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诗歌中除了少量语法歧义句,还有汉语所特有的句法歧义句。句法歧义句对诗句结构的分析有可能不同,但在意义理解上没有明显不同。五言诗中,仅在少数几种情况下,判定首二字结构及其与句子其他部分的关系时有可能产生歧义,从而导致语法歧义或句法歧义。上述语法歧义和句法歧义概念,与诗歌批评中所讨论的歧义问题分属不同层面,无法为后者提供例证。受到汉语结构和五、七言诗形式的限制,汉语诗句也是相对简单的。  相似文献   

2.
选取了汉语中常见的偏正和述宾两种能引起歧义的句型,以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因变量探讨在这两种句型中句子理解的策略。采用VB编程语言,对所选句子用移动视窗的方法进行呈现。实验结果表明:1在这两种句子中,被试的阅读时间和正确率均没有差异;2在这两种结构句子中,歧义词和解歧词反应时上均有显著差异;3在两种句型中两个歧义词之间的反应时差异非常显著;4偏正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句子在不同位置上的解岐词的反应时差异显著;5性别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并且和句型之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以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在阅读刚开始时就已经建立起句法结构,并且对句子的理解是整合的结果,但是对歧义部分的阅读却是即时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介词短语的句法歧义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常见的英语介词短语的句法功能及句法歧义,提出了检测介词短语之不同句法功能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排除歧义,提高理解英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的层次性探析歧义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从层次理论入手,分别从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对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阐明其形成过程,探析其形成原因.认为词汇歧义的形成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同一词汇的意义作了不同层次的理解,句法歧义的形成则是由于对一个句子的结构作了不同层次的划分,或者是由于句子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有别.因此,在交际中如果能联系具体的语境,对发话者使用的词义或句义的层次作出正确判断,就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意义,避免歧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句法歧义指的是句子因其构成成分的组合不同而使其所表达的意义不止一种的现象,一般认为歧义是句子的特性之一。本文主要应用功能语法学所提出的元功能理论和级阶概念分析英语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以避免在交流中可能引起误解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6.
汉语句子理解进程中句法整合与语义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心理学实验和语言学的观察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句子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理解方式 ,其区别在于句法和语义对句子理解作用方式和过程不同。句法对句子理解起整合作用 ,语义则是进行解释。汉语句子因其在句法上既有“稳定性”又有“灵活性”,以及使用表意体系汉字等自身特点 ,产生体现上述特点不同类型的句子 ,其句法和语义在不同语境下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7.
歧义(ambiguity)是指语言文字具有两歧或多歧的意义,即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是各种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英国语言学家威廉·安普逊(William Ampson)指出:“Ambiguity is the enemy we have to match.”可见,对歧义现象进行探讨,并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歧义和排除歧义,应当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任务。 歧义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三种类型,以句法歧义最为常见。句法歧义一般起因于句子形态或结构上的含混,下面拟分条讨论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句法歧义是一种较常见,同时也是较复杂的歧义现象,指句子的各组成部分可以有 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不明、比较结构的简略、并列成分、某些词的特殊句法功能 等常引起英语句法歧义。分析和研究英语句法歧义能给教学、交际等带来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语语法现象之一的歧义句在英语中很常见,歧义句在意义表达上含混不清,影响人们相互间的交流,因而,无论对于语言理论还是语言实践,研究歧义句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一个固定含义,但当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时,这个句子就有了歧义,让人觉得语义模棱两可。歧义句大致可分为两种:语义歧义句及句法歧义句。一、语义歧义句话又歧义句通常由向江引起,即同形异义词或多义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现象。例如:IhavemovedthesecretaryIntothenextroom.这句话有下述两种理解方式:a.Ihavemovedmythin…  相似文献   

10.
句子的独立性是划分句法结构是否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基本的标准。独立句在转换为非独立句的过程中 ,其句法功能不同 ,则转换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规则和统计的机器翻译方法歧义问题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SYSTRAN和GOOGLE两个机译系统90句商务英语英汉翻译译文的比较分析,从词义歧义和句法歧义两方面,研究基于规则(RBMT)和基于统计(SMT)两种机器翻译方法的消歧处理的优与劣。研究表明,基于统计方法词义消歧强于基于规则方法,而句法消除歧义能力相当。词义歧义问题主要集中在动词多义词和名词多义词,而句法歧义问题则集中在定语、状语和从句。动词与介词搭配,名词与介词搭配作定语和状语,以及具有商务内涵的动词和名词,成为机器翻译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从复杂句类型(从句类型和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合并句子和组句改错)角度可研究外语学习者的句法复杂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从句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句法复杂性均有主效应,但是他们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合并句子中,状语从句显著好于关系从句,但是在纽句改错中,两者无显著性差别;状语从句与名词性从句在合并句子中无显著性差别,但是在组句改错中,两者有显著性差别;非谓语动词类型和任务类型对外语学习者句法复杂性也均有主效应,但是它们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合并句子中,动词不定式显著好于分词,但是在组句改错中,两者无显著差别;分词和动名词在合并句子中有显著性差别并且在组句改错中,两者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随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到来,句子的语义研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法学家和语义学家的重视。作为语义研究对象的句子,句法歧义是其中一种。本文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角度,深入了解歧义现象,对引起句法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英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精细性的理解,同时,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进行英语教学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因母语的负迁移,中国学生在汉译英时,遣词造句常常出现“汉化”现象,这主要是不熟悉英语不同于汉语的词法规则和句法结构而造成的。要想避免“汉化”、译出比较地道的英文,重点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熟知英语词形的屈折变化、词的习惯性搭配和固定短语的用法;二是通晓按英语句法逻辑组织译句的技巧,特别是复杂句,要善于将汉语句子的“竹式”结构转换成英语句子的“树式”结构。  相似文献   

15.
歧义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认真研究歧义结构对语言学习和交流是很重要的。主要探讨语言运用过程中在句法结构方面的歧义,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句法歧义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词语的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词语多义的句法表现,能够更好地认识多义词在组成句子时的句法、语义制约条件。多义词在句法层面往往表现为歧义,而多义词歧义句的句法功能通常表现为幽默、讽刺和双关。  相似文献   

17.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的研究的深入。文章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解释了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解析了歧义句形成的原因。论元在句子表层结构或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是形成歧义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歧义解释;管辖与约束理论引进语迹,认为逻辑性歧义句是由于WH-词、量词或否定词有不同的辖域;最简方案以逻辑算子为基础,认为逻辑结构歧义是由于在特征核查中形成的不同的语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把中文简历翻译成英文。但是,简历汉语的特殊性使机器翻译还存有许多不足,导致汉译英的简历表达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必要对简历中汉语的词汇、句法和语义等进行限制,并建立翻译句模,以简化句子结构,减少或消除汉语表达的歧义,从而提高机器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受限汉语和句模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可以推广到饭店订餐和房间预订等受限领域的机器翻译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二解歧义句是歧义句研究的肇始和主体。二解歧义句的形成蕴含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模式看,二解歧义句是不同心理框架制约概念域中各种概念要素的激活和扩散所致。由不同概念域部分语言结构交叉重叠或跨概念域的概念要素套合形成的,是显性二解歧义句,其中两种句义易由句法语义结构析出;由两种不同心理评价标准使得同一概念域中共同概念要素进行强弱联结而形成的,是隐性二解歧义句。据其联结意义不同,大体可分为同高同低、此消彼长、非正即反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20.
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英语阅读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遇到的一大难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性及民族间存在的思维模式差异。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导致英语阅读中对字词认知、句法理解及篇章理解产生歧义。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