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人岂易知耶?     
袁晞 《领导文萃》2014,(8):75-78
很多当代中国人的历史知识仅限于中小学的教育.在那些重意识形态轻历史原本的教科书中.李鸿章的头上的大帽子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签署《马关条约》的卖国贼”。其实历史上的李鸿章对他那个时代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内政外交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梁任公百年前对李鸿章的历史眼光远远超过一些当代中国人对李鸿章的历史认识。梁先生认为:“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相似文献   

2.
板桥霜 《领导文萃》2014,(18):90-94
正国人讲究"为尊者讳",仅仅凭借简单史料,揣测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这些历史人物当年在甲午战争之时的立场,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但里面也不乏一些可供借鉴的内容。甲午战争前夕,左右清朝的政治势力,主要为湘军、淮军、清流及满人统治集团这四大政治集团,且内患不亚于外患。表面上看,湘军早已式微,李鸿章所领导之淮军一系,风风火火地搞了多年洋务运动,一时风光无两,但却是枪打出头鸟,  相似文献   

3.
重识李鸿章     
作为晚清第一重臣的李鸿章,由于所处的世代是中国积弱积贫的时期,在艰难之世李鸿章只手补天,到底力所不逮没有挽救大清王朝的衰败的命运。他通过一系列的自强球求富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李鸿章所代表当时的清政府签定过重大的不平约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为时人所恨后人所误。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其功过誉毁可谓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4.
《走向共和》是否美化了李鸿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成为广大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剧中北洋大臣李鸿章励精图治的形象更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历史上的李鸿章到底是卖国贼还是忧国为民的忠臣?记者采访了目前国内研究李鸿章的权威和专家,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博士翁飞先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朱浒先生。李鸿章的形象基本符合史实翁飞先生认为,《走向共和》剧中对李鸿章这个形象的刻画非常传神,改变了以前一贯的卖国贼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原貌,但有少许拔高。历史上的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确实眼…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3,(7):131-132
《中国人的价值观》宇文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版该书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产生过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蒋介石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位。蒋介石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长期以来,对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要么妖魔化,要么神化。那么,真实的蒋介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曾经做过哪些事情?让我们看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天石先生所作的评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春秋时期中国人"品格清澈"仔细翻阅中国历史,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古代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似乎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源头的中国人,品格清澈;唐宋时的中国人,雍容文雅;及至明清,中国人的品质却大幅劣化,麻木懦弱,毫无创造力。先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精神。那时的中国人个个强悍好战,连吴越地区(今天江浙上海地区)都是非常尚武的土地。不论男女皆以高大健硕为美当时的贵族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  相似文献   

8.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9.
资中筠 《领导文萃》2014,(11):26-28
<正>如何看近代中美关系?从1784年美国"皇后号"抵达中国以来二百多年来的中美交往历史看,结论是在中国近代与列强交往不愉快的、常常受欺凌的历史中,美国对中国的伤害最少,而总的说来,中国在这个关系中受益很多。最重要的一是抗日战争,一是文化关系。与很多中国人的说法相反,笔者认为文化"渗透"积极面较多。这不仅与政府交往有关,更主要是民间行为。当然,反过来美国也从这个关系中得利。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发展之路,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在中国崛起背后其实还有更为深刻的文化与精神因素。共和国60年历史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发展历史,即找到了一个符合中国发展的理论和中国发展的道路:这个“中国之道”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学说。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一方面,以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影响世界;另一方面,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中国对未来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林冠夫 《领导文萃》2010,(7):109-112
<正>寇准,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在政坛上的活动,主要是宋初太宗和真宗两朝,起过颇为重要作用,堪称一代名相。在民间,人们一提到寇准,称他为"寇老西儿"。"老西儿"为今人对山西人的称呼。意思不言而喻,此人被说成是山西人。这大约是来自某些影视或评书。  相似文献   

12.
官迷张敬儿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4,(10):92-94
正张敬儿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也不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权欲熏心、终致灭亡的一生却颇值得一读,值得人们思考。张敬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南北朝时期,原名张狗儿。由于名字过于粗俗,后被宋明帝改为张敬儿。他还有个弟弟叫张猪儿,联系到他的父亲叫张丑,可见,张敬儿的出身相当低微。据《南齐书·张敬儿传》记载,张敬儿"年少便弓马,有胆气,好射虎,发无不中"。凭借这一优势,张敬儿参军入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政坛上,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两位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这两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重臣,不仅都靠军功起家,而且是师生和主宾关系,因为李鸿章既师从过曾国藩又做过曾国藩的高级幕僚。  相似文献   

14.
一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晚清政坛上知名度甚高的人物。人们知道这两人都是靠军功起的家,后来又都封侯拜相,在中国近代的  相似文献   

15.
刘畅 《领导文萃》2010,(4):98-101
<正>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  相似文献   

16.
洋务之痛     
《领导文萃》2009,(12):102-105
晚清最后50年.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前后相连地面对内忧外患,是士大夫中自觉的首当其冲者。曾国藩试图以人格超越事功,而李鸿章因事功而淹没了人格……他们在几十年强毅力行之后,都是带着一腔不甘心的悲哀离开这个世界的。这种悲哀超越了一己之私,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18.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盛的朝代。西汉帝国的创立者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而成为一代名君的人物,正是这个父弃兄嫌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比尔·盖茨近期个人财富积累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其卓越超凡的成绩,不能不引起每一个有成就欲望人士的关注。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何时能出比尔·盖茨式人物?  相似文献   

20.
陈勤 《领导文萃》2013,(13):80-84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的序幕。对这个仍然在持续中的大变局,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回顾和解读。如果从留学生归来报效国家这一视角去回溯,10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海归"从政,甚至一度是"海归"治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