进而陷入"责任困境之中".要超越这一困境,必须承认行政人行使宪政权力的主体资格,沿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把行政人当人看,主张行政人的道德自主性,将卓越的行政行为规范性界定为一种具有"内在利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属性、逻辑起点及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争性选拔制度是在克服传统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丰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路径的前提下建立的.因此,在技术层面探讨的基础上,对制度本身的理论定位和理性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制度属性上,竞争性选拔制度是糅合推荐制、选举制、考试制的一种"制度集合体",其逻辑起点是"选拔",而社会身份和晋升性流动则是"选拔"的两个基本支点.目前的竞争性选拔制度,其效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制度本身所蕴含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成分及可操作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旸 《人文杂志》2012,(5):187-189
德性是人在实践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具有价值特征和生命力量的内在精神品质。德性需要可以被理解为人对自身道德内在精神品质的依赖和要求。重视尊重德性需要的内容及其形成方式所具有的时代性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德性源发的生命性和自我性,任何道德内容的展现及其德性的形成都包含着与个体生命发展逻辑相一致的个人的选择和谋划,是个人追求美好和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分析和具体考察入手,探讨了善恶与德性的区别与联系。文章指出德性是在善恶实践中形成的,德性的不同性质、不同层次都来自于善与恶的规定,同时,德性又是善恶达成的基础性条件。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德性建设并使之发挥有效作用无疑会对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德性就是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一种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在培养德性的过程中 ,需要健全的情感体验 ,需要道德楷模的示范与个人的效仿 ,更需要日积月累、踏踏实实地躬身践行  相似文献   

12.
孟子承袭孔子所开示的人格意识与士节基础,将社会知识分子的自觉推向新的高度。他以“义”为支点,建立了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理论,再通过“居仁由义”的道德实践,达到理想人格的最高典范:大丈夫。同时,孟子倾力批判了各种寡廉鲜耻的奴性人格,从而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人格意识与士节体系。这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后世知识分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出现在民初言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一些柔弱善良、谦卑忍让的贤女良妇,她们背负着沉重的礼教重荷,与晚明戏曲小说、“五四”爱情文学中的女性相比,她们缺乏鲜明的个性意识和叛逆精神,既无勇气维护个人的权力,更无力量去和命运搏斗。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从古老的封闭的宗法制社会转向近代开放的社会,所正在经历的困惑与痛苦。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知识经济特征所引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新变化,势必对高校德育提出严峻挑战.拓展德育的领域和空间,拓宽德育的视野和途径,改进德育的内容和手段,加强德育的开放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要变道德说教为制度建设,以规则、规定来规范人的行为;道德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自身利益出发培养学生"利他"的行为;道德教育在凭借制度的教化作用的同时,还要把对学生的服务作为德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立足现实需要构建新的道德价值系统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推进的基础之一。“重构”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人性化原则 ,理性化原则 ,时代化原则 ,现实化与超越化相结合的原则。新道德价值系统是建立在健康合理的道德理性基础上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体系。具体包括 :权利观念和尊重个人权利的行为规范 ,平等观念和平等待人的行为规范 ,信用观念和重诺守信的行为规范 ,责任观念和负责任的行为规范 ,仁爱观念和不计功利的人道主义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体育健康教育不仅能增进大学生身体机能健康,同时还能调节与促进其心理活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莱阳农学院部分大学生一些身心健康指标的测试与调查,分析和探讨体育健康教育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 ,网络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针对网络对现实社会道德的巨大冲击 ,应当从理论层面、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失信已泛化为普遍现象,法治化的进程也难脱离此种困局。在法治型构的过程中,理论阐释的学理分析存在从外部探究竟的嫌疑,要理清法治化过程中的真实样态,从内部看世界才是科学的方法进路。选取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从法律制度、法律机制、法律裁决等多重维度入手,考察法治型构中的失信问题,并总结描述现行的诚信生成机理。这对于归结法治化进程中失信的内在症结,存在科学性与规律性的启示,是树立诚信法治观念与进行诚信法治实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严格说来与党和政府及人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很好地解决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目标,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大德育体系,挖掘道德教育的有效资源,发挥教育合力优势,走大德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