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东北边疆生息繁衍着库雅喇、恰喀拉、赫哲、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卦尔察等众多部族。入关前后,清政府曾将这些部族大规模内迁,作为"新满洲"编入八旗。"新满洲"的编设,对东北少数民族、满族及清政权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很快沦陷。于是,流亡入关的东北军民开始了以“收复东北失地,打回老家去”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在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东北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它为东北救亡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给东北救亡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东北救亡运动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之中。只有坚持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东北各阶层民众展开对日斗争。这是光复东北、收复失地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3.
李远江 《可乐》2008,(4):68-69
招民垦荒1644年,清王朝入主中原,百万满族人有九十多万"从龙入关"。此时的东北,"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中原地区由于战争,人口急剧减少,土地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气候寒冷的东北对关内农户并没有太大吸引力。要守卫这块"龙兴之地",必须驻军,驻军就需要有军粮。无奈之下,1653年,顺治皇帝开出  相似文献   

4.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了腐朽的明皇朝,打击了北方的地主阶级.在这种情况下,投降清朝的地主阶级代表如范文程、洪承畴等积极策划清兵入关,夺取农民军的胜利果实,吴三桂的降清,是标志着北方地主阶级的政治军事力量与清政府的进一步合流.洪承畴这一帮人,过去都是在镇压农民起义中起家的,对农民军有刻骨的仇恨,故清兵入关以"与流寇争天下"和"替故明复君父之仇"相号召;这告诉我们清兵入关作战,实际上是北方地主阶级勾结满洲贵族军事力量联合镇压农民运动,是明末农民战争的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与东北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帮助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同日军的武装斗争。东北军入关后,他受党组织委派,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促使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澜波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领导东北救亡总会继续关注与支持东北军抗战,使东北军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6.
清军入关后,清统治者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封禁了东北。其目的从最初要保持满族风俗、保证统治者享受的经济利益,到后来要把东北作为八旗兵源以及驾驭全国的战略基地。但在整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目的和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统一,最终的结果不仅没有完全的保有“满语骑射”,还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战略上的失误,及军事上的漏洞,致使沙俄有机可乘,掠夺了我国东北的大片领土。  相似文献   

7.
清代东北边疆地区曾有赫哲、库雅喇、恰喀拉、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卦尔察等众多部族。在入关前后,清政府陆续将这些部族大规模内迁,作为"新满洲"编入八旗。"新满洲"八旗官兵编旗后通过南迁入旗,迁移驻防;一体看待,妥善安置;以老带新,教以礼法;满化教育,骑射教养等途径,逐渐融入到"满洲共同体"中,有力地促进了"满洲共同体"的壮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三园税所谓“三园”即指房园、坟园和园栏。据史料统计,清初满族入关后,整个东北的人口只有五、六十万人左右。在人烟这样稀少的情况下,故无论官员或平民,其房园、坟园和园栏所占的面积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豪门大户,更是无限扩大房园及坟园,这就占用了大量的可耕土地,同时,也影响了城乡街道的建设。清代中期以后,东北人口急骤增加,到十八世  相似文献   

9.
寻找满族——思考“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中叶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之际,"满族"就已经成为一个"都市民族"。这种状况延续了三百年,至少到1949年前后,尽管历经沧桑,他们大多并没有回到农村。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进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时候,这个调查对象不是选在城市,反而是在农村,不是在北京,反而是在东北。而近年满族人口的迅增,则又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当今满族共同体对传统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准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日本对清入关前史的研究情况。一、关于明代女真的研究日本在明代女真史研究上的重要成果,较早的是内藤虎次郎在一九○○年发表的《明代东北疆域辨误》一文。这是第一次比较准确地论证明代前期的东北疆域“到黑龙江口”以及库页岛原来属于中国的事实。系统研究的著述,当推和田清在一九三四年完成的长文章《明初的满洲经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