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在人际关系上,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原则.反对跟别人走得太近,过于密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君数。斯辱矣;交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与君主打得太热乎了.不免君主日后翻脸,招致悲惨的下场;与他人交往到了形影不离、卿卿我我的地步,到头来很可能像刺猬似的互相伤害。势如水火。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君臣、朋友才能彼此欣赏,相安无事.即所谓“距离产生美”。  相似文献   

2.
<正>常言道,距离产生美。但是,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应淡化距离意识,在与下属的近距离交往和接触中识真伪、辨忠奸、知良莠,以求收到"深入其中、驾驭其上"的实际效果。一些人主张领导者应与下属保持距离,无非出于以下考虑:一方面,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领导者在与下属的接触中只有多留心,适当戒备,随时提防,才能避免误入"危险力量"设置的陷阱;另一方面,如果领导者与下属接触频繁,交往密切,走得太近,就会失去神秘感,进而降低领导  相似文献   

3.
<正>两块磁铁,距离过远,不会发生相互作用;距离过近,就会紧紧贴合;磁极不合,则会相互排斥。"一把手"与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分量不同各自独立的磁铁,距离太远缺乏凝聚力,距离太近相互干扰,唯有距离适中方可进退自如、和谐共处,相互排斥必然渐行渐远、形同陌路。因此,"一把手"在工作实践中要准确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距离。一、"一把手"与下属距离不当之表现一是距离太近而难抽身。诸多"一把手"与  相似文献   

4.
高深 《领导文萃》2014,(23):90-90
正在历代君王中有一些开国君主,他们既打过江山又坐过江山,对"打"与"坐"的难易有过深切的体会,君臣间曾进行过深入坦诚的探讨,不乏远见卓识。春秋时,晋文公就思考过这件事。据《国语·晋语》记载:"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矣!"晋文公打天下时,以为打天下难,坐天下易,待到坐天下时,面临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才知道坐天下更难。而唐太宗李世民则认为打天下和坐天下都难,但是他明智地注意到,打天下之难"已往矣",主要矛盾已转化为坐天下之难了,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守业的问题则需要我和诸君谨慎对待啊!"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际距离导致的传播关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甚至是交往形式都在改变着。人与人的关系造就了人际距离,人际距离却又反作用于人。人际距离的"远"和"近",使得社会传播在过程中不断翻新、变化,随时随着远近的变化在不同的成员与陌生人中游走。  相似文献   

6.
正"君子坦荡荡""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生活简朴,宁可寒碜一点儿,也不骄奢淫逸。"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圣人也免不了有"过",闻"过"则喜,不遮不掩,知过改过,实属不易,足以说明孔子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结语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取之于民、用  相似文献   

7.
鲍鹏山 《领导文萃》2010,(16):47-51
<正>求才诏与自荐信讲东方朔之前,先说说汉武帝刘彻。刘彻一生干了不少大事,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但他一生又干了不少荒唐事。他个性太丰富,生命力太强大,以至于森严的体制并不能约束他,反倒  相似文献   

8.
"交往心态"是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意识、进行交往时所持的动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反映出的个体的价值观.交往心态决定着交往活动的发生、开展、结束: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心态与技能的辅导显得犹为重要.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决策探索》2007,(23):61-64
鸡鸣即起 古代的上班下斑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太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  相似文献   

10.
吕敬彬  吕达 《经营管理者》2013,(32):359-359
<正>大家都知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方法的选择息息相关,面对学习内容的繁杂,知识量的增加,教学时间的缩减,学习质量的提高,仍有不少同学采用不太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屡屡下降,家长和学生都很焦虑,才发现应当改进学习方法,但已晚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得好:"学生学习若方法不当,犹如黑暗中摸索,举步维艰。"为此高一新生首先必须建立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迫在眉睫。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交往心态"是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意识、进行交往时所持的动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反映出的个体的价值观。交往心态决定着交往活动的发生、开展、结束;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心态与技能的辅导显得犹为重要。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士"士",是春秋时期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得上"士"?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贡问次一等的"士",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子贡又问再次一等的"士",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贡问当今执政的人怎样?孔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看来"士"是有标准的:当官的"士"不辱使命;赋闲的"士"孝顺尊长;拘泥守信之人虽不通权变,但也可算得上是低一等的"士";至于那些度量和见识狭小之人,是算不上"士"的。孔子  相似文献   

13.
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以民为本,民为重,君为轻,是古今中外贤明君主和英明领袖的执政纲领,我们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如何提高执政水平的问题,太及时太重要了,因为前苏联的解体给我们敲响了历史警钟。  相似文献   

14.
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的咽喉位置,是东西方海上交往之路上的十字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中国提出重建"一路一带"战略,斯里兰卡处于关键的支点位置,在未来,中斯合作的步伐会大大加快,其前景也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不思进取的状态,生活庸俗化问题比较严重,表现在生活中讲"段子",交往中拉"圈子",工作中看"面子"……这种习气败坏了党内风气,进而带坏了社会风气,危害大矣!因此,应该引起领导干部的注意,努力戒除身上的庸俗之气。第一,力戒生活奢侈恶习,倡导勤俭节约风气。晚唐诗人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诗句,应该说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秉承"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勤俭治国,很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君臣关系涉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是历代政治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韩非子君臣关系的思想,将君主放在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从"人性恶"的价值论出发,讲究"以法治国",强调"治民无常,唯法为治",将赏罚作为保持君主耳聪目明的手段,以达到国家治理"一断于法"的目标。其中一些关于处理君臣矛盾的思想观念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庸>日:"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又日:"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我们大家都非圣贤,做不到不学而知、不学而能.我们的道德本性其实都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种形式的有形无形的教化中逐渐习得的.  相似文献   

18.
"康吧"交往是纳西族与傈僳族、藏族之间一种独特而历史悠久的物质交换模式,它不符合理性选择的逻辑却能世代延续至今,同时,不同民族间的"康吧"交往又存在差异。本文借鉴西方主流理论对这种古老的交往模式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多重理论角度出发,采用访谈、观察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依赖性、信任和互惠原则对"康吧"交往的延续至关重要;(2)货币市场和投机行为的出现导致"康吧"交往走向衰落,但情感互惠和资源互补使之至今存在;(3)自然资源条件、资源互补程度、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对交往模式的差异都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官商交往在所难免,但应切记交往有"道",守住"底线";勾肩搭背、不分彼此的交往方式,会给权力的使用、自身的前途埋下重重隐患。官员的身上,往往意味着权力;商人的背后,站立着资本。二者的过度结合,往往会衍生出各种明患和隐忧。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案件,一个个落马高官,官商间的互通款曲几乎成了一个共同的标签。交往上不分你  相似文献   

20.
<正>择善而达,多谋善断,从善如流,举善若贤,成人之善,瘅恶彰善,臻于至善,善以为宝;达诚申信,博物通达,识时达务。"八个善、三个达"解读阆中燃气"善达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了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好干部就是"与群众无距离、善谋事能成事"。好的事业就是"心无距离,善达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