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仲和晏婴,同为齐相,管先晏后,时间跨度大约是100年上下。二人同为齐相,但是,做为史学家的司马迁对二贤臣各自的态度,从《史记·管仲晏婴列传》中,多少是能看出一些来的,对于管仲的某些方面,司马迁用了"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的评价。意即孔子对管仲颇有些微词,就是说做为世所谓"贤臣",管仲是有缺点的。比之管仲,司马迁对于晏婴是赞赏有加,  相似文献   

2.
管仲和晏婴,同为齐相,管先晏后,时间跨度大约是100年上下。二人同为齐相,但是,做为史学家的司马迁对二贤臣各自的态度,从《史记.管仲晏婴列传》中,多少是能看出一些来的,对于管仲的某些方面,司马迁用了“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的评价。比之管仲,司马迁对于晏婴是赞赏有加:“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相似文献   

3.
管仲和晏婴,同为齐相,管先晏后,时间跨度大约是100年上下。二人同为齐相,但是,做为史学家的司马迁对二贤臣各自的态度,从《史记·管仲晏婴列传》中,多少是能看出一些来的,对于管仲的某些方面,司马迁用了“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领和袖     
杨金华 《领导文萃》2012,(17):114-116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推翻了吕氏的统治,建立了"田齐"政权,任命晏婴为相。晏婴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皇帝,功高盖世,声名卓著。可是,晏婴不仅一点也不骄傲自大,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有些苛刻,就连齐景公也看不下去了。这天,晏婴与齐景公一起下乡检查工作。齐景公看到晏婴坐的车子很破旧,扶手上还断了一根栏杆。拉车的马也是又老又瘦,走起来很慢。齐景公很奇怪,晏婴身为齐国的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  相似文献   

5.
<正>春秋末期,奴隶主贵族凭借祖荫特权,生活极端腐朽糜烂。晏婴虽然身为齐相,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晏婴一看有客来,便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清贫!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黄金千两,作为"三公经费",供他接待客人。不料晏婴不愿接受。齐景公命人再送,他还是执意不肯收下。当齐景公命人第三  相似文献   

6.
阎长贵 《领导广角》2002,(10):47-47
晏婴是春秋时代的卓越政治家、思想家,一生力佐齐国三公(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能言善辩著称于世。他的道德人品为世人所称颂。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何等敬佩之至!晏婴思想非常丰富,“和同观”就是他的一个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候琦 《领导科学》2003,(10):50-51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宰相。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君50余年,为齐国的内政外交做出了重大贡献。 晏婴的为政思想和实践的主要特点是:以重民、民本为核心,积极推行薄赋敛、罢徭役的宽政爱民政策;主张为官者要廉洁奉公,而且他自己能身体力行;主张为政要广开言路,他本人就既敢谏又善谏;对建立正确的君臣关系提出了有益的思想并付诸实践;能够礼贤下士,举贤任能,等等。晏婴的这些为政特点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突然辞去手下为官三年一惯谨慎的高缭,众人不解。晏婴却说:“我是不中用的人,正如弯曲的木头,需要用墨斗来取直,用斧头来砍,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有用的器具。高缭三年来看见我的过错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何用处?所以我只好把他辞掉。”在晏婴看来,高缭之错就在于不言人过。  相似文献   

9.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晏婴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晏婴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听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便派人送一大笔钱给晏婴,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牛津 《决策》2012,(1):74-75
成为领导后,位置越高,获得真实信息的能力就越弱,被下面人哄骗的机会就越多。如果下属掌握了劝谏的艺术和技巧,就会获得领导的信任,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董事长",由于晏子节约简朴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善于向领导推销自己齐景公即位之初,对晏婴并未重用,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晏婴一去就是三  相似文献   

11.
<正>实现"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人民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必然选择。"民富国强,众安道泰。"那么如何实现"富民安众"呢?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晏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富民安众"之策,对今天仍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晏子名叫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国相、上大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廉洁从政,生活节俭,成功辅佐齐国三代国君长  相似文献   

12.
正《晏子春秋》是一部特色鲜明的著作,全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就像有一个说书人,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的事迹和思想。晏婴治国,高度重视人民的作用,制定政令以民为本,而且,其所秉持的是一种偏于激烈的理念表达。他指出:"义,谋之法也;民,事之本也";"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问上》十二);"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  相似文献   

13.
西周末年的周太史史伯(另作"史墨")最早对"和""同"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主张,标志着"尚和去同"思想的滥觞。春秋末年齐国政治家晏婴对"和""同"关系作了进一步阐发。在史伯和晏婴思想的基础之上,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又进一步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主张。"尚和"的思想传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生长与繁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反过来讲,协商民主在中国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亦在一个侧面映射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4.
管仲一生功业的"得"体现在鲍叔牙的无私举荐与齐桓公的大胆任用,"失"体现在未能为齐桓公举荐辅佐的贤臣。这为当今领导干部提供了历史镜鉴,即领导干部要有"进贤为贤"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严把"进贤为贤"的德才标准,秉持"进贤为贤"的公正性,拓宽"进贤为贤"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另眼看管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雄不怕出身低小时候,曾看过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时代》,于是便认为,大凡"伟人"。在孩提时代都是有"异秉"的,说话都是豪言壮语,做事都能惊天动地。然而也有例外。譬如管仲,年轻时的表现就实在不怎么样。据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管仲故城阴(似应作"城阳")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说管仲少时没有嘉言懿行倒也罢了,将管仲说成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德政,正所谓"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在领导力方面十分重视人的素质与品格、重视领导者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领导力,就必须塑造良好的领导人格。这些理念对现代领导者也有裨益。自省——批评与自我批评春秋时期,自从齐国上大夫晏婴去世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劝谏齐景公的过失,为此,齐景公感到很苦闷。有一天,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席散后,大家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  相似文献   

17.
齐桓公现象     
史天元 《领导文萃》2013,(15):116-116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明智的一面。然而,他还有另一面鲜为人知——他喜欢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3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个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来做人质的。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3个人出宫,不然他们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  相似文献   

18.
正管仲(公元前723—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有"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圣人之师"之称。他曾辅佐齐桓公对齐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有效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实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标,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管仲的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管子》一书中。该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  相似文献   

19.
春秋霸主齐恒公披沙拣金,万里挑一,终于寻得贤相管仲,从此诸事交于管仲处理。在管仲病重期间,恒公与他谈起相位人选问题。齐恒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竖刁白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开方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爱父母”。这三个人当中哪个能接相位?管仲说,杀子邀宠的人。白宫取荣的人,背亲献媚的人,能靠得住吗?管仲在世时,这三个佞之徒被逐出官,恒公周围由于没有了小人的侍弄竟“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管仲一死,齐恒公又重用这些人,最终出了易牙、竖刁之乱,齐恒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身被囚,食粥不得,病饿而亡,尸腐蛆生。”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管仲的外交谋略管仲曰:"夫善用国者,因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强国众,合强以攻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