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涛 《领导文萃》2013,(4):109-112
作为当今美国研究中国问题顶尖的学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的名字不时见诸报端。游走于学界和政界的李侃如,其观点著述兼具学理的严谨和实际操作中的务实。探讨未来的中国走向,以及中国与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李侃如的见解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姜弘 《领导文萃》2014,(3):22-26
李侃如,英文名KennethLieberthal.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外交政策、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2013年9月底,南方周末“美国总统图书馆里的中国故事”电视项目组在华盛顿拜会了李侃如先生,应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资讯     
《决策与信息》2010,(6):80-80
《治理中国》 [美]李侃如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45.00元 这部在国际上影响极大的著作是作者30多年来研究中国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侃如博士所代表的第三代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的专著《治理中国》是作者30多年来对中国问题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同时也代表了目前西方许多学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看法。本文摘录部分观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目前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介绍中国政治的教科书。作者李侃如博士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从客观角度来看,《治理中国》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然而,毕竟作者与我们有着十分不同的政治制度背景,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因而其结论自然与中国学者不同。摘要此文,并不表示完全赞同作者书中的所有观点和结论,而是想通过此内容,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学者研究分析中国的方法和思路,以及他们观察中国的角度,从而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归宿 《领导文萃》2013,(5):28-31
中美战略互疑.似乎已成了当前中美关系中一个热点名词和课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在共同发表的《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报告中指出,中美双方对彼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10):36-36
<正>奥尼扬戈获得"绿卡"不是由于他是总统的亲戚,相反,他同总统的关系可能带来额外的审查,使案件拖延。——奥巴马的叔叔奥尼扬戈·奥巴马在美国当了50年非法移民之后,近日终于获得绿卡。他的律师这样说美国人不炒房的理由,正是中国人炒房的理由。美国人的自由冒险精神和自主创业激情,不允许他们将财富沉淀在大量的不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还有不到半年就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却依旧冲劲十足,而且,总是一张嘴就能把全世界吓一个跟头。这就是唐纳德·特朗普。他在社交网络上批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情咨文"无聊、冗长,令人昏昏欲睡、不忍直视";他在演讲中声称要在美墨边境修建"长城",防止墨西哥非法移民入境;他口中应对中美关系的主要策略是大幅增加中国商品关税;为应对极端恐怖团体的威胁,他向美国少数族裔开起了炮……对于美国面临的敏感问题,特朗普的解决思路确实很"宽",  相似文献   

9.
<正>前几年,美国的智库界开了一次讨论会,乔治城大学中国通沈大卫作为主办者提出,目前的亚洲已在兴起,亚洲的秩序对美国的利益至为重要。若亚洲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对美国极为不利;若亚洲的各国自行其是,则亚洲很难有一个稳定的秩序。他认为,"中美共管亚洲"未尝不是可以考虑的好选择。但台湾问题乃是"中美共管亚洲"的最大障碍,只要美国继续支持台湾,阻挠中国的统一,北京就不可能信任美国,也不可能接受"中美共管  相似文献   

10.
王波 《领导文萃》2012,(12):79-82
凌晨3点,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当然可以。""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首次对148种纺织品开征出口关税,除了缓解纺织品贸易摩擦,此举同时有望帮助中国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把握时机,提升产业结构,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律以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1月11日,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抵达北京,开始其任期内最后一次对中国的访问,一直被称作是中美关系"黄灯地带"的纺织品问题是他此行的热点议题之一。 美国内利益博弈"临时禁令" 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市场迎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国际贸易重回自由体系。一直受制于贸易壁垒、被指"威胁全球"的中国纺织产业意外地获得了休整之机。但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  相似文献   

12.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0,(24):32-34
<正>美国最近公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总统奥巴马对美国的战略定位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新战略文件中,最大的变化是美国对中国的新定位,文件首次呼吁中国要肩负起"负责任的领导角色"。在冷战后半期,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可说是对付前苏联的"准"同盟。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权威观点全球经济再平衡须有中国参与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不久前在关于"全球再平衡:中国的角色"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必须有中国参与"。他说:"全球经济需要再平衡,而此进程将涉及世界上主要的一些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当然,也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不能实现。"罗奇表示,"在美元贬值的大环境中,如何调整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对付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美国人很自信,也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国家利益至上,首领地位不能丢!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跟着躁动起来,狐假虎威,在南海争吃"唐僧肉"。美国厉害,不服不行。这些年,他先把苏联踢下超级大国的宝座,一家独霸,称雄天下。继而轰炸南斯拉夫,硬是把南联盟给整垮了。接着连续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最近又炸垮了  相似文献   

15.
格瓦拉之痛     
《领导文萃》2010,(23):1-1
<正>谁也无法否认那张"不朽之脸"所蕴藉的永恒精神价值,无论他的朋友,还是敌人。就连他的意识形态宿敌、反共倾向强烈的美国记者丹尼尔·詹姆斯也不得不承认:他鹤立鸡群,他的高贵是所有当代大人物都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16.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4,(21):34-36
<正>美国要保护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就要更多地关注亚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美国所宣布的"重返亚洲"显然并不是这样简单。真正的挑战来自美国自身的衰落从战略上说,这次"重返亚洲"很显然是针对中国的。当然,这也不是冷战之后美国要"重返亚洲"的第一次。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美国外交在新保守主义的主导下,也曾经赤裸裸地把中国作为"敌人",试图通过亚洲"小北约"来围堵中国的崛起。不过,那次"重  相似文献   

17.
岳菲菲 《领导文萃》2014,(12):55-59
正位于中国北京亮马桥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将迎来"鲍卡斯时代"。2014年2月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6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卡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自此鲍卡斯完成全部官方程序,正式成为美国第11任驻华大使。以73岁高龄成为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创下了两个第一:他不仅是中美建交以来上任时年龄最大的驻华大使,同时也是目前美国所有驻外大使中年龄最大的。他还将是13年来首名不会说中文的驻华大使。鲍卡斯表示,已经做好开始"一个全新  相似文献   

18.
<正> 华裔美国人张绪通先生是美国明道大学校长、美国道学会会长,兼任美国几家企业的董事长。不久前,他在中国国内讲学时,大声疾呼中国要“保住市场”。 市场的饱和,就是资本主义的坟墓。尼克松想靠中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9月19日11:53,马云敲下了纽交所交易钟,阿里巴巴第一笔交易诞生。十五年前,当他带着阿里巴巴来到美国融资时,曾经被30家VC拒绝了;十五年后,他又来到了美国,并且说"我得多要点儿。"现在,这场IPO的狂欢盛宴已经落下帷幕,阿里巴巴站在了新的转折点上:从中国走向世界之后,未来的新方向又在哪里?如何应对转型的挑战?阿里巴巴将如何敲开新的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20.
<正>"我该离去了,我离开后会有人填补我留下的空白。"53岁的美国软件业巨擘、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于美国时间6月27日下午宣布"退休",但他仍是公司最大股东。今后盖茨每周仅需到公司工作一天,他的更多精力将投入慈善事业。这位曾经连续占据13年世界首富位置的风云人物,将由以往的用"技术改变世界",变为"用财富改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