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时代性与战斗性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贯表现在先生伟大的全部文学遗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在杂文这一特殊形式的写作上,那种精神,也更为鲜明突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战斗性。鲁迅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写的“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南腔北调集),曾指出散文小品应在“挣扎和战斗”的基础上生存及发展。所以他本人的写作,即是以“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的杂文,给“五四”以来新散文“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关于鲁迅杂文的时代性和战斗性,一九三三年革命文艺的伟大理论家瞿秋白,在所编“鲁迅杂感选集”的“序言”上,有过正确的阐明。瞿秋白就鲁迅杂文产生的时代原因和战斗使命,作出极卓越和全面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瞿秋白的杂文创作,其历史的战斗价值也正如他俩在现代革命文学史上的伟大历史功绩一样是不可磨灭的。周扬曾有过十分明确的论述:三十年代初他俩一起“参与和指导了左翼文化运动,率领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粉碎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促成了革命文学的空前繁荣”。这理当包括鲁迅和瞿秋白杂文创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同志说:“鲁迅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离开我们整整五十年了。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他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威信的领导人之一,而且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诗人和杂文作家。瞿秋白象鲁迅一样,是最早举起如椽的大笔,把杂文作为战斗武器进行冲杀的“凶猛的闯将”。他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为杂文“正名”的开创者,为中国杂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所作的科学概括。鲁迅之所以成为“三家”,在革命征途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他紧紧地掌握了唯物辩证法。鲁迅虽然没有洋洋万言的哲学专著,然而,在他七百余篇的杂文中却充分体现了唯物和辩证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鲁迅的后期杂文最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①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断和高度评价,完全正确,鲁迅光辉的战斗业绩充分表明他是当之无愧的。杂文是鲁迅战斗的主要武器,它不但在他的全部著述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是我国现代文化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财富。作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和它对我国文学事业的贡献,值得重视和研究;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其伟大之处,可以说主要地表现于他的杂文,因而更值得重视和研究。本文仅就一个问题即鲁迅杂文具有很强的战斗生命力,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予鲁迅一生的最全面、最科学的评价。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伟大作用,主要地表现在他的文学活动中。他一生为中华民族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一息尚存,永不休战,创建了光辉战斗的不朽业绩。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始终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共同着生命”。特别是在三十年代,鲁迅身处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他不仅率领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而且,同  相似文献   

9.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鲁迅如饥似渴  相似文献   

10.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毛泽东同志对鲁迅作过极其深刻和全面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并号召我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艺术。从留学日本时期开始,他就一直以文艺为武器,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了一生。“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为建立中国新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进行了廓清、奠基、开拓的伟大工作。他光辉一生的革命文艺实践和对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至今仍然是留给革命人民和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了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诚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作为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他的战斗业绩是多方面的。五四时期,鲁迅积极投入了“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一九二七年以后,鲁迅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续深入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道德的同时,猛烈批判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德。在斗争中,鲁迅关于道德问题有许多光辉论述。它是中国现代伦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当前,我们正在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散布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十分关怀和重视儿童一代的成长,他始终把希望寄托在新生一代的身上,坚信“将来是子孙的时代”,为此,他呐喊着、奔波着、战斗着,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他世界观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并随着他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来说,也就是经历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一方面是政治运动;另一方面,又是声势浩大,威力猛烈的文化革命运动。鲁迅和他同时代同方向的作家一起,在这次文化革命战斗中,立下了伟大的不朽的功勋。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同志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天才的文学家。他的不朽的业绩、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才华,使人们对他无限敬仰和热爱。本书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瞿秋白那虽然短促,但却异常丰富灿烂的人生,并以此纪念他100周年诞辰。瞿秋白与他的同时代人@孙淑 @汤淑敏  相似文献   

16.
一鲁迅——保卫儿童的战士伟大的鲁迅逝世之后,他的同志们、朋友们在悼念他的时候,曾经举出很多文学家来比拟。有人比作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有人比作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天才伏尔泰或现代的自由战士罗曼罗兰;也有比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奠基人高尔基。一九四九年十月,法捷耶夫访问我国时,写了一篇纪念鲁迅的文字“论鲁迅”。他说:“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 ,鲁迅先生在上海时 ,与瞿秋白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瞿秋白曾为鲁迅的杂文选集写过序 ,而鲁迅后来又为瞿秋白编了《乱弹》和《海上述林》来纪念他。一九三三年三月初 ,鲁迅为瞿秋白夫妇安顿了住处 ,并在那简朴的小亭子的墙上 ,挂上了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 :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以上所引 ,见李政民编《古今对联故事》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 986年 1 2月第一版第1 76 - 1 77页 ,可惜“知己”印成“知已” ,上联遂只能读成“人生得一知 ,已足矣” ,“知”可解释为知识或智慧 (知通智 ) ,联意…  相似文献   

18.
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清醒的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里论及鲁迅精神时,概括了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鲁迅》里也指出:“鲁迅的思想,虽跟着时代的迁移,大有进展……但有为其一贯的线索者在,这就是战斗的现实主义。其思想方法,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具体的事实出发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其结论”。鲁迅自己也说:“即如我自己,何尝懂什么经济学或看了什么宣传文字,《资本论》不但未尝寓目,连手碰也没有过。然而启示我的是事实,而且并非外国的事实,倒是中国的事实”。在谈到自己的思想转变时,鲁迅也强调是“由于事实的教训”才“以为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鲁迅自己,还是他的战友,都一致地认为,清醒的现实主义是鲁迅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鲁迅先生杂文艺术的认识,历来就有分歧。早在三十年代就有人给先生取个绰号,叫做“杂感专家”。对此,瞿秋白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专’在‘杂’里,显然含有鄙视的意思。可是,正因为一些蚊子苍蝇讨厌杂感,这种文体就证明了自己的战斗意义。”(《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的,鲁迅杂文的战斗作用与艺术价值是得到了世界公认的。国际主义战士史沫特莱曾经这样评价先生从事的杂文创作:“他把他的笔只当成一种武器——简直是一枝匕首——用来批评政治。……通过这些政治批评,畅流着中国的和西方的二支文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3,(5)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而谈到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尤其是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期间的友谊,不能不论及瞿秋白夫妇四次在鲁迅家避难之事。众所周知,自蒋介石政权建立之后,蒋介石不仅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而且在他的统治区内,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